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Tuple
Tuple(元組是Python編程語言中的一種基本數據類型),是有序、不可變的序列。和列表(List)非常相似,但是不同於列表的是,元組中的元素是不可變的,即初始化後便不能對其中的元素進行修改。
定義元組的方法很簡單,使用小括弧 () ,括弧中可以放入0個或多個元素,並用逗號 , 隔開。如果括弧中只有一個元素,必須在元素後加上逗號。
# 定義空元組 tuple1 = () print(tuple1) # 定義一個元素的元組 tuple2 = (1,) print(tuple2) # 定義多個元素的元組 tuple3 = (1, 2, 3, 4) print(tuple3)
二、如何訪問Tuple中的元素
元組中的元素可以通過索引來訪問。索引從0開始的整數,也可以使用負數來訪問元素,其中-1表示最後一個元素,-2表示倒數第二個元素,以此類推。
另外,元組中的元素一旦定義,便不可更改,但是可以向元組中添加新元素。
tuple1 = (1, 2, 3, 4, 5) print(tuple1[0]) # 訪問元組的第一個元素 print(tuple1[-1]) # 訪問元組的最後一個元素 # 向元組中添加新元素 tuple1 = tuple1 + (6,) print(tuple1)
三、Tuple的常用操作
1、合併Tuple
可以使用+運算符將兩個元組合成一個新的元組。
tuple1 = (1, 2, 3) tuple2 = ('a', 'b', 'c') tuple3 = tuple1 + tuple2 print(tuple3)
2、查找指定元素
可以使用in和not in關鍵字來查找元組中是否包含指定元素。
tuple1 = (1, 2, 3, 4, 5) if 4 in tuple1: print("元組中包含4") else: print("元組中不包含4")
3、統計元素出現次數
可以使用count()函數來統計指定元素在元組中出現的次數
tuple1 = (1, 2, 3, 4, 5, 3, 3) print(tuple1.count(3)) # 輸出3在元組中出現的次數
4、查找元素索引
可以使用index()函數來查找指定元素在元組中的索引位置。
tuple1 = (1, 2, 3, 4, 5, 3, 3) print(tuple1.index(3)) # 輸出3在元組中的索引位置
四、總結
元組是一種有序、不可變的數據類型,可以定義空元組、單元素元組、多元素元組。我們可以通過索引來訪問元組中的元素,但是元素一旦定義後,不能被更改。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運算符,將兩個元組合成一個新的元組;通過in和not in關鍵字,來查找元組中是否包含指定元素,通過count()函數來統計指定元素在元組中出現的次數,並通過index()函數來查找指定元素在元組中的索引位置。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5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