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ocaltime函數簡介
Python程序中的時間顯示格式一般默認為時間戳,即從1970年1月1日零時(UTC)開始所經過的秒數,且時間戳是一個浮點型小數。為了方便查看及使用,在Python程序中使用gmtime()、localtime()函數將時間戳格式化成字元串顯示。
Python localtime()函數用於將一個時間戳轉換為指定時區的時間。在time模塊中,localtime()函數是最常用的,它的返回值是一個元組,元組共有九個元素。這九個元素分別是:年、月、日、小時、分鐘、秒、一周的第幾天、一年的第幾天、是否為夏令時。
import time # localtime()函數返回當前時間的本地時區的struct_time對象 localtime = time.localtime() print("本地時間為:", localtime)
二、使用localtime函數獲取特定格式的時間
使用time.strftime()函數將本地時間格式化為想要的格式。我們可以根據各自需求設定時間的顯示格式,常用的字元與含義如下表所示:
字元 | 含義 |
---|---|
%Y | 年份,如2018 |
%m | 月份,如05 |
%d | 日,如03 |
%H | 小時,24小時制,如19 |
%M | 分鐘,如28 |
%S | 秒,如56 |
import time # 將不帶格式的時間轉換為帶格式的字元串 now_time = time.strftime("%Y-%m-%d %H:%M:%S", time.localtime()) print("當前時間為:", now_time)
三、計時器
localtime()函數可以實現簡單的計時器,可以獲得程序運行的時間:
import time start_time = time.localtime() print("程序開始時間為:", time.strftime("%Y-%m-%d %H:%M:%S", start_time)) #模擬程序運行 time.sleep(5) end_time = time.localtime() print("程序結束時間為:", time.strftime("%Y-%m-%d %H:%M:%S", end_time)) # 計算程序運行時間 run_time = time.mktime(end_time) - time.mktime(start_time) print("程序運行時間為:", int(run_time), "秒")
四、時間戳與結構化時間的轉換
在Python程序中,除了使用localtime()函數將時間戳轉換為結構化時間,還可以使用gmtime()函數將時間戳轉換為UTC時區的結構化時間。
與之對應的是mktime()函數,可以將結構化時間轉換為時間戳:
import time # 時間戳 secs = time.time() local_time = time.localtime(secs) print("時間戳:", secs) print("本地時間:", local_time) # 結構化時間 struct_time = time.gmtime(secs) print("UTC時間:", struct_time) # 結構化時間轉換為時間戳 mk_secs = time.mktime(struct_time) print("mk_secs:", mk_secs)
五、將字元串轉化為結構化時間
使用strptime()函數將時間字元串轉換成結構化時間:
import time time_str = "2022-01-14 15:46:12" # 將字元串轉換為結構化時間 struct_time = time.strptime(time_str, "%Y-%m-%d %H:%M:%S") print(struct_time)
六、總結
本文圍繞Python localtime函數進行詳細闡述,從localtime函數的簡介、使用localtime函數獲取特定格式的時間、計時器、時間戳與結構化時間的轉換、以及字元串轉化為結構化時間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細緻的介紹。通過本文的學習,相信讀者已經對Python localtime函數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原創文章,作者:BAXQ,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4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