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llloss公式
交叉熵損失函數是深度學習中常用的一個損失函數。在分類任務中,我們希望模型能夠正確的對輸入進行分類,同時儘可能的降低預測錯誤的概率。nllloss(negative log likelihood loss)是交叉熵損失函數的一種情況。具體的公式如下:
L = -1/N * Σi(yi * log(pi))
其中L是損失函數,N是樣本的數量,yi和pi分別為第i個樣本的真實標籤和模型對該樣本的預測值(概率),log是以e為底的對數運算。由此可見,nllloss的作用是最大化正確分類的概率。
二、nllloss torch
在PyTorch中,我們可以使用nll_loss函數來計算nllloss。例如: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output = model(input) loss = F.nll_loss(output, target)
其中model是網路模型,input是輸入數據,output是模型對輸入數據的預測結果,target是真實標籤值。在計算損失函數時,我們需要把預測結果和真實標籤作為參數傳遞給nll_loss函數,該函數將返回一個標量損失值。
三、nllloss和crossentropy
在分類任務中,交叉熵損失函數和nllloss經常會被拿來進行對比。實際上,交叉熵損失函數和nllloss可以看作是同一種方法的兩種表達形式。
交叉熵損失函數的公式如下:
L = -1/N * Σi(yi * log(pi) + (1-yi) * log(1-pi))
其中,yi和pi同上,但是多了(1-yi) * log(1-pi)這一項,其作用是最小化錯誤分類的概率。如果我們把此項忽略,那麼交叉熵損失函數就變成了nllloss。
四、nllloss在實際應用中的使用
nllloss在分類任務中被廣泛應用。在圖像分類、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我們可以使用nll_loss函數來計算模型訓練過程中的損失值。例如在圖像分類中: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 定義模型、損失函數和優化器 model = Net()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optimizer = optim.SGD(model.parameters(), lr=0.001, momentum=0.9) # 模型訓練 for epoch in range(10): running_loss = 0.0 for i, data in enumerate(trainloader, 0): inputs, labels = data optimizer.zero_grad() outputs = model(input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running_loss += loss.item() print('Epoch %d loss: %.3f' % (epoch + 1, running_loss / len(trainset)))
在以上代碼中,我們定義了一個分類模型Net,使用CrossEntropyLoss計算損失值並使用SGD優化器進行模型訓練。在每個epoch的訓練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nllloss的損失值隨著訓練輪數的增加而下降,表明模型的訓練效果不斷提升。
五、小結
本文從nllloss的公式、PyTorch實現、與交叉熵損失函數的關係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使用等多個方面對nllloss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通過本文的學習,相信讀者已經對這一損失函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原創文章,作者:MPUX,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3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