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ython編程中,字元串拼接是經常使用的操作。無論是字元串連接、格式化輸出、SQL拼接查詢語句等,都少不了字元串拼接的操作。但是,在數據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傳統的字元串拼接方式可能會出現效率低下的問題。本文將從多個方面介紹優化字元串拼接的技巧。
一、先收集拼接的字元串再用join()拼接
在Python語言中,字元串是不可變的。也就是說,每次拼接字元串都會創建一個新的字元串對象,將原有的字元串複製到新的內存空間中,然後才開始拼接操作,這個過程會佔用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在將字元串拼接到一個列表中,待字元串都收集完畢後,再使用join()方法將列表中的字元串合併成一個大字元串。
# 普通字元串拼接
s = 'hello'
for i in range(10000):
s += str(i)
# 使用列表存儲字元串、join()拼接
str_list = ['hello']
for i in range(10000):
str_list.append(str(i))
s = ''.join(str_list)
在上述代碼中,如果字元串的長度很長,那麼第一種情況會造成內存不斷地分配。而使用第二種方法時,最多只會分配一些 略微超長的內存。
二、使用字元串模板
字元串格式化是字元串拼接的一種常見形式,在Python中許多場合都需要使用到格式化。Python中的字元串格式化有字元串插值和模板兩種方式,字元串插值使用%s、%d等佔位符將要格式化的變數插入到模板字元串中,而字元串模板方式則是通過格式化函數替換命名佔位符來實現。字元串模板的優勢是避免了字元串值不能帶來的安全問題,在大量數據格式化的時候佔用的內存也是比字元串插值少的。
# 使用字元串插值
name = 'Tom'
age = 25
print('My name is %s and I am %d years old.' % (name, age))
# 使用字元串模板
from string import Template
s = Template('My name is $name and I am $age years old.')
print(s.substitute(name=name, age=age))
三、使用format()批量拼接字元串
在需要組合大量字元串的場合,使用 “+” 拼接方式會造成大量臨時對象的創建和內存空間的浪費。Python內置的 .format() 方法是一種更為整潔、靈活和高效的字元串格式化方式。
# 普通字元串拼接
name = 'Tom'
age = 25
job = 'engineer'
company = 'ABC'
s = 'Hi, my name is ' + name + ', I am ' + str(age) + ' years old, and I am an ' + job + ' at ' + company + '.'
# 使用format()方法拼接字元串
s = 'Hi, my name is {}, I am {} years old, and I am an {} at {}.'.format(name, age, job, company)
format() 方法使用花括弧 {} 作為通配符,當然大括弧可以指定內部索引、鍵值或屬性,通過其整合不同的數據類型,使程序更具有可讀性並且節省空間。
四、使用生成器表達式
使用生成器表達式可以避免創建不必要的中間對象,節約時間和空間。在Python中,生成器表達式與列表解析幾乎完全一致,但生成器對與迭代處理更為優化,可以在處理大量數據時百倍提高效率。
# 使用字元串插值方式
data = range(10000)
s = ''
for n in data:
s += 'val: {}'.format(n)
# 使用生成器表達式
s = ''.join('val: {}'.format(n) for n in data)
在上述代碼中,使用字元串插值方式拼接時每次都會創建一個新字元串,而使用生成器表達式時,join()方法每次只是將生成器表達式的結果加入到結果字元串中。因此,用join()方法相比於使用加號+拼接字元串,可以有效降低Python程序中的內存開銷和執行時間
五、使用bytes.join()方法
在Python 3中,字元串類型是unicode,而bytes相當於Python 2中的str。當需要將多個字元串拼接成位元組串時,使用 bytes.join() 方法會比字元串拼接方式快得多。
# 使用字元串拼接方式
s = 'python'
b = bytes(s, 'utf-8')
for i in range(10000):
b += bytes(s, 'utf-8')
# 使用bytes.join()方法
s = 'python'
b_list = [bytes(s, 'utf-8') for i in range(10000)]
b = b''.join(b_list)
在上面的代碼中,使用 bytes.join() 方法時,避免了在循環迭代中反覆 創建新的位元組串對象,可以有效地提高字元串拼接的效率。
六、使用 f-string
f-string是Python 3.6 新增的語法糖,它允許在字元串中直接插入變數而無需調用 format() 方法進行字元串格式化。
# 使用 format() 方法
name = 'Tom'
age = 25
job = 'engineer'
company = 'ABC'
s = 'My name is {}, I am {} years old, and I am an {} at {}.'.format(name, age, job, company)
# 使用 f-string
s = f'My name is {name}, I am {age} years old, and I am an {job} at {company}.'
與.format() 相比,f-string 省略了花括弧 {} 以及裡面的變數名,不需要手動傳參,大大減小了代碼的閱讀難度和書寫難度。
七、使用BytesIO
如果需要將一個較大的字元串寫到文件或其他支持位元組流寫入方式的對象中,可以使用 BytesIO。
from io import BytesIO
s = 'hello'
for i in range(10000):
s += str(i)
fp = BytesIO()
fp.write(s.encode('utf-8'))
在上述代碼中,使用 BytesIO 代替在內存中創建大量的字元串對象,可以減少內存開銷,提升程序效率。
八、總結
本文介紹了Python中優化字元串拼接的多種方法,包括使用列表存儲後使用join()、使用字元串模板、使用format()批量拼接字元串、使用生成器表達式、使用bytes.join()方法、使用f-string和BytesIO。在實際編程中,應根據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方法。
原創文章,作者:PYVK,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3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