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Eloss是二分類問題中非常常見的損失函數,即Binary Cross-Entropy Loss,定義如下:
def bce_loss(y_true, y_pred): return -np.mean( y_true * np.log(y_pred) + (1-y_true) * np.log(1-y_pred) )
一、BCEloss公式
BCEloss公式通過真實標籤y_true和模型預測值y_pred的交叉熵來度量模型的擬合程度,其中真實標籤y_true為二分類標籤,為0或1,模型預測值y_pred為實數,表示對正樣本的預測概率。
BCEloss的實現非常簡單,代碼如上所示,只需要計算真實標籤和預測值的交叉熵,並取負數即可。
二、BCEloss不下降
在二分類問題中,BCEloss很容易出現飽和現象,即當真實標籤為0或1時,對應的交叉熵項會非常小,這可能導致BCEloss梯度消失,並影響模型的訓練效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使用Sigmoid函數將預測值限制在[0,1]範圍內,並使用BCEloss作為訓練損失函數。此時,當預測值趨近於0或1時,其梯度會趨近於0,從而避免了梯度消失現象。
三、CEloss公式
CEloss是多分類問題中的常用損失函數,定義如下:
def ce_loss(y_true, y_pred): return -np.mean( y_true * np.log(y_pred) )
其中y_true為one-hot編碼的真實標籤,y_pred為softmax輸出的預測概率。
與BCEloss相比,CEloss的計算方式更簡單,但需要對真實標籤進行one-hot編碼,並且只適用於多分類問題。
四、BCEloss值一般要降到多少
BCEloss的值沒有一個固定的範圍,不同的訓練集和模型可能會產生不同的BCEloss值。一般來說,BCEloss值越小意味著模型越準確,但並不能完全依賴BCEloss值來評估模型性能,還需要結合其他指標進行綜合評估。
五、BCEloss數學公式
BCEloss的數學公式如下:
$$
BCEloss = -\frac{1}{N} \sum_{i=1}^N [ y_i\log(\hat{y_i}) + (1-y_i)\log(1-\hat{y_i}) ]
$$
其中,$y_i$為第$i$個樣本的真實標籤,$\hat{y_i}$為第$i$個樣本預測的概率,$N$為總樣本數。
六、BCEloss大於1
在訓練過程中,有時會出現BCEloss大於1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訓練集中的標籤不平衡或者模型過於自信引起的。如果BCEloss特別大,可以考慮調整學習率、增加訓練數據或者進行正則化等操作,以改善模型效果。
七、BCEloss實現代碼
def bce_loss(y_true, y_pred): return -np.mean( y_true * np.log(y_pred) + (1-y_true) * np.log(1-y_pred) )
原創文章,作者:BIQI,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4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