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c語言賦值運算符?
- 2、C語言中的賦值語句
- 3、在C語言中11種賦值運算符的具體含義,用法?
- 4、在C語言中11種賦值運算符的具體含義,用法?
- 5、c語言賦值運算符
- 6、在C語言中賦值運算符有什麼作用?
c語言賦值運算符?
賦值號左側必須是修個改的變數
7,a+2,’x’都是常量/常量表達式,不可被修改,不能作為賦值運算符的左操作數
C語言中的賦值語句
變數
賦值號
表達式
例如:
int
i;
i=10;
完整代碼:
#include
void
main(){
int
i;
i=10;
printf(“i=%d”,i);
}
在c語言中提供了10種複合的賦值運算符,他們是:+=、-=、*=、/=、%=、=、=、=、^=、|=其中前五種是算術運算的,後五種是位運算的
例如:
#include
void
main(){
int
i;
i=10;
i+=5;
printf(“i=%d”,i);
}
在C語言中11種賦值運算符的具體含義,用法?
1.六個變數=表達式的賦值:
=是賦值運算符,/=是除後賦值,*=是乘後賦值,
%=是取模後賦值,+=是加後賦值,-= 是減後賦值,
2.=是左移後賦值,變數=表達式 左移就是將左邊的數的二進位各位全部左移若干位,右邊的數指定移動位數,高位丟棄,低位補0, 移幾位就相當於乘以2的幾次方。
3.=是右移後,變數=表達式,右移運算符是用來將一個數的各二進位位右移若干位,移動的位數由右操作數指定(右操作數必須是非負值),移到右端的低位被捨棄,對於無符號數,高位補0。
對於有符號數,某些機器將對左邊空出的部分用符號位填補(即「算術移位」),而另一些機器則對左邊空出的部分用0填補(即「邏輯移位」);
對無符號數,右移時左邊高位移入0;對於有符號的值,如果原來符號位為0(該數為正),則左邊也是移入0。
如果符號位原來為1(即負數),則左邊移入0還是1,要取決於所用的計算機系統,系統移入0或系統移入1。
移入0的稱為「邏輯移位」,即簡單移位;移入1的稱為「算術移位」。
4.= 按位與後,變數=表達式,按位與是指:參加運算的兩個數據,按二進位位進行「與」運算。
如果兩個相應的二進位位都為1,則該位的結果值為1;否則為0。
5.^= 按位異或後賦值,變數^=表達式,參與運算的兩個量按照對應的位進行異或運算,且
0^0→0, 0^1→1, 1^0→1, 1^1→0
一個數與0異或仍保持不變,如a^0=a
一個數與自己異或結果為0,如a^a=0
11.|=是按位或後賦值,變數|=表達式,參與運算的兩個量按照對應位進行或運算,且0|0→0, 0|1→1, 1|0→1, 1|1→1。
擴展資料:
1.賦值表達式的功能是計算表達式的值再賦予左邊的變數。
賦值運算符具有右結合性,因此a=b=c=5可理解為a=(b=(c=5))。
2.在其它高級語言中賦值構成了一個語句,稱為賦值語句;
而在C語言中,
把「=」定義為運算符,從而組成賦值表達式。
3.凡是表達式可以出現的地方均可出現賦值表達式。
例如:式子x=(a=5)+(b=8)是合法的。它的意義是把5賦予a,8賦予b,再把a,b相加,和賦予x,故x應等於13。
4.在C語言中也可以組成賦值語句。
按照C語言規定,任何表達式在其未尾加上分號就構成為語句。
在C語言中11種賦值運算符的具體含義,用法?
1.=
賦值運算符
變數=表達式
如:a=3;將a的值賦為3
2./=
除後賦值
變數/=表達式
如:a/=3;即a=a/3
3.*=
乘後賦值
變數*=表達式
如:a*=3;即a=a*3
4.%=
取模後賦值
變數%=表達式
如:a%=3;即a=a%3
5.+=
加後賦值
變數+=表達式
如:a+=3;即a=a+3
6.-=
減後賦值
變數-=表達式
如:a-=3;即a=a-3
7.=
左移後賦值
變數=表達式
左移就是將《左邊的數的二進位各位全部左移若干位,《右邊的數指定移動位數,高位丟棄,低位補0,
移幾位就相當於乘以2的幾次方
8.=
右移後賦值
變數=表達式
右移運算符是用來將一個數的各二進位位右移若干位,移動的位數由右操作數指定(右操作數必須是非負值),移到右端的低位被捨棄,對於無符號數,高位補0。對於有符號數,某些機器將對左邊空出的部分用符號位填補(即「算術移位」),而另一些機器則對左邊空出的部分用0填補(即「邏輯移位」)。注意:對無符號數,右移時左邊高位移入0;對於有符號的值,如果原來符號位為0(該數為正),則左邊也是移入0。如果符號位原來為1(即負數),則左邊移入0還是1,要取決於所用的計算機系統。有的系統移入0,有的
系統移入1。移入0的稱為「邏輯移位」,即簡單移位;移入1的稱為「算術移位」。
9.=
按位與後賦值
變數=表達式
按位與是指:參加運算的兩個數據,按二進位位進行「與」運算。如果兩個相應的二進位位都為1,則該位的結果值為1;否則為0。這裡的1可以理解為邏輯中的true,0可以理解為邏輯中的false。按位與其實與邏輯上「與」的運算規則一致。邏輯上的「與」,要求運算數全真,結果才為真。若,A=true,B=true,則A∩B=true
10.
^=
按位異或後賦值
變數^=表達式
參與運算的兩個量按照對應的位進行異或運算,且
0^0→0,
0^1→1,
1^0→1,
1^1→0
此外,一個數與0異或仍保持不變,即a^0=a
一個數與自己異或結果為0,即a^a=0
11.|=
按位或後賦值
變數|=表達式
參與運算的兩個量按照對應位進行或運算,且
0|0→0,
0|1→1,
1|0→1,
1|1→1
這些位運算都是與二進位碼有關的,所以多弄弄也就會了
c語言賦值運算符
c=(a-=a-5),(a=b,b+3);
是一個兩部分的逗號表達式,第一部分中(a-=a-5)實際是a
=
a
–
(a
–
5);是a
=
–
(0
–
5)則a
=
5,第一部分變為c=(a=5),所以a和c都等於5,第二部分也是逗號表達式,a=b將b賦值給a,b是0.所以a也變為0,現在a和都為0,c為5,最後一個b+3沒有作用。所以最後的值a、b、c分別是0、0、5
在C語言中賦值運算符有什麼作用?
賦值符號”=”
就是賦值運算符,作用是將一個數據賦給一個變數或將一個變數的值賦給另一個變數,由賦值運算符組成的表達式稱為賦值表達式。一般形式為:
變數名=表達式
在程序中可以多次給一個變數賦值,每賦一次值,與它相應的存儲單元中的數據就被更新一次,內存中當前的數據就是最後一次所賦值的那個數據。
例:a=12;此表達式讀作
將10的值賦值給變數a。
說明:a、如果賦值號兩邊的運算對象類型不一致,系統會自動進行類型轉換,轉換的規則:將賦值號右邊表達式的值的類型轉換成賦值號左邊變數的類型,
例:int y=3.5;在變數y中最終存儲的是整數3。
b、可以將複製表達式的值再賦值給變數,形成連續賦值。
例如:x=y=25
是一個連續賦值表達式,
x=y=25等價於x=(y=25),所以表達式
x=y=25
最終的值為25。
原創文章,作者:ZFRO,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4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