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算法簡介
Miller-Rabin演算法是一種基於費馬小定理的素性測試(Primality Test)演算法,主要用於判斷一個數是否為素數。演算法時間複雜度為O(k*log^3(n)),其中k為測試次數,n為待測試的數。
與其它素性測試演算法相比,Miller-Rabin演算法不需要計算大數的因子,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更加高效。同時,Miller-Rabin演算法也被廣泛應用於RSA演算法和密碼學領域中的其它問題。
二、演算法思路
Miller-Rabin演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費馬小定理:如果p是素數,a是p的任意正整數且a<p,則a^(p-1) mod p ≡ 1。
我們可以使用上述式子來判斷一個數是否為素數:首先隨機選擇一個小於該數的正整數a,將a^(n-1) mod n計算出來,若該值不等於1,則說明n為合數;反之,則繼續進行下一輪測試。若經過多輪測試,n仍然沒有被認定為合數,則說明n很可能是素數。
三、演算法實現
在實現Miller-Rabin演算法時,主要包括兩個步驟:隨機選擇值a和測試n是否為素數。
// 隨機選擇a int rand_a(int n) { return rand() % (n - 2) + 2; } // 計算x的k次冪,並取模運算 int pow_mod(int x, int k, int p) { int ans = 1; while (k) { if (k & 1) ans = ans * x % p; x = x * x % p; k >>= 1; } return ans; } // Miller-Rabin演算法 bool is_prime(int n, int test_cnt) { if (n >= 1; k++; } for (int i = 0; i < test_cnt; i++) { int a = rand_a(n); int x = pow_mod(a, m, n); if (x == 1) continue; for (int j = 0; j < k; j++) { if (x == n - 1) break; x = pow_mod(x, 2, n); } if (x != n - 1)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四、演算法分析
Miller-Rabin演算法的正確性是基於費馬小定理,即如果n為素數,則對於任意的a(1<a<n),都有a^(n-1) mod n=1,而對於合數可能僅在a^(n-1) mod n≠1時被檢測出來(發生概率極小),因此在測試次數足夠多的情況下,Miller-Rabin演算法的錯誤率可以被控制在極小範圍內。
在實際應用中,Miller-Rabin演算法的測試次數通常為15~20次,可以滿足絕大部分情況下的精度要求。同時,與其它素性測試演算法相比,Miller-Rabin演算法更為高效,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密碼學領域。但需要指出的是,Miller-Rabin演算法並不是完全精確的,仍然有可能出現誤判的情況,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進行綜合評估和分析。
原創文章,作者:WIQX,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3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