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本發展歷程
IntelliJ IDEA是由捷克公司JetBrains開發的Java集成開發環境,目前比較成熟的版本是2019.2版本。其主要隨著版本的更新,功能越來越強大、易用性越來越高。
以下是常見的版本發展歷程:
1.0:IntelliJ IDEA第一版發布 2.0:IntelliJ IDEA的第二版發布,增加了對Java EE、Spring、Struts、Hibernate等框架的支持 3.0:IntelliJ IDEA的第三版發布,支持Maven,為後續版本的功能提供基礎 4.0:IntelliJ IDEA的第四版發布,引入了代碼審查工具 5.0:IntelliJ IDEA的第五版發布,引入了許多方便開發的工具,如重構工具、智能代碼提示、代碼分析和優化工具等 6.0:IntelliJ IDEA的第六版發布,增加了對Flex、Groovy等語言的支持 7.0:IntelliJ IDEA的第七版發布,增加了對多個Java虛擬機(JVM)的支持 8.0:IntelliJ IDEA的第八版發布,引入了更多的代碼審查工具和支持,並改進了Java EE、Spring等框架的支持 9.0:IntelliJ IDEA的第九版發布,引入了更多的智能代碼提示和分析工具,優化了多個功能和用戶體驗 2016.1:引入了逐漸普及的Kotlin,支持的編程語言更多,處理速度和代碼提示和顛覆性的提高等。 2017.1:引入了流行的Spring Boot,Kotlin的支持進一步加強,啟動速度和運行穩定性都優化得非常不錯。 2017.2:對Kotlin支持的持續優化,對於Android應用程序提供出色的開發體驗。
二、多模塊管理
在較早的IDEA版本中,大型工程的管理情況並不是很理想,並沒有全局的多模塊觀念。較新的版本中已經支持全局的模塊管理,不同模塊之間的依賴關係可以通過module之間的依賴關係清晰的顯示。
以下是一個多模塊的工程實例,包含web模塊、service模塊和dao模塊:
myproject-parent(pom.xml) -- myproject-dao(pom.xml) -- myproject-service(pom.xml) -- myproject-web(pom.xml)
三、自動導包
在較早的IDEA版本中,編寫代碼時需要自己手動導入所需的包,還需要依靠記憶。現在的IDEA版本中,自動導包的功能已經非常完善。
以下為開發者編寫代碼時,IDEA已經自動導入所需的包: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HashMap;
四、自動提示
在IDEA的新版本中,IDEA對於開發者的需求了解程度越來越深入,自動提示的效果也越來越好。
下面是一個從新建項目到編寫代碼的全過程:
1.新建項目 2.新建Java文件 3.輸入代碼片段「HashSet set = new」
在輸入「new」之後,IDEA就會自動出現提示,如下圖所示:
五、代碼重構
相對於較早版本的IDEA,IDEA的代碼重構功能越來越完善,重構工具也越來越豐富。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重構操作實例:
1.變數重命名 2.方法重命名 3.修改方法、類、介面的包名 4.優化導入的包
六、代碼分析和優化
IDEA提供的代碼分析和優化工具可以幫助開發者在編寫代碼時捕捉錯誤或潛在的性能問題,幫助開發者優化代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分析和優化工具:
1.代碼質量分析 2.內存分析工具 3.性能分析器 4.調試器
七、代碼版本管理
在現代的開發中,版本管理已經成為了開發過程的一部分。在較早的IDEA版本中,版本管理還需要使用Git等工具來完成,而在較新版本中,IDEA提供了集成版本控制系統的功能,如Git、SVN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集成版本控制系統的操作實例:
1.查看提交歷史記錄 2.分支管理 3.與SVN/Git等工具交互 4.解決合併衝突
八、快捷鍵
IDEA版本迭代更新中快捷鍵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使得開發者在日常開發中能夠快速且高效的完成任務。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快捷鍵:
1.Ctrl+Alt+L:自動排版整理代碼 2.Ctrl+Shift+Alt+T:重構菜單 3.Alt+Enter:自動提示/自動修復 4.Ctrl+O:重寫父類方法
結語
IDEA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多個版本更新迭代,功能越來越強大,易用性越來越高。在日常開發中,開發者可以運用IDEA提供的豐富工具,提高代碼質量,優化代碼性能,實現高效快捷的開發。
原創文章,作者:XXFZ,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3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