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Java開發中,常常涉及到數據結構的使用。其中,常使用的一種數據結構是Vector。Vector類在Java中屬於集合類,是一種線程安全的動態數組,實現了List介面,具有數組的相關特性,支持自動增長。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Java Vector類展開介紹:Vector的定義、創建、添加元素、刪除元素、獲取元素、遍曆元素、擴容機制、線程安全等。通過本文的介紹,讀者應該能夠對Vector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Vector類的基本使用方法
1. Vector的定義與創建
//定義Vector對象 Vector<String> vec = new Vector<>(); //創建Vector對象 vec.add("str1"); vec.add("str2"); vec.add("str3");
Vector被定義為一個帶有泛型參數的類,類名後面的<String>是泛型——Vector的元素類型為String。在創建對象時,可以通過add方法向創建好的Vector中添加元素。
2. 向Vector中添加元素
vec.add("str4");
可以使用Vector的add方法將新的元素加入到Vector中。而如果添加的值已經存在,Vector會將該值添加到數組末尾。
3. 從Vector中刪除元素
String str = vec.remove(2);
可以使用Vector的remove方法從數組中刪除指定位置的元素。方法返回被刪除的元素。
4. 獲取Vector中的元素
for (int i=0;i<vec.size();i++) { System.out.println(vec.get(i)); }
可以使用Vector的get方法獲取數組中指定位置的元素。我們可以通過遍曆數組,使用for循環配合get方法取出數組中的所有元素。
5. 遍歷Vector中的元素
for (String str : vec) { System.out.println(str); }
使用foreach循環遍歷Vector中的元素。
6. Vector的擴容機制
在默認情況下,當向Vector中添加元素時,如果Vector的內部數組已經滿了,Vector會將其內部數組的大小擴大一倍。
Vector<Integer> vector = new Vector<>(); for(int i = 0; i < 11; i++) { vector.add(i);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 i + " added to vector. Current size of Vector: " + vector.size()); }
上述代碼中,向一個空的Vector中添加11個元素。當添加第11個元素時,Vector的大小為20,這是因為在第10個元素被添加到Vector時,由於Vector內部數組大小擴容,容量變為20。
7. Vector的線程安全
Vector類是線程安全的,因為它包含了同步方法來確保操作的原子性。
Vector<String> vec = new Vector<>(); vec.add("str1"); vec.add("str2"); vec.add("str3"); new Thread(() -> { for (int i=0;i<10;i++) { vec.add("new string Element" + i); } }).start(); new Thread(() -> { while (true) { if (vec.size() > 3) { vec.remove(1); } } }).start();
上述代碼中,主線程創建一個大小為3的Vector,並向其中添加三個元素。隨後啟動兩個新線程,一個向Vector中添加10個新的元素,另一個在Vector中刪除位置為1的元素。此時,我們可以看到,在兩個線程同時運行時,Vector依然可以正常運行,不會導致數據錯亂。
三、小結
本文介紹了Java中Vector類的基本用法,包括定義與創建、添加元素、刪除元素、獲取元素、遍曆元素、擴容機制、線程安全等。其中,線程安全是Vector獨有的一項特性,它具有與ArrayList相同的特點,但可以安全地在多線程應用程序中使用。值得注意的是,Java官方建議在使用Vector時,僅在多線程情況下使用,否則建議使用ArrayList作為代替。
原創文章,作者:OCZU,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4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