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IC技術設備
DIC技術全稱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是一種非接觸式的應力測試方法。DIC測試所需的設備包括高解析度相機、兩個餾分法固支式標點或汞池、加密DDS片(Dicdata Sheet),以及DIC分析軟體等。
其中,相機的像素數目應該大於100萬且高速(大於200幀/秒),可以通過紅外攝像機、高速相機、線陣相機等方式實現。
標點的作用是定義技術觀測窗口,其中任意兩個餾分法固支式標點或汞池之間表示小窗口,一般選擇兩個窗口的大小不能超過2mm,並在進行實驗前進行標記與校正。
DDS片是DIC測試中的數據採集卡,用於存儲圖像數據並將其轉化成數字信號,DIC分析軟體則可以將這些數據進行自動處理和分析。
二、DIC技術是什麼意思
DIC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應力測試方法,可以通過將圖像視為載荷與位移之間的映射關係,直接獲得測試件表面應變狀態。相比於傳統的應變測試方法,如應變計、型材伸縮計等,DIC技術不需要接觸測試區域,因此可以避免材料剛度等因素對測試結果產生的影響。
三、DIC技術原理
DIC技術的原理可以簡單概括為光學成像與計算機圖像處理。比如,我們可以通過連續拍攝測試物表面的兩幅圖像,通過對比這兩幅圖像,可以得到被測點位移的大小或方向等信息,並進而求出被測點的應變。
成像的方法包括二維平面圖像或三維圖像,通常採用二維平面圖像的方法進行實驗。DIC技術對測試對象的表面有一定的平滑度要求,並且需要對比的參考點必須在相機視野內。
四、DIC技術全稱
DIC技術全程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主要是使用計算機技術,對高解析度照片進行處理,從而求出在兩幅照片之間物體的變形量,計算出物體表面的應力分布情況。
五、DIC技術介入
近年來,DIC技術在岩土工程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採用DIC技術可以對試驗體的應變場、亞像素的位移和變形場進行精確的測量,並提供可靠的測試結果。在土體、混凝土等岩土材料及岩石試件的破壞試驗或荷載試驗中,DIC技術可以為研究該材料的力學性質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六、DIC技術檢測選取
在進行DIC檢測前,需要對測試對象進行一定的準備工作。首先需要對測試對象表面進行平整處理,以確保成像的準確性。其次需要對測試對象表面進行標點操作,用於參照測試對象的表面變形狀態。還需要在測試時保證光源的一致性,避免環境灰度和光線的波動等因素對測試結果產生干擾。
七、DIC技術研究現狀
目前,DIC技術已經在岩土工程中被廣泛應用。研究學者們也在持續不斷的探索如何提高DIC技術的檢測精度、準確度和實用性。例如,一些學者採用新型的標點技術和計算機演算法,以提高DIC技術的檢測效率和準確度。此外,還有學者致力於開發新的高速相機和光學成像探測技術,以應對DIC技術在複雜應力情況下的應用需求。
# Python實現DIC技術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獲得測試物圖像的信息
def get_image_points(filename):
# 下採樣,減少計算量
img = cv2.resize(cv2.imread(filename), (0, 0), None, 0.5, 0.5)
# 轉換成灰度圖像,減少計算量和雜訊干擾
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 對圖像進行標點,定義ROI
ret, thresh = cv2.threshold(gray, 120, 255, cv2.THRESH_BINARY)
contours, hierarchy = cv2.findContours(thresh, cv2.RETR_EXTERNAL, cv2.CHAIN_APPROX_SIMPLE)
cnt = contours[0]
x, y, w, h = cv2.boundingRect(cnt)
# 返回測試物圖像的關鍵點坐標以及ROI
return [np.array([[x, y], [x + w, y], [x + w, y + h], [x, y + h]], dtype=np.float32)], thresh[y:y + h, x:x + w]
# DIC測試函數
def dic_test(image1, image2, keypoints1, keypoints2):
# 計算關鍵點之間的位移
p1, st, err = cv2.calcOpticalFlowPyrLK(image1, image2, keypoints1, None, winSize=(21, 21), maxLevel=3)
p2, st, err = cv2.calcOpticalFlowPyrLK(image2, image1, p1, None, winSize=(21, 21), maxLevel=3)
# 計算前後兩次位移之間的差值
d = abs(keypoints1 - p2).reshape(-1, 2).max(-1)
good = d 20:
src_pts = keypoints1[good == 1]
dst_pts = keypoints2[good == 1]
homography, mask = cv2.findHomography(src_pts, dst_pts, cv2.RANSAC, 5.0)
transform_image = cv2.warpPerspective(image2.copy(), homography, image2.shape[:2][::-1])
# 返回對測試物表面的變形狀態分析結果
return transform_image
else:
return N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載入測試物圖像,獲得其關鍵點
img1, image1 = get_image_points('1.jpg')
img2, image2 = get_image_points('2.jpg')
keypoints1 = img1[0]
keypoints2 = img2[0]
# 進行DIC測試
result = dic_test(image1, image2, keypoints1, keypoints2)
# 顯示DIC分析結果
if result is not None:
cv2.imshow('DIC Image', np.hstack([image2, result]))
cv2.waitKey()
八、DIC技術教學
DIC技術的教學需要涵蓋計算機圖像處理、光學成像、軟體使用等多個領域的知識。除了理論知識外,學生還需要進行實際操作。在學習DIC技術時,需要注意對測試對象的準備工作及DIC測試所需要的設備的運用,以免對測試結果產生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DIC技術在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複雜的物理學中,DIC技術可能難以滿足實際測試的需求。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要求,合理選擇合適的測試方法。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5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