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python如何使用pymysql連接資料庫封裝類
1、python安裝目錄設定為d:/python34
2、pymysql安裝方法為:解壓下載的文件,在cmd中運行: python setup.py install。
檢驗安裝安裝是否成功的方法:import pymysql 。 如果不報錯 說明安裝成功。
3、mysql安裝目錄為D:/phpStudy/MySQL。為避免更多配置問題,可在啟動phpstudy後,將其設為系統服務
4、基本操作:
(1)導入pymysql: import pymysql
(2)連接資料庫:
conn=pymysql.connect(host=’localhost’,user=’root’,passwd=’root’,db=’ere’,charset=’utf8′)
務必注意各等號前面的內容!charset參數可避免中文亂碼
(3)獲取操作游標:cur=conn.cursor()
(4)執行sql語句,插入記錄:sta=cur.execute(“insert 語句”) 執行成功後sta值為1。更新、刪除語句與此類似。
(5)執行sql語句,查詢記錄:cur.execute(“select語句”) 執行成功後cur變數中保存了查詢結果記錄集,然後再用循環列印結果:
for each in cur:
print(each[1].decode(‘utf-8’)) # each[1] 表示當前游標所在行的的第2列值,如果是中文則需要處理編碼
怎麼用python連接mysql資料庫
在 Python 語言環境下我們這樣連接資料庫。
In [1]: from mysql import connector
In [2]: cnx = connector.connect(host=”172.16.192.100″,port=3306,user=”appuser”,password=”xxxxxx”)
但是連接資料庫的背後發生了什麼呢?
答案
當我們通過驅動程序(mysql-connector-python,pymysql)連接 MySQL 服務端的時候,就是把連接參數傳遞給驅動程序,驅動程序再根據參數會發起到 MySQL 服務端的 TCP 連接。當 TCP 連接建立之後驅動程序與服務端之間會按特定的格式和次序交換數據包,數據包的格式和發送次序由 MySQL 協議 規定。MySQL 協議:整個連接的過程中 MySQL 服務端與驅動程序之間,按如下的次序發送了這些包。
MySQL 服務端向客戶端發送一個握手包,包里記錄了 MySQL-Server 的版本,默認的授權插件,密碼鹽值(auth-data)。
2. MySQL 客戶端發出 ssl 連接請求包(如果有必要的話)。
3. MySQL 客戶端發出握手包的響應包,這個包時記錄了用戶名,密碼加密後的串,客戶端屬性,等等其它信息。
4. MySQL 服務端發出響應包,這個包里記錄了登錄是否成功,如果沒有成功也會給出錯誤信息。
python 怎麼操作mysql中多個資料庫
MySQL 的 Binlog 記錄著 MySQL 資料庫的所有變更信息,了解 Binlog 的結構可以幫助我們解析Binlog,甚至對 Binlog 進行一些修改,或者說是「篡改」,例如實現類似於 Oracle 的 flashback 的功能,恢復誤刪除的記錄,把 update 的記錄再還原回去等。本文將帶您探討一下這些神奇功能的實現,您會發現比您想像地要簡單得多。本文指的 Binlog 是 ROW 模式的 Binlog,這也是 MySQL 8 里的默認模式,STATEMENT 模式因為使用中有很多限制,現在用得越來越少了。
Binlog 由事件(event)組成,請注意是事件(event)不是事務(transaction),一個事務可以包含多個事件。事件描述對資料庫的修改內容。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 Binlog 的結構,我們可以試著修改 Binlog 里的數據。例如前面舉例的 Binlog 刪除了一條記錄,我們可以試著把這條記錄恢復,Binlog 裡面有個刪除行(DELETE_ROWS_EVENT)的事件,就是這個事件刪除了記錄,這個事件和寫行(WRITE_ROWS_EVENT)的事件的數據結構是完全一樣的,只是刪除行事件的類型是 32,寫行事件的類型是 30,我們把對應的 Binlog 位置的 32 改成 30 即可把已經刪除的記錄再插入回去。從前面的 「show binlog events」 裡面可看到這個 DELETE_ROWS_EVENT 是從位置 378 開始的,這裡的位置就是 Binlog 文件的實際位置(以位元組為單位)。從事件(event)的結構裡面可以看到 type_code 是在 event 的第 5 個位元組,我們寫個 Python 小程序把把第383(378+5=383)位元組改成 30 即可。當然您也可以用二進位編輯工具來改。
找出 Binlog 中的大事務
由於 ROW 模式的 Binlog 是每一個變更都記錄一條日誌,因此一個簡單的 SQL,在 Binlog 里可能會產生一個巨無霸的事務,例如一個不帶 where 的 update 或 delete 語句,修改了全表裡面的所有記錄,每條記錄都在 Binlog 裡面記錄一次,結果是一個巨大的事務記錄。這樣的大事務經常是產生麻煩的根源。我的一個客戶有一次向我抱怨,一個 Binlog 前滾,滾了兩天也沒有動靜,我把那個 Binlog 解析了一下,發現裡面有個事務產生了 1.4G 的記錄,修改了 66 萬條記錄!下面是一個簡單的找出 Binlog 中大事務的 Python 小程序,我們知道用 mysqlbinlog 解析的 Binlog,每個事務都是以 BEGIN 開頭,以 COMMIT 結束。我們找出 BENGIN 前面的 「# at」 的位置,檢查 COMMIT 後面的 「# at」 位置,這兩個位置相減即可計算出這個事務的大小,下面是這個 Python 程序的例子。
切割 Binlog 中的大事務
對於大的事務,MySQL 會把它分解成多個事件(注意一個是事務 TRANSACTION,另一個是事件 EVENT),事件的大小由參數 binlog-row-event-max-size 決定,這個參數默認是 8K。因此我們可以把若干個事件切割成一個單獨的略小的事務
ROW 模式下,即使我們只更新了一條記錄的其中某個欄位,也會記錄每個欄位變更前後的值,這個行為是 binlog_row_image 參數控制的,這個參數有 3 個值,默認為 FULL,也就是記錄列的所有修改,即使欄位沒有發生變更也會記錄。這樣我們就可以實現類似 Oracle 的 flashback 的功能,我個人估計 MySQL 未來的版本從可能會基於 Binlog 推出這樣的功能。
了解了 Binlog 的結構,再加上 Python 這把瑞士軍刀,我們還可以實現很多功能,例如我們可以統計哪個表被修改地最多?我們還可以把 Binlog 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然後再重組,可以靈活地進行 MySQL 資料庫的修改和遷移等工作。
joson 、python和mysql的使用
用python內置的json模塊;
import json
json_obj = json.loads(json_str)
默認是是轉換成python的基本類型,比如字典、列表
如果數據比較複雜,可以考慮為數據定義class,在loads時指定object_hook,可以解析成自定義的對象了
python文檔和網上都有具體例子
原創文章,作者:JJPS,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4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