本文目錄一覽:
怎麼 知道 java字元串 編碼格式
這樣的測試方法是不正確的。getBytes(charset)是解碼,new String(byte[], charset)是編碼。new String(str.getBytes(charset),charset)是解碼再編碼,無論charset是什麼編碼格式,返回的字元串內容原始str是一致,因此equals方法都是返回true,達不到測試字元串編碼格式的目的。個人觀點:正確的測試姿勢應該是這樣的:
String charset =”xxx”; //假定編碼格式
String str = “中文”;
boolean flag = str.equals(new String(str.getBytes(),charset));
flag為true則表明str的編碼格式是假定的編碼格式。其中說明str.getBytes()該方法就是按其自身編碼格式去解碼。其自身編碼格式跟你的操作系統編碼格式或你使用的IDE設置的文件的Text file encoding有關。
java中如何修改字元串編碼?
假設你的字元串的位元組數組是buf,按照GBK解析這個字元串的方法就是如下
String
str=new
String(buf,0,buf.length,”GBK”);
如果是utf-8編碼,就把GBK換成utf-8即可
java字元串默認的是什麼編碼
System.out.println(Charset.defaultCharset());
字元編碼(英語:Character encoding)也稱字集碼,是把字符集中的字元編碼為指定集合中某一對象(例如:比特模式、自然數序列、8位組或者電脈衝),以便文本在計算機中存儲和通過通信網路的傳遞。常見的例子包括將拉丁字母表編碼成摩斯電碼和ASCII。其中,ASCII將字母、數字和其它符號編號,並用7比特的二進位來表示這個整數。通常會額外使用一個擴充的比特,以便於以1個位元組的方式存儲。
在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早期,如ASCII(1963年)和EBCDIC(1964年)這樣的字符集逐漸成為標準。但這些字符集的局限很快就變得明顯,於是人們開發了許多方法來擴展它們。對於支持包括東亞CJK字元家族在內的寫作系統的要求能支持更大量的字元,並且需要一種系統而不是臨時的方法實現這些字元的編碼。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5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