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O
VO全稱為Value Object,是一種輕量級的實體對象,通常用來封裝複雜的領域模型或者數據結果集,作為向上層(比如View)傳輸的數據載體。VO主要特點是:只讀屬性、無業務邏輯、可復用、只包含數據。
在實際開發中,VO的使用場景非常廣泛。比如前端渲染需要的數據、顯示報表統計數據、API介面返回的數據等等,都可以使用VO來封裝。讓我們來看一下示例代碼:
public class UserVO {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 省略getter和setter
}
二、DTO
DTO全稱為Data Transfer Object,也是一種用於數據傳輸的對象。和VO類似,DTO通常也是比較輕量級的,只包含數據,不包含業務邏輯。但和VO不同的是,DTO專用於應用層之間的數據傳輸。
DTO的使用場景相對而言就比較單一,通常用於不同服務之間的數據傳輸,比如微服務架構中,各個微服務之間需要相互通信的情況。下面是一個DTO對象的示例:
public class UserInfoDTO {
private Long userId;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email;
// 省略getter和setter
}
三、Entity
Entity全稱為實體對象,是領域模型中最為核心的部分,通常也是ORM框架中最常用的對象。Entity表示真實的、物理存在的對象,比如用戶、訂單、商品等。Entity必須包含數據和業務邏輯,能夠進行增刪改查操作。
就代碼結構而言,Entity比VO和DTO複雜一些,因為它不僅包含數據,也包含業務邏輯。下面是一個User實體對象的示例:
@Entity
@Table(name = "t_user")
public class User {
@Id
@GeneratedValue(strategy = GenerationType.IDENTITY)
private Long id;
@Column(nullable = false, unique = true)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Column(nullable = fals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 省略getter和setter以及其他屬性和方法
}
四、VO、DTO、Entity之間的轉換
在實際開發中,VO、DTO、Entity之間的轉換非常常見。比如從資料庫中查詢出來的Entity需要轉換為給前端展示的VO,或者從API介面調用中傳輸的DTO需要轉換為業務邏輯層需要的Entity。
這部分的代碼相對比較複雜,因為需要手動進行屬性之間的複製和轉換。下面是一個通過Java BeanUtils實現VO和Entity之間相互轉換的示例:
VO轉Entity
public static User voToEntity(UserVO userVO) {
User user = new 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VO, user);
return user;
}
Entity轉VO
public static UserVO entityToVo(User user) {
UserVO userVO = new UserVO();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 userVO);
return userVO;
}
五、小結
VO、DTO、Entity在實際開發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對象類型和應用場景。在使用這些對象的時候,需要明確自己的目的和使用場景,並且善於進行轉換,使得整個應用的數據傳輸和處理更加高效和合理。
原創文章,作者:VYVX,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48588.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