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C語言如何實現內存池
原理就是先申請一大塊內存,按照不同尺寸分成很多固定塊. 比如16位元組100塊兒,32位元組100塊兒.64位元組50塊兒,具體多少塊兒要看你的項目需求,我這裡只是舉例,反正應用時保證夠就行.
然後程序運行時,不再用malloc和new來申請內存. 而是從這些塊兒里申請.如果一個結構體A它的尺寸是30位元組. 那麼就從內存池裡申請一塊兒32位元組的給他.
當然釋放時,也要歸還給內存池.
內存池負責管理一個Free-Block鏈表.
c++對象池弊端
c++對象池弊端如下。
1、現在Java的對象分配操作不比c語言的mallocQ調用慢,對於輕中量級的對象,分配釋放對象的開銷可以忽略不計。
2、並發環境中,多個線程可能(同時)需要獲取池中對象,進而需要在堆數據結構上進行同步或者因為鎖競爭而產生阻塞,這種開銷要比創建銷毀對象的開銷高數百倍。
3、由於池中對象的數量有限,勢必成為-一個可伸縮性瓶頸。
4、很難正確的設定對象池的大小,如果太小則起不到作用,如果過大,則佔用內存Q資源高,可以起一個線程定期掃描分析,將池壓縮到一個合適的尺寸以節約內存,但為了獲得不錯的分析結果,在掃描期間可能需要暫停復用以避免干擾(造成效率低F),或者使用非常複雜的演算法策略(增加維護難度)。
5、設計和使用對象池容易出錯,設計.上需要注意狀態同步,這是個難點,使用上可能存在忘記歸還(就像c語言編程忘記free-樣),重複歸還(可能需要做個循環判斷一下是否池中存在此對象,這也是個開銷),歸還後仍舊使用對象(可能造成多個線程並發使用一個對象的情況等問題。
請問學C語言,或是學JAVA語言到底怎樣學,是否得像一些設計類的專業一樣
我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大致給你說一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少走些彎路。
C語言用VC6.0編程,JAVA用JDK編程,兩者都可在迅雷或百度上搜到,也可在官方網站上下載:
VC6.0(Microsoft網站),JAVA(sun網站)
C:
C語言是不需要任何基礎的,只要是學過或自學過計算機基礎就行了,說通俗一點就是你會用電腦就行了,然後買一本C語言的書,照著學就可以了,當然最好有老師,畢竟很多演算法還是別人指點一下為好的。
我們大一的時候用的好像是清華大學譚浩強編的《C語言教程》,很不錯的,基本上那本書你能吃透,什麼C啊,FORTUAN啊都不成問題了,反正當時我們般幾乎都過了C語言二級
我覺得學習編程最重要的是入門,如果你入門的時候有一個好的方 法和思路,打下比較紮實的基礎,對今後的編程工作是很有益處的。即使在學習新的編程語言也無所謂,因為它們有很多相通之處,可以相互借鑒。
之本知識只是一個方面,當然,書本知識還是要掌握好的。但是要學好計算機方面的只是特別是計算機語言類,最重要的是編程能力,所以,經常上機實驗鍛煉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使用Microsoft VC6.0軟體(網上可下)進行編程,它可大大提高你的C語言編程能力,切記,不能只是紙上談兵。
我當時學習pascal和C語言的時候是將書後的習題都做了一遍,感覺效果很好。
當然了,學習什麼語言也要看你具體準備從事什麼行業。例如你要進行嵌入式開發,C就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是Windows開發,那麼VC就不錯。還有資料庫方面的開發、網路開發等等。不同的語言適合不同的方面。要看自己的選擇的,呵呵 。
還有很多人說自己的基礎很差,甚至中學畢業什麼的。其實這個並不重要,比較說英語,在計算機語言里所用到的單詞量很少,而且都是常用詞,經常使用就記住了。當然,如果你要看原文資料或者幫助的話,專業辭彙比較多,不過在金山詞霸的幫助下,經常看,也是沒什麼大的問題的。至於數學什麼的,其實數學只是培養你一個邏輯思維能力,在初學編程的時候影響不是很大。況且,作為一個基礎編程人員來說,上面還有系統分析師、項目經理,他們會把需求分析、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做好的,你只要按照文檔寫代碼就OK了。不過,要上更上一步的話,其他基礎知識就非常重要了,畢竟你不能寫一輩子代碼。
在你學習好C語言以後,個人建議好好學習一下數據結構和軟體工程。這兩門對你的水平提高都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軟體工程,它能夠使你按照科學的工程方法進行軟體開發,對今後的發展很有好處。
JAVA:
學習Java其實應該上升到如何學習程序設計這種境界,其實學習程序設計又是接受一種編程思想。每一種語言的程序設計思想
大同小異,只是一些由語言特性的而帶來的細微差別,比如Java中的Interface,你幾乎在以前的學習中沒有碰到過。以下我
仔細給你說幾點:
1。我們必須明確一個大方向,也就是說現在面向對象的編程範疇。儘管人工智慧曾經有所浪潮(看看Borland為什麼有Turbo
Prolog),但未來5-10年工業界廣泛承認並接受的將是面向對象式的編程。
2。工業界目前最流行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就是C++和Java。所以基本上鎖定這兩個方向就可以了。而且完全可以同時掌握。
3。掌握Java的精華特性而且一定要知道為什麼。比如,Interface和multi-thread。用interface是更好的多繼承的模型,
而多線程則是設計到語言一級的重要特性。要完全理解interface是為什麼,用多線程又有幾種常用的編程模型。
4。理解了語言的特性是為什麼了之後,就可以試著上升到設計這個層次,畢竟學習語言是要用的。目前比較好的開發模式是採用
自定向下的面向對象的設計,加上MVC的模式(你可以看一下我介紹的關於MVC的內容)。首先要找出最頂層的對象(這往往是最
難的),然後一層一層往下遞歸,記住每次應符合7+/-2的原則,因為我們人的短記憶就是這樣。一般有圖形用戶界面的應從界面
開始設計。
5。有了基本設計模型後,可以學一些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這是目前證明很有效的。比如體系結構模式(Layering分層,
Pipe/Filter管道或過濾器),設計模式(有很多,比如對象池Object Pool、緩衝池Cache等),編程模式(比如Copy-on-Write)。
懂了這些模式之後,就會對系統的整體結構有很好的把握,而學術上也有傾向一個系統完全可以由各種模式組合而成。前面提到的MT實
際上就有好幾種模式,掌握後就不用自己花很多時間去試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領域就是並行和分散式計算領域,大概有20種左右。
6。接下來就不能紙上談兵了,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實踐。一般教科書上的例子並不能算是實踐,只能算是讓你掌握語言特性用的。而提倡
做實際的Project也不是太好,因為你還沒有熟練的能力去綜合各種技術,這樣只能是你自己越來越迷糊。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是找一些
比較經典的例子,每個例子比較集中一種編程思想而設計的,比如在我的實踐當中,我曾經學習過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就是用Java實現的
HotDraw(源自SmallTalk),你可以用rolemodel或hotdraw在搜索引擎上找一下,我記不大清楚了。好象rolemodel.com是個網站,
上面有原代碼和一些基本設計的文檔。另一個來源可以到是個不錯的文檔基地。從HotDraw上我學到了什麼是
Framework,以及如何用rolemodel的方式來構造,這樣我就可以應用到其他的地方。順便說一句,這個例子你絕對不會覺得小,只會覺
得大,並且他還是真正的商用的Framework。
7。結合前面學到的設計模式你就可以很好的理解這些經典的例子。並且自己可以用他來實現一些簡單的系統。如果可以對他進行進一步
的修改,找出你覺得可以提高性能的地方,加上自己的設計,那就更上一個層次了,也就會真正地感到有所收穫。
8。好象以上談的跟Java沒什麼關係,其實我們早就應該從單純的學習語言到真正的學習好編程的領域。學習技術是沒有止境的,你學習
第一種語言可能要半年時間,以後每種語言都不應該超過兩個月,否則你會覺得學習語言是包袱,是痛苦。
9。學習是為了用的,是為了讓你的程序產生價值,把握住這個原則會比較輕鬆點。
沒有第10點了,因為沒有東西是十全十美的,哈哈~~。
Happy Programming!
原創文章,作者:CAAO,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4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