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表簡介
列表是Python編程語言中最常用的數據結構之一。它是一種有序的集合,可以保存任何類型的對象。列表用方括弧表示,其中的元素用逗號分隔。
# 示例代碼1 # 創建一個空列表 empty_list = [] # 創建一個包含整型元素的列表 int_list = [1, 2, 3, 4, 5] # 創建一個包含字元串元素的列表 str_list = ['apple', 'orange', 'banana']
列表是可變的(Mutable)數據結構,這意味著可以通過下標(Index)對列表中的元素進行修改、刪除、添加等操作。
# 示例代碼2 # 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int_list[0] = 6 print(int_list) # 輸出 [6, 2, 3, 4, 5] # 刪除列表中的元素 del str_list[1] print(str_list) # 輸出 ['apple', 'banana'] # 在列表的末尾添加新元素 str_list.append('peach') print(str_list) # 輸出 ['apple', 'banana', 'peach']
二、列表基本操作
1. 列表遍歷
列表遍歷是對列表中每個元素進行相同操作的過程。Python提供了兩種遍歷方式:for循環和while循環。
for循環遍歷:
# 示例代碼3 fruits = ['apple', 'orange', 'banana', 'peach'] # 輸出每個水果的名字 for fruit in fruits: print(fruit) 輸出: apple orange banana peach
while循環遍歷:
# 示例代碼4 i = 0 while i < len(fruits): print(fruits[i]) i += 1 輸出: apple orange banana peach
2. 列表切片
列表切片是指從一個列表中截取一部分作為新的列表。Python中使用切片運算符[]來實現。
# 示例代碼5 numbers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獲取第2到第5個元素(包括第2和第5個元素) sub_list = numbers[1:5] print(sub_list) # 輸出 [2, 3, 4, 5]
3. 列表排序
Python提供了幾種排序演算法,如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Python還提供了一個內置函數sorted(),可以對列表進行快速排序。
# 示例代碼6 unsorted_list = [5, 9, 3, 8, 1, 6, 2, 7, 4] sorted_list = sorted(unsorted_list) print(sorted_list) # 輸出 [1, 2, 3, 4, 5, 6, 7, 8, 9]
三、列表應用舉例
1. 統計元素出現次數
可以使用count()方法統計一個元素在列表中出現的次數。
# 示例代碼7 num_list = [1, 2, 3, 1, 4, 5, 1, 6] cnt = num_list.count(1) print('1出現的次數:', cnt) # 輸出 3
2. 合併兩個列表
可以使用extend()方法或者’+’運算符將兩個列表合併。
# 示例代碼8 list1 = [1, 2, 3] list2 = [4, 5, 6] list1.extend(list2) print(list1) # 輸出 [1, 2, 3, 4, 5, 6] list3 = list1 + list2 print(list3) # 輸出 [1, 2, 3, 4, 5, 6, 4, 5, 6]
3. 列表解析式
列表解析式是一種快速創建列表的方法。它通常比使用for循環創建列表更加簡潔和高效。
# 示例代碼9 even_numbers = [x*2 for x in range(10) if x % 2 == 0] print(even_numbers) # 輸出 [0, 4, 8, 12, 16]
四、小結
通過這篇文章的介紹,你已經了解了Python中的列表數據結構,包括列表的創建、修改、刪除、遍歷、切片、排序、統計元素出現次數、合併兩個列表和列表解析式等操作。列表作為Python編程語言中最常用的數據結構之一,在實際的編程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原創文章,作者:AFKK,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3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