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wait for 的基本用法
await for是非同步編程的一種方式,可以更優雅地處理回調函數的繁瑣。
通過在async函數中使用await關鍵詞對非同步操作進行等待,從而令程序的執行順序變得更加清晰可讀。
基本語法示例:
async function someFunc() {
const result = await someAsyncOperation();
console.log(result);
}
二、await for 和 Promise的關係
await for的底層依賴是Promise,可以說是Promise的語法糖,只不過更加友好地將非同步操作封裝了一下。實際上,在使用await for的過程中,會自動生成一個Promise對象。
上一段代碼可以重寫為:
function someFunc() {
someAsyncOperation().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 => {
console.error(err);
});
}
從語法上看,await for更加直觀易懂,且不需要繁瑣的錯誤處理(使用try-catch即可)。
三、await for 的限制
雖然使用await for可以使非同步操作更加優雅,但要注意一些限制:
1、await只能在async函數中使用。
2、await只能等待Promise對象。
3、如果一個async函數中有多個await,那麼它們將按照順序依次執行。
如果第一個await操作在執行過程中發生錯誤,則會直接跳轉到對應的catch語句中。
示例代碼:
async function someFunc() {
try {
const result1 = await someAsyncOperation1();
console.log(result1);
const result2 = await someAsyncOperation2();
console.log(result2);
} catch(err) {
console.error(err);
}
}
四、await for vs callback
在JavaScript早期版本中,回調函數是處理非同步調用的常用方式。
示例代碼:
function someFunc(cb) {
someAsyncOperation((err, result) => {
if(err) {
console.error(err);
} else {
console.log(result);
}
if(cb) {
cb(err, result);
}
});
}
顯然,使用回調函數的代碼可讀性較差,寫法繁瑣。而使用await for可以讓代碼寫法更加直觀友好。
五、await for vs promise
Promise是ES6中新增的處理非同步操作的方式。
示例代碼:
function someFunc() {
someAsyncOperation().then((result) => {
console.log(result);
}).catch((err) => {
console.error(err);
});
}
雖然Promise可以優化代碼結構,但是在使用await for的時候,可以大大簡化代碼結構,讓代碼變得更加直觀。
總結
await for是ES8中新增的語法糖,是處理非同步操作的一種方式。通過在async函數中使用await關鍵詞進行等待,讓非同步操作看起來更加直觀友好。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一些限制,如:只能在async函數中使用,只能等待Promise對象等。
原創文章,作者:CWQB,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4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