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黑客的行為特徵。
- 2、天才是什麼
- 3、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軟體技術
- 4、文獻綜述往哪投
- 5、我是一個小學生,很多人都說入門學C語言,但是C對於小學生來說會不會難了點?學python入門好還是VB好?
- 6、C語言程序設計 學生成績管理信息系統
黑客的行為特徵。
這些多百度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以下僅供參考。
要想更好的保護網路不受黑客的攻擊,就必須對黑客的攻擊方法、攻擊原理、攻擊過程有深入的、詳細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更具有針對性的進行主動防護。下面通過對黑客攻擊方法的特徵分析,來研究如何對黑客攻擊行為進行檢測與防禦。
一、反攻擊技術的核心問題
反攻擊技術(入侵檢測技術)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截獲所有的網路信息。目前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來獲取信息,一種是通過網路偵聽的途徑(如Sniffer,Vpacket等程序)來獲取所有的網路信息(數據包信息,網路流量信息、網路狀態信息、網路管理信息等),這既是黑客進行攻擊的必然途徑,也是進行反攻擊的必要途徑;另一種是通過對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系統日誌進行分析,來發現入侵行為和系統潛在的安全漏洞。
二、黑客攻擊的主要方式
黑客對網路的攻擊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來講,攻擊總是利用「系統配置的缺陷」,「操作系統的安全漏洞」或「通信協議的安全漏洞」來進行的。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攻擊方式超過2000種,其中對絕大部分黑客攻擊手段已經有相應的解決方法,這些攻擊大概可以劃分為以下六類:
1.拒絕服務攻擊:一般情況下,拒絕服務攻擊是通過使被攻擊對象(通常是工作站或重要伺服器)的系統關鍵資源過載,從而使被攻擊對象停止部分或全部服務。目前已知的拒絕服務攻擊就有幾百種,它是最基本的入侵攻擊手段,也是最難對付的入侵攻擊之一,典型示例有SYN Flood攻擊、Ping Flood攻擊、Land攻擊、WinNuke攻擊等。
2.非授權訪問嘗試:是攻擊者對被保護文件進行讀、寫或執行的嘗試,也包括為獲得被保護訪問許可權所做的嘗試。
3.預探測攻擊:在連續的非授權訪問嘗試過程中,攻擊者為了獲得網路內部的信息及網路周圍的信息,通常使用這種攻擊嘗試,典型示例包括SATAN掃描、埠掃描和IP半途掃描等。
4.可疑活動:是通常定義的「標準」網路通信範疇之外的活動,也可以指網路上不希望有的活動,如IP Unknown Protocol和Duplicate IP Address事件等。
5.協議解碼:協議解碼可用於以上任何一種非期望的方法中,網路或安全管理員需要進行解碼工作,並獲得相應的結果,解碼後的協議信息可能表明期望的活動,如FTU User和Portmapper Proxy等解碼方式。
6.系統代理攻擊:這種攻擊通常是針對單個主機發起的,而並非整個網路,通過RealSecure系統代理可以對它們進行監視。
三、黑客攻擊行為的特徵分析與反攻擊技術
入侵檢測的最基本手段是採用模式匹配的方法來發現入侵攻擊行為,要有效的進反攻擊首先必須了解入侵的原理和工作機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從而有效的防止入侵攻擊行為的發生。下面我們針對幾種典型的入侵攻擊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1.Land攻擊
攻擊類型:Land攻擊是一種拒絕服務攻擊。
攻擊特徵:用於Land攻擊的數據包中的源地址和目標地址是相同的,因為當操作系統接收到這類數據包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堆棧中通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同的這種情況,或者循環發送和接收該數據包,消耗大量的系統資源,從而有可能造成系統崩潰或死機等現象。
檢測方法:判斷網路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標地址是否相同。
反攻擊方法:適當配置防火牆設備或過濾路由器的過濾規則就可以防止這種攻擊行為(一般是丟棄該數據包),並對這種攻擊進行審計(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源主機和目標主機的MAC地址和IP地址)。
2.TCP SYN攻擊
攻擊類型:TCP SYN攻擊是一種拒絕服務攻擊。
攻擊特徵:它是利用TCP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三次握手過程的缺陷來進行的。攻擊者通過偽造源IP地址向被攻擊者發送大量的SYN數據包,當被攻擊主機接收到大量的SYN數據包時,需要使用大量的緩存來處理這些連接,並將SYN ACK數據包發送回錯誤的IP地址,並一直等待ACK數據包的回應,最終導致緩存用完,不能再處理其它合法的SYN連接,即不能對外提供正常服務。
檢測方法:檢查單位時間內收到的SYN連接否收超過系統設定的值。
反攻擊方法:當接收到大量的SYN數據包時,通知防火牆阻斷連接請求或丟棄這些數據包,並進行系統審計。
3.Ping Of Death攻擊
攻擊類型:Ping Of Death攻擊是一種拒絕服務攻擊。
攻擊特徵:該攻擊數據包大於65535個位元組。由於部分操作系統接收到長度大於65535位元組的數據包時,就會造成內存溢出、系統崩潰、重啟、內核失敗等後果,從而達到攻擊的目的。
檢測方法:判斷數據包的大小是否大於65535個位元組。
反攻擊方法:使用新的補丁程序,當收到大於65535個位元組的數據包時,丟棄該數據包,並進行系統審計。
4.WinNuke攻擊
攻擊類型:WinNuke攻擊是一種拒絕服務攻擊。
攻擊特徵:WinNuke攻擊又稱帶外傳輸攻擊,它的特徵是攻擊目標埠,被攻擊的目標埠通常是139、138、137、113、53,而且URG位設為「1」,即緊急模式。
檢測方法:判斷數據包目標埠是否為139、138、137等,並判斷URG位是否為「1」。
反攻擊方法:適當配置防火牆設備或過濾路由器就可以防止這種攻擊手段(丟棄該數據包),並對這種攻擊進行審計(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源主機和目標主機的MAC地址和IP地址MAC)。
5.Teardrop攻擊
攻擊類型:Teardrop攻擊是一種拒絕服務攻擊。
攻擊特徵:Teardrop是基於UDP的病態分片數據包的攻擊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向被攻擊者發送多個分片的IP包(IP分片數據包中包括該分片數據包屬於哪個數據包以及在數據包中的位置等信息),某些操作系統收到含有重疊偏移的偽造分片數據包時將會出現系統崩潰、重啟等現象。
檢測方法:對接收到的分片數據包進行分析,計算數據包的片偏移量(Offset)是否有誤。
反攻擊方法:添加系統補丁程序,丟棄收到的病態分片數據包並對這種攻擊進行審計。
6.TCP/UDP埠掃描
攻擊類型:TCP/UDP埠掃描是一種預探測攻擊。
攻擊特徵:對被攻擊主機的不同埠發送TCP或UDP連接請求,探測被攻擊對象運行的服務類型。
檢測方法:統計外界對系統埠的連接請求,特別是對21、23、25、53、80、8000、8080等以外的非常用埠的連接請求。
反攻擊方法:當收到多個TCP/UDP數據包對異常埠的連接請求時,通知防火牆阻斷連接請求,並對攻擊者的IP地址和MAC地址進行審計。
對於某些較複雜的入侵攻擊行為(如分散式攻擊、組合攻擊)不但需要採用模式匹配的方法,還需要利用狀態轉移、網路拓撲結構等方法來進行入侵檢測。
四、入侵檢測系統的幾點思考
從性能上講,入侵檢測系統面臨的一個矛盾就是系統性能與功能的折衷,即對數據進行全面複雜的檢驗構成了對系統實時性要求很大的挑戰。
從技術上講,入侵檢測系統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如何識別「大規模的組合式、分散式的入侵攻擊」目前還沒有較好的方法和成熟的解決方案。從Yahoo等著名ICP的攻擊事件中,我們了解到安全問題日漸突出,攻擊者的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加上日趨成熟多樣的攻擊工具,以及越來越複雜的攻擊手法,使入侵檢測系統必須不斷跟蹤最新的安全技術。
2.網路入侵檢測系統通過匹配網路數據包發現攻擊行為,入侵檢測系統往往假設攻擊信息是明文傳輸的,因此對信息的改變或重新編碼就可能騙過入侵檢測系統的檢測,因此字元串匹配的方法對於加密過的數據包就顯得無能為力。
3.網路設備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樣化就要求入侵檢測系統能有所定製,以適應更多的環境的要求。
4.對入侵檢測系統的評價還沒有客觀的標準,標準的不統一使得入侵檢測系統之間不易互聯。入侵檢測系統是一項新興技術,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對新攻擊識別的增加,入侵檢測系統需要不斷的升級才能保證網路的安全性。
5.採用不恰當的自動反應同樣會給入侵檢測系統造成風險。入侵檢測系統通常可以與防火牆結合在一起工作,當入侵檢測系統發現攻擊行為時,過濾掉所有來自攻擊者的IP數據包,當一個攻擊者假冒大量不同的IP進行模擬攻擊時,入侵檢測系統自動配置防火牆將這些實際上並沒有進行任何攻擊的地址都過濾掉,於是造成新的拒絕服務訪問。
6.對IDS自身的攻擊。與其他系統一樣,IDS本身也存在安全漏洞,若對IDS攻擊成功,則導致報警失靈,入侵者在其後的行為將無法被記錄,因此要求系統應該採取多種安全防護手段。
7.隨著網路的帶寬的不斷增加,如何開發基於高速網路的檢測器(事件分析器)仍然存在很多技術上的困難。
入侵檢測系統作為網路安全關鍵性測防系統,具有很多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方面,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完善,為今後的網路發展提供有效的安全手段。
天才是什麼
天才是什麼
天才(genius;talent;endowment;gift),漢語拼音:tiān cái,名詞。
通常指擁有一定的天賦(即天份:不是可以學到的東西),包括卓絕的創造力、想像力;天然的資質的人(如:體質;嗓音等)。
天才(genius;talent;endowment;gift),漢語拼音:tiān cái,名詞。指擁有一定的天賦(即天份:不是可以學到的東西),包括卓絕的創造力、想像力;天然的資質的人(如:體質;嗓音等)。一般認為,智商80到120之間叫做正常,其中110到120屬於較聰明,達到130叫做超常,超過160叫天才。就是具有卓越想像力,創造力和突出的聰明才智的人。另外,《天才》還是兩部小說的名字。
詳細解釋
1. 天賦的才能;卓絕的創造力、想像力、靈感。
天造之才
《三國志·蜀志·周群傳》:「時州後部司馬 蜀郡 張裕 亦曉占候,而天才過 羣 。」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白》:「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三:「張南華詹事,今之謫仙也。天才敏捷,詩具宿慧,興到成篇,脫口而出,妥帖停勻。」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三章:「這位天才的軍事家象普通勞動人民一樣質樸、淳厚。」
2. 指具有天賦的才能的人。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必有天才,拔羣出類,為將則闇與孫武吳起同術,執政則懸得管仲子產 之教。」《新唐書·文藝傳上·王勃》:「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魯迅《花邊文學·奇怪》:「世界上有許多事實,不看記載,是天才也想不到的。」
3. 天然的資質。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見直木必不可以為輪,曲者不可以為桷,蓋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
天才被心理學上稱有超常智力的人物。天才一詞有兩種相近但略有不同的含義︰
1.特曼(Lewis M. Terman)認為,天才指的是在標準化的智力測驗中成績突出者。故天才僅僅意味著智力水平高,僅僅是一種潛力,而不是成就。特曼認為︰智商在140以上者可謂「潛在天才」;有的人的標準還高些。在這個意義上,天才指還沒有機會因成就而取得社會聲望的兒童。。
2.出自高爾頓(Francis Galton)的見解,較第一種更為流行,他認為︰天才應具有由傑出實際成就反映出來的高度創造性,他們的成就應該有長久的價值而且不應是出身造成的(如世襲君主)。「天才」和「天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不同。「天分」僅是對某種工作有一種特殊的潛能,以及能很快、很容易地學會某種技能。而「天才」則應有獨創性、創造性,能在完全生疏的環境中從事思想和工作,能夠獨立地為世界作出前所未有的貢獻。
儘管天才人物常常只在某一特殊領域中作出傑出貢獻,但他們早年的一般智力水平也很高。很可能是,天才概念中的兩種含義實際上反映了同一質量的兩個方面。對於天才的性質及來源,各家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天才人物屬於另一心理生物學種屬,在智力和情緒活動過程中,他們與一般人的差別,可與人和類人猿之間的區別相比。但也有人認為天才和神經症、精神病密切相關大家最常引證的代表人物可能便是義大利犯罪學家隆布羅索(Cesare Lombroso)。雖然現代精神分析學理論也認為︰天才的發生是由於自己和環境之間激烈衝突的結果,在這一點上與神經症和精神病相似,但天才解決上述衝突的方式不同,其癥狀及後果是對社會有益的,並受到社會尊重。研究表明,天才人物較常人更不易發生精神病、體質虛弱和畸形等情況。
一般說,可稱為「天才兒童」和「潛在天才」的兒童,不僅智力水平高,而且在身體素質、情緒調節和社會適應等方面,亦優於一般兒童。高爾頓認為︰天才人物有突出的智力、熱情和工作能力。他還用明確的統計結果表明︰凡有傑出貢獻的天才人物,常出於相同家族(《遺傳的天才》〔Hereditary Genius,1869〕)。自高爾頓之後,科學家們常爭執,個人成就間的差異有多大成分是由遺傳造成,而不是教育和機遇的結果。不過人們普遍認為︰天才與遺傳和環境兩者有關。天賦潛力能否開花結果,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機會和訓練。
天才的兩個要素
1.感覺敏銳,富有激情。這是天才之能夠成為天才的先天要素;
2.自然成長,並以自己的方式獲取大量知識。這是成就天才的後天要素。天才不是被教育出來的,天才是在自由環境中自然成長起來的。
18世紀的歐洲流行著一種叫「天才學」的有趣而又奇怪的理論。根據這門理論的說法,被稱為天才的人必須具備以下六個項目:
一、在數個沒有特定的範疇內有傑出的才能。
二、有著因這些才能所產生出來的足以立紀念碑的功績。
三、對他人的懷古有著魔術般的支配力。
四、表現出他人眼中奇蹟般的思考力和創造力。
五、通常多早熟,在其家族中過去不曾有像他一樣傑出的人物。
六、多數在其近親中有人在精神或社會方面有缺陷。此外,這種人大多對其近親有著憎惡感。
天才不是知識分子,天才是具有創新能力的知識分子。
所有的天才都是自己培養自己的。
偶然重大發現發明者是否算天才還有爭議。特別是日常生活表現遲鈍的偶然重大發現者。
天才一出生就應該比別人的智商高,或等於一個18歲正常人的智商,但如果不再發掘,不再探索,那他的智商就會停留在一歲里(等於正常人的18歲)從小的時候,他可能會很聰明,但卻沒有得到提升,停留在原本里,如果到了18歲的時候,他就如一個正常人了。但別人卻在提升,其實他就根本沒有退後,只是停留,18歲學小學的東西很簡單,但到了18歲,不就是正常了嗎?越是聰明的人就越難提升,因為一張紙上已經畫滿里東西,想再畫就很難,但正常人就像一張白紙,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就比天才越好提升,所以,那麼多的所謂的神童長大都沒有得到變化,成為了正常人,就是因為這樣。
多種能力高度發展並完備地結合。它表現在能獨立地、創造性地、高效率地完成某種活動上。單一的能力,即使達到高度發展水平,也不能稱為天才。比如有非凡的記憶力,但沒有高度的理解力、概括力以及其他能力與之相結合,是不可能獨立地、創造性地完成某項活動的,因此只有高度發展的記憶能力不能稱作天才。其他能力的單一發展,也是如此。如果缺乏某一種能力,可以由結合成天才的其他高度發展起來的能力加以補償。
由於各種活動對於各種能力及其結合的要求不同,因此表現於不同活動中的天才,其結構是不相同的。作曲與飛機設計,對於各種能力及其結合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作曲天才與飛機設計天才的結構就不相同。但是,無論哪種天才都一定包含有高度發展的一般能力(如精密、敏銳、系統的觀察力;迅速、牢固、準確的記憶力;敏捷、深刻、獨創的思維力等),同時又一定包含有為某種活動所特別需要的特殊能力(如數學天才中包含有高度發展起來的對數學材料迅速概括的能力、運算過程中思維活動迅速「簡化」的能力、正運算靈活地過渡到反運算的能力等)。所以天才是由高度發展的一般能力與某種高度發展的特殊能力所構成。
天才不是天賦的才能,人的天賦只是一些生理上、解剖上的特點,稱之為素質。良好的素質是天才發展的自然前提。但是僅有良好的素質,如果缺乏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包括教育、勞動、家庭和社會環境),任何天才都是不會出現的,而且社會生活條件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天才以及天才人物,受社會歷史條件制約,如果社會需要,而又條件具備,天才以及天才人物才有可能出現。不同時代的需要,會激發不同天才的發展。如戰爭時期,軍事家的天才會得到發展;和平建設時期科學家、藝術家、設計師等的天才會得到發展。
關於天才的理論主要有遺傳決定論和後天獲得論。遺傳決定論認為,天才完全依賴於遺傳。19世紀英國學者F·高爾頓在他的著作《遺傳的天才:它的規律與後果》中,提出天才是按父系或者母系遺傳下來的。他用譜系調查法、調查了幾百名著名人物的血緣關係,發現名人的親屬有不少人也是名人。這種理論完全忽視了社會生活條件的重要性,其實他的研究材料並不能否定著名人物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後代成長的有利作用。後天獲得論認為,能力完全取決環境和教育,天才完全是後天獲得的。18世紀的C·A·愛爾維修說過,通過教育可以形成天才。持這種理論的人,通過同卵雙生子的研究,發現被分開撫養的雙生子,雖然在遺傳上是相同的,但由於養育的環境不同,智力的發展有顯著差別。這種理論完全否定關於素質的作用,其實對於一個遺傳上有嚴重缺陷的人,是很難培養成天才人物的。
上述兩種理論都有極大的片面性。20世紀20~3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先天的遺傳素質和後天的環境教育對天才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因而主張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理論。近些年來,許多研究者有強調環境和教育更為重要的趨勢,認為良好的遺傳素質僅僅為天才的發生提供了可能性,這種可能性要成為現實,還取決於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作用。還應該指出,一些研究者還認為環境和教育的作用是在社會實踐中通過人的主觀努力而發生的。古今中外不論哪個領域的天才人物,無不是經過長期的百折不撓的勤奮努力而對人類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軟體技術
隨著信息全球化的發展,計算機的運用越來越普及。在企業方面管理和培訓方面,計算機軟體技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專業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 範文 一:軟體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從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的特點出發,分析和 總結 了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綜合其他學校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 教學 方法 ,結合我校教學環境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課程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和實踐,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關鍵詞:軟體技術基礎;教學改革;教學研究;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應用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熟練的操作和使用各種計算機應用軟體,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必備技能。越來越多的應用軟體的設計與開發是由非計算機專業人員完成,開發出的各種軟體,也大部分由非計算機專業人員操作和使用。吉林醫藥學院針對本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開設了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但由於該課程教學內容多樣,教學學時有限,學生程序設計水平參差不齊等原因,給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針對該課程的特點,綜合其他學校的教學方式,結合吉林醫藥學院實際情況,對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和實踐。
二、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教學現狀
第一,課程內容多,覆蓋範圍廣。吉林醫藥學院的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是在基礎課程ldquo;計算機應用基礎rdquo;、ldquo;C語言程序設計rdquo;、ldquo;VB資料庫程序設計rdquo;課程後開設的課程,其教學內容涵蓋了四門計算機專業的課程:ldquo;數據結構rdquo;、ldquo;資料庫系統rdquo;、ldquo; 操作系統 rdquo;和ldquo;軟體工程rdquo;。在有限的學時中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教師與學生都面臨很大的挑戰。[1]
第二,課程學時有限。吉林醫藥學院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教學有50學時,其中理論32學時。將這有限的學時分配後,各部分教學內容的教學時間更加受限,在短時間內學好該課程,對老師和學生都是極大的挑戰。受課時限制,在教學中,教師對枯燥和抽象的知識無法深入講解,沒有時間通過更多的實例對概念和演算法演示和說明;學生缺少足夠的程序設計 經驗 和調試能力,對所學內容無法融會貫通。以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的數據結構部分內容講授為例,對於順序表、鏈表、棧、隊列、樹、圖、排序和查找等知識,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只能集中講解相關知識的概念、思想及演算法實現,學生練習操作時也只能是將演算法在機器上實現,但具體的應用、程序設計以及調試等技巧課堂上無法細緻講解,同樣,對於大部分學生,具體的應用在練習操作時練習不到。[2]
第三,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生在學習時,需要了解所學內容在其未來工作和生活中的目的和意義。但是,由於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涵蓋教學內容多,授課學時少,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浮於表面,課堂講授以概念和理論為主,缺少解決實際問題經驗,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重要性、實用性了解不深。學生學習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後,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演算法,但無法將所學應用於實踐。[3]
第四,學生的程序設計水平參差不齊。吉林醫藥學院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開設於學生大二下學期,學生在學習該課程前,已經學習了ldquo;C語言程序設計rdquo;,但C語言課程對於第一次接觸程序設計的學生來說,概念抽象且規則繁多,掌握困難。對於C語言中數據的存儲、演算法編寫、程序設計及調試等尤其畏懼、困惑,加深了接下來數據結構部分學習的難度。又由於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與ldquo;C語言程序設計rdquo;課程之間間隔一個學期,這讓學生本就不牢固的C編程知識在學習新的內容時更加困難。
第五,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生學習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是為了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本課程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樣是該課程的教學難點。以上是吉林醫藥學院ldquo;軟體基礎基礎rdquo;課程面臨的主要問題,各個問題相互影響和制約,進一步影響到ldquo;軟基rdquo;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和效果。針對以上問題,考查其他院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吉林醫藥學院的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在教學和實踐環節進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第一,利用現代 教育 技術,實例化教學。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直接方法,在選擇教材方面,選取案例詳細的教材,彌補教學學時的不足。理論課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學環境優秀,每一個教室都配備有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輔助教學,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製作優秀的教學課件,增加動畫等元素,將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通過直觀的例子和生動的講解展示給學生。如講解數據結構中棧的存儲結構、定義及演算法時,利用學生熟知的手槍中的彈夾講解;講隊列相關知識的時候,利用學生最經常使用的車站買票等生動形象的例子。再如,講解資料庫中範式概念的時候,利用學生熟悉的班級學生作為對象,分別解釋各個範式的區別hellip;hellip;
第二,對比歸納,強調總結。受到課時等客觀條件限制,經多輪授課發現,學生在學習ldquo;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知識時,會有囫圇吞棗的感覺,知識無法吸收透徹並應用,已經開始下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教師需要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在講授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凝練,對相似知識多進行歸納總結,用盡量少的語言複習與對比相關內容,讓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
第三,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動手能力。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相對於教師,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勤能補拙,督促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複習C語言等學過的知識,利用實驗課程序調試的機會,讓學生自己講解程序並引導學生對程序跟蹤,仔細觀察程序變數的變化,總結經驗,對程序進行優化,打下良好的程序設計基礎。吉林醫藥學院軟體技術基礎課程的實驗有18學時,實驗課上除了驗證課堂講授的內容,學生無法更進一步的學習深入的內容,為更好的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我校為生工的學生開放實驗室,提供自主上機練習環境。對有進一步學習需要的學生,在每周三下午開設第二課堂,由有經驗的老師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講解程序設計和軟體開發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採用課程設計,督促學生自主學習。為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數據結構和資料庫部分基礎知識學習後,分別要求學生進行課程設計。在數據結構部分,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不同的設計題目,限定提交作業時間。為解決學生可能是網路下載或他人協作幫助完成作業的情況,需要學生對程序進行注釋,要求學生能讀懂程序。針對資料庫部分,採用學生分組完成資料庫題目的方式,資料庫題目可採用教師命題和學生選題的方式,學生分組採用學生自主分組,要求每組5-6成員,每位成員負責資料庫的不同部分,最後根據每人負責的設計難易程度評價學生的成績。採用課程設計的方式,給與學生學習的緊迫感和壓力,對於程序設計能力稍差的學生,適當降低要求,達到鍛煉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協同操作能力,為學生的工作打下基礎。
四、結束語
教學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和個人學習情況及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改革,運用適當的教學模式,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綜合應用於實踐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小瑞,孫偉,張自嘉,楊雙翼.《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2(04):129~135.
[2]陳帝伊,馬孝義,辛全才.ldquo;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rdquo;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計算機教育2009(22):68~69.
[3]倫向敏,門洪,蘭建軍.《軟體技術基礎》教學改革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27)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二:新時期計算 機軟體開發技術研究
摘要: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計算機軟體在短短的十幾年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當今時代計算機軟體技術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發展潛力,為人類的前進做出了巨大貢獻。該文主要從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現狀、主要方式、應用以及發展趨勢等方面論述了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
關鍵詞:新時期;計算機開發技術;應用;趨勢
1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概述
一般來說,計算機軟體主要包括兩大部分:應用軟體和系統軟體。計算機應用軟體指的是為了幫助用戶解決使用過程中的具體問題而設計的軟體,比如娛樂、管理、文檔等方面的軟體;系統軟體則指的是計算機本身所攜帶的軟體,主要用於保障計算機的運行、維護等等。計算機應用軟體和計算機系統軟體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上網體驗和實用環境。從本質上來看,人們在使用計算機時運行的最為頻繁的是計算機的軟體系統而非計算機本身,可以說,沒有計算機軟體,計算機就無法正常使用。20世紀中期,世界範圍內的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較為落後,僅僅停留在手工軟體開發階段,工作效率低下,遠遠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伴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開始,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人們對其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軟體開發一詞重新被定義:為了實現計算機的程序運行而採用的規則以及方法等相關的文檔等都屬於計算機軟體的範疇。發展到當今時代,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大致經歷了程序設計過程、軟體過程、軟體工程三個時期,隨著時間的變化,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已經日趨成熟。
2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現狀
2.1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現狀
當今時代無所不在的網路給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支撐著互聯網發展的正是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開發和運行。隨著計算機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國內的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也迅速成長,為適應市場人才需求,各大高等院校設立了與計算機軟體技術相關的專業及方向,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重點院校的專業人數比重都呈上升趨勢,從事於軟體開發行業的人才不斷增多。
2.2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重要性
正是有了軟體開發技術的不斷改革創新,才推動了整個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可以說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對當代信息社會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整個信息網路的核心部分,計算機軟體技術開發將網路信息傳輸和遠程控制變為了現實,為人們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極大地便利。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應用大大提升了信息網路環境的安全性、隱私性,保證人們在暢想網路所帶來的自由時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大大提升了人們的體驗感。此外,軟體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可以促進計算機使用和軟體技術之間的問題,實現兩者有機融合,從而拓展了計算機的適用範圍和適用領域,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2.3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問題
首先,信用值計算問題。這是計算機軟體技術開發過程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其關鍵在於信用機制,由於沒有統一的信用機制,因此,會導致計算方法的不同。多數情況下,採取的是乘性減、加性增的方法,加性增主要是用來處理信譽度增加的問題,這樣可以對惡意節點形成約束作用。其次,是數據安全問題。雖然現階段的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應經十分成熟,但是在面對數據傳送過程中的數據丟失等問題時,還是無法有效遏止,很容易造成機密文件被竊取泄露的問題,這對相關人員、機構都帶來了極大的損失。最後,是版權問題。這是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中最嚴重最泛濫的一個問題。由於我國版權保護法規還沒有完全形成體系,再加上網路資源的共享性等因素,軟體技術開發的成果很容易被竊取,這大大降低了軟體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也會對我國的軟體行業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3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主要方式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方式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各方面理論知識也日臻完善,總的來說,現階段最主要的軟體開發方式主要包括計算機軟體生命周期法、原型化方法和自動形式的系統開發法三種方式:3.1計算機軟體生命周期法該軟體開發方式亦被稱為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是三種方式中最為普遍的一種使用手段,計算機軟體生命周期法著眼於軟體的整體性和全局性,主要用於複雜的系統開發階段。這種方式將軟體的開發階段劃分為若干個子階段,降低了原有軟體系統的難度,便於更好的操作和維護。計算機軟體生命周期法的缺點在於開發耗時長,各階段之間缺乏獨立性,前後聯繫密切增大了工作量。3.2原形化方法這種開發方式主要指的是相關的技術人員在商討決定一個統一的軟體模型之後進入開發階段並不斷修改調整,直到達到用戶的要求即可。這也是一種較為普遍的開發手法,其優點在於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目標性強,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和技術浪費,缺點在於適用範圍較小,只可用於小型簡易的軟體系統開發。3.3自動形式的軟體開發方法主要特點是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對軟體的開發目的和內容詳細說明,對開發過程則不過多贅述,其優點在於可以根據軟體的要求自主設計編碼。
4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應用
任何一種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人類,提升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開發計算機軟體就是為了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捷性、高效性,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舉例來說,在對兩個不同的軟體系統VB6.0+Access和Web+_ml+Active 進 行應用時,就要根據軟體本身的特點來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由於第一個軟體的版本與微軟的版本相同,因此在安裝時就可以直接在電腦上運行,無需其他輔助的系統軟體,安裝成功後,該系統在使用時操作流暢快捷,使用方便,並且沒有其他多餘的附加產品影響用戶的使用,因此,該軟體的用戶需求就會不斷提升,可能會因為用戶過多而對使用體驗造成影響,這就需要人工進行調整。而第二種軟體在安裝時由於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在安裝時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戶使用量。這就說明在進行計算機軟體技術開發時要堅持以人為本,將用戶的需求放在首位,最大程度的滿足用戶的體驗,唯有如此,才能獲取更多的使用率和利潤。
5結束語
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化。
網路化是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主要目標,其網路化的發展方向勢必會為人類的生活生產方式產生巨大影響,人與物之間相互連接物聯網將會是以後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
2)服務性。
計算機軟體在開發應用之前就是為了解決人們處理問題時的難題,未來的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將藉助先進的開發理念更全面、更細緻的滿足用戶的體驗和需求,所以服務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徵,也是今後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
3)智能化。
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向智能化方向邁進,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會更加趨向人性化,智能化發展方向是人類計算機軟體的重要進步,是高科技的一次突破性進展。
4)開放化。
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開放化主要體現在技術開發人員之間的技術交流和共享,在技術上則指的是軟體源代碼的開放和軟體產品的標準化,從業人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可以打破行業之間的壁壘,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從根本上提高軟體產品的質量,實現整個軟體行業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范偉.淺論新時期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4(13):80-80+82.
[2]劉芳.新時期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向[J].中國新通信,2015(13):89-89.
[3]左岑.試析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應用及發展展望[J].才智,2013(12):384-384.
[4]劉凱英.淺談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應用及發展[J].無線互聯科技,2013(1):69.
[5]潘其琳.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的現狀及應用探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5(3):249-251.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mdash;mdash;軟體技術相關 文章 :
1.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範本
2.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大全參考
3.計算機軟體技術專業論文
4.計算機軟體技術的畢業論文
5.關於計算機技術應用專業畢業論文
6.計算機軟體本科畢業論文
文獻綜述往哪投
你可以往以下地址進行投稿,也許會對你有用的
1、《中州今古》(歷史文化,教育科學版) 河南省地方編委會主管、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主辦、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遴選)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的全國發行的學術刊物。國內統一刊號:CN41-1017/G國際刊號:ISSN1003-6768 郵發代號:36-66. 主要欄目:高教論壇、課題研究、課程改革、創新與素質教育、學科教學研究、教學藝術、幼兒與特殊教育、教管縱橫、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壇隨筆、優秀教案、寫作與欣賞等多個欄目 2、《才智》雜誌是吉林省行政學院主管、主辦的刊物,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雜誌,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中國期刊網上可查的正規省級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22-1357/C,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3-0208,郵發代號:12-344。 常設主要欄目:創新教育、醫藥與衛生、改革與探討、數字天地、建築工程、生態與環境、圖書館縱橫、百花園、檔案管理、海事專欄、農業天地、電子與通信、技術與應用、研究與探索、經濟與管理。 3、《當代經理人》大型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主辦,國內統一刊號CN11-5166/F,國際統一刊號ISSN1672-8149郵發代號:18-236,主要欄目涉及經濟、管理、金融、投資、貿易、財稅、會計、科技信息、社會等等。歡迎專家、學者及廣大的科研工作者踴躍供稿。 4、《法制與社會》(旬刊)雜誌由雲南省法學會主辦,是一本集科學性、思想性、理論性為一體的綜合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國內刊號:CN53-1095/D 國際刊號:ISSN1009-8149 5、《科技資訊》主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主辦:北京國際科技服務中心;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2-3791;國內統一刊號:CN11-5042/N;郵發代號82-238,《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網路媒體均可查。 6、《科技經濟市場》主辦單位: 江西省新聞出版局,國內刊號:CN 36-1122/N ,國際刊號: ISSN 1009-3788,郵發代號: 44-95。省級正刊,月刊,所有發表的論文都可以在萬方網、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 主要欄目:經濟金融、工程技術、工業技術、建築科學、IT技術、電子商務、科學教育、資源與環境、學術論壇和科技動態等欄目,政策法規、理論探新、經營管理、財會審計、信息科學、教學研究、環境透視、行業科技縱覽、創新與實踐、科技展台、科技發展動態、科技博覽、項目資訊、市場分析等。 7、《文教資料》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師範大學主辦。省級刊物。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4-8359;國內刊號:cn32-1032/c。旬刊,正刊。該刊物可以在期刊網、萬方網上查詢。可以發表大、中、小學的各級教育與教學論文。 主要欄目:高考研究、中考研究、高教研究、理論研究、教育研究、教學研究、語文研究、教改研究等。
8.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誌》是經國家科技部和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北京市衛生局主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醫學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統計源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中國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本刊從2006年改為月刊,大16開本,96頁,國內統一刊號:CN11-4749/R,國際刊號:ISSN1671-4695。
主要欄目有:專家論壇、論著、綜述與進展、臨床研究、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病例分析、護理園地、臨床檢驗、醫學影像學、醫院管理、教學園地、疾病控制、健康教育、新技術、講座等。
9、《校長閱刊》是由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吉林人民出版社主辦,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中國校長網協辦的專業教育類期刊。本刊為省級刊物,全國發行,國內刊號:CN22—1282/I,國際刊號:ISSNl009—5489,郵發代號:12—322。本刊由百餘名專家學者、千餘名優秀校長聯手打造。辟有《熱點透視》、《校長論壇》、《治校之道》、《專家在線》等欄目。本刊自創刊以來,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發行量穩步攀升,現已逐漸成為國內基礎教育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刊物。為了踐行「專家辦刊、社會辦刊」的宗旨,使《校長閱刊》更能貼近讀者、服務讀者 10、《軟體導刊》刊號CN42-1671 主管單位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主辦單位 湖北省信息學會 主要欄目設置(1) 產業政策與導向(2) 管理論壇(3) 軟體開發實務(4) 軟體技術評述(5) 軟體應用(6) 電子商務與政務(7) 網路與信息安全(8) 軟體人才培養(9) 軟體測試與評估
11、《科教導報》(科教文獻版):中國教育學會-全國目標教學管理專業委員會會刊,國內統一刊號CN42-0103,郵發代號:37-70。歡迎大、中、小學教師及教育工作者,研究生、科研工作者為我雜誌社踴躍投稿。
學報及核心期刊先給審稿後給回復!!
我是一個小學生,很多人都說入門學C語言,但是C對於小學生來說會不會難了點?學python入門好還是VB好?
好牛的小學生!回答問題前忍不住先贊一個,要是我的弟弟有你百分之一積極思考未來就好了,他也五年級但整天就知道洛克王國植物大戰殭屍(不是好好玩,而是開G開無敵瞎爽的哪種,我說教他寫個G想引導他對編程感興趣結果反而被無視),唉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ok言歸正傳.
python其實是個面向對象的跨平台腳本語言[注意哦,它是腳本語言,邊編譯邊執行的,效率很低],我相信你在問問前已經百度過了,對各種語言也有所了解,python應該在口碑上不錯,但其實口碑對於編程語言來說其實是浮雲,我很欣賞你說的實踐才是關鍵,靈活很重要。畢竟「hello world」不一定是「hello world」,也可以是「I’m a programmer.」—-用什麼語言編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編程的思想,思想才是王道.那麼怎麼去提高自己的編程思想呢,多看別人的源碼,多寫自己的代碼,看幾本好的參考書(你要是懶一點的看視頻入門也行,但最後還是要回歸到書本),還要有一個好的智囊團比如百度知道,CSDN這些網站可以讓別人幫助你解決你想不通的問題,但最終還是會讓你回歸到MSDN,MSDN可以說是編程的百科全書,不管你學哪門語言它都不可缺少,但它是英文版的(VB有中文版的但不全).因此還是需要一點英語水平的(看懂MSDN初中畢業水平的英語即可),以你的聰明才智我覺得不是問題
C的話,我覺得對你來說抽象了一些,它不是一門面向對象的語言,確切的來說,入門的話,不推薦用C,但這並不代表C不重要,恰恰相反,萬變不離C,就像武俠小說里的,天下武功出少林,C語言就是那個”少林”
你現在才5年級,我不知道你的性格是怎樣,因此我幫你設計了兩條學習編程的道路,你可以按照你的性格去選擇
A:
VB/VC++ → C → C#或Java或流行 (循序漸進型)
先用VB或者VC++入門,為什麼呢,因為這兩種都是面向對象快速開發,容易上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參考資料多,教程多,自然你就入門快了,不推薦去用delphi入門,因為網上能找到的資料比較少,我吃過delphi的虧一個問題如果你想不通去問都沒幾個人回答你.,另外雖然我是VB入的門但還是推薦初學者學VC++,為什麼呢,因為萬變不離C嘛,你總有一天要去學C的,VC++和C是近親.VB是用basic語言的,delphi是用pascal語言的,都和C關係甚遠.
入門一年半載後你就應該上初中了,那時你也應該熟悉了編程的思維,會用VB/VC++輕鬆的達到你想要實現的功能同時你也越來越想知道為什麼事件能夠驅動過程,那時你就可以轉到C語言,再看C的時候也不會覺得抽象了,但肯定有不會的地方,因為涉及底層的東西多了(比如彙編),不要急,沉下心來學,招式容易學到手,但是氣難練出來,學C就是練氣,需要大量的時間.
五六年後,你應該就高中畢業了吧,C語言對你來說,已經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了,恭喜你跨入高手行列,按照你的模考成績選個大學考進計算機系吧,進去後主攻C#網路編程,有多餘時間再研究一下彙編單片機啥的.喜歡黑客的研究一下加密解密,由於有了C的基礎,這些對你來說很快就能精通.三年大學生活過後,最後一年實習期,把和遊戲相關的東西看一下,應聘遊戲開發的工作對你來說一點也不是問題,而且那時候,我想你也不會僅僅滿足於遊戲開發了.
B:
VC++→ C# 網路編程→MAYA/3dsMAX →DirectX→Python/Java→Flash (爽快型)
你不是想做遊戲開發嗎?VC++學習3年,C#網路編程學習2年,後面的每樣學習1年,絕對能找個網路/網頁遊戲開發的工作.開發別的大部分東西也沒問題.因為你招式夠多夠熟練.
推薦你選A,因為B打不過A
就這麼多了,加油,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C語言程序設計 學生成績管理信息系統
我還有代碼呢,要的話,馬上帖出來..給個紅棋吧,呵呵
一、 課題設計名稱
學生成績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設計
二、 課題設計目的
通過本次課程的設計,加深對信息系統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統分析、設計的基本方法,提高解決實際管理問題、開發信息系統的實踐能力。
三、 任務要求:
用信息系統開發工具(例如Visual Foxpro、Visual Basic、Delphi等)開發一個實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統。
1、根據課程設計時間選擇適當規模大小的設計課題。
2、根據合理的進度安排,按照系統開發的流程及方法,踏實地開展課程設計活動。
3、課程設計過程中,根據選題的具體需求,在開發各環節中撰寫相關的技術文檔(小組各成員可分別完成某階段的技術文檔),最後要求提交詳細的課程設計報告。
4、開發出可以運行的管理信息系統,通過上機檢查。
四、 課題設計報告書要求:
1、 課題設計報告書第一頁為封面,封面上寫清楚標題、班級、姓名、指導老師、完成日期,格式自己設計。
2、 課題設計報告書第二頁為本任務書。
3、 課題設計報告書第三頁為教師評語。
4、 課題設計報告書第四頁為目錄。
5、 課題設計報告書第五頁開始為具體內容:
(1)可行性分析
(2)系統分析部分
1)業務流程圖
2)數據流程圖
3)功能分析圖
4)數據字典
5)數據加工處理的描述
6)管理信息系統流程設想圖(新系統模型)
(3)系統設計部分
1)功能結構圖設計
2)新系統信息處理流程設計
3)輸出設計(主要指列印輸出設計)
4)存儲文件格式設計(資料庫結構設計)
5)輸入設計(主要指數據錄入卡設計)
6)代碼設計(職工證號和部門代號等)
7)程序設計說明書
(4)附錄或參考資料
6、課題設計報告書最後一頁是本次課程設計的小節和參考文獻。
7、字數要求不少於4000字。
8、列印紙張使用B5紙,頁邊距設為上、下、左2厘米,右1.5厘米,
五、 如有雷同,將作不及格處理。
六、 完成時間:2007.1.5
計算機二系
尚晉
2007.10.28
教師評語
評分模塊 評分標準及分值 得分
平時成績(20分) 1. 態度(10分)
2. 考勤(10分)
分析與設計部分
(65分) 3. 需求分析(5分)
4. 系統複雜度(5分)
系統分析部分(20分) 5. 業務流程圖(5分)
6. 數據流程圖(5分)
7. 功能分析圖(3分)
8. 數據字典(7分)
系統設計部分
(35分) 9. 系統配置方案設計(5分)
10. 用戶界面導航圖(5分)
11. 界面設計(5分)
12. 有效性驗證(5分)
13. 錯誤處理(5分)
14. 編碼設計(5分)
15. 資料庫設計(5分)
報告部分(10分) 16. 條理清晰、語言精練準確(5分)
17. 描述圖形工具使用恰當(5分)
組長加分(5分) 18. 組織得力,合作完成情況好(5分)
總分(100分)
成績:
學生成績管理信息系統
1. 系統規劃
1.1項目開發的背景
伴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信息的極大豐富必然要求人們適應信息社會,信息和材料、能源一樣成為一種社會的基本生產資料,在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充分利用人們的才智和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只教會了學生相關的知識,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以及再學習的能力。特別對於「管理信息系統」這類實用性比較強的課程,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教與學互動與結合,強調應用,不僅讓學生了解課程上講授的管理信息系統方法和原理,而且讓學生們利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對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密切結合學生獨立完成的系統開發作業,通過指導教師的點評,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實踐,真正掌所學的知識。同時人們對信息和數據的利用與處理也已經進入了自動化、網路化和社會化的階段,因此,開發相關的管理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必要和必需了,管理信息系統作為一門邊緣學科,集管理科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現代通信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於一體,可以解決企業或組織所面臨的問題,對於成績管理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方便管理人員對信息的查詢、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1.2 可行性分析
基於以上對問題的調查和分析,利用計算機給我們提供的信息,及時地了解學生的信息,並且形成一整套動態的管理就十分必要了。本系統開發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信息和成績的實現計算機管理。學生管理系統的建立,是在進行對大量用戶需求與調查分析得到的。
(1)技術可行性
成績管理系統主要是用於計算機教育部關於教學計劃、課程、教師信息、成績的查詢和管理。通過使用Microsoft公司提供的Visual FoxPro 6.0工具以及SQL Server資料庫可以實現對有關課的教學計劃、課程等的網上查詢和管理,主要目的是對學生成績實現計算機管理。
(2)經濟可行性
開發學生成績管理系統費用較底,可利用現有的微機設備,經濟上是可行的,非常適合於成績管理,因為該系統實現了將管理和查詢網路
化,極大地方便了管理員、教師、學生。
(3)操作可行性
本系統的界面設計簡單直觀,易於理解。它使用的控制項都是用戶常用的或常見的,操作起來很容易上手。不需要特別的培訓和講解,用戶便能使用該系統。
(4)組織與管理可行性
成績管理員是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管理的,但過去由於採用人工方法進行管理,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所以他們希望採用計算機管理,將已有的管理經驗轉化到管理軟體中。這就使得系統調查、需求分析能夠得到有關人員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
1.3 制定系統開發計劃
開發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的計劃見表1-1
表1-1 實驗小學學生成績管理系統開發簡略計劃表
序號 項目內容 時間進度 項目負責人
1 系統規劃和可行性分析 2007年12月 向萬秀
2 系統分析 2007年12月 張春先、向萬秀、刁勝
3 系統設計 2007年12月 向萬秀、張春先
4 系統實施與測試 2007年12月 向萬秀
5 系統評價與維護 2007年12月 張春先
6 安全保障措施 2007年12月 向萬秀、張春先
2系統分析
1現行系統業務流程的調查
對某學校進行實地調查,其現行的成績管理工作都是採用傳統的手工管理,經過對成績管理員、學生和教師的全面的調查研究,手工工作效率低,工作質量差,不適合現在學校成績管理系統的需求,所以需要改進傳統的成績管理模式。實現科學化管理。
對現行系統的調查業務流程圖如下圖1-1所示:
學生
1-1 業務流程圖
2 需求分析
(1) 功能描述
本系統包括用戶管理、學生註冊、班級信息錄入、學生信息錄入、班級課程錄入、學校專業信息錄入、課程信息錄入、學生成績錄入、教師信息錄入、各方面的查詢等等。
1.教學管理功能
① 新本學期所開設課程的錄入與查詢:例如在2006年上學期開設課程:C語言與經濟數學。
說明:所有的課程成績均由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上機成績, 筆試成績。所佔的比重分別為:30%,10%,60%,在該系統中這三部分及其比重是固定不變的。
② 對各系科的課程安排的錄入與查詢,課程安排即是該學期每個學科
的選課課程、任課教師以及上課時間和上課地點。
說明:每一個院系中所有的不同專業所選的課程都是一樣的。但是同一院系的學生不一定有同一個教師授課。
(2).成績管理的功能(教師使用)如下:
① 錄入成績:既可以單個錄入也可以批量錄入,其中批量錄入以成績單單位,每次從系統中調出一張成績單,編輯完成後一次性提交。
成績單:成績單包括學期、院系、專業、課程、任課教師、學生成績。
② 查詢成績:單個查詢(學生可使用),根據學生的學號或姓名查詢出該學生的所有課程的成績信息。批量查詢以成績單為單位,每次查詢出一張成績單。
③ 列印成績:可以一次列印一張成績單,也可以按要求批量列印。
④ 統計調整:對成績單中的成績進行統計,指出各個分數段的人數分布情況。因為有時學生的成績整體上偏低,需要進行調整,一次系統可以按照用戶設置的規則對成績單中的成績進行調整。
成績調整規則:將成績單中總分在某一分數段的學生成績調整到另外一個分數段。例如將50到60分的學生成績全部調整到60到65分之間。為了使調整過程儘可能合理,還可以對待調整分數段的學生成績進行限制,例如設置其筆試成績必須在50分以上,而平時成績則可以適當放寬。
⑤ 每學期考試不及各的學生自動納入新學期的跟考或輔修教學計劃中。
(3).許可權說明:
① 管理員可使用功能:教師信息管理、系科顯示、課程管理、教學計劃管理、學生成績查詢;
② 教師可使用成績管理各項功能:對學生成績的添、刪除、修改、查詢、分析、調整;
③ 學生可使用的功能:查詢單個學生所有成績,班級成績,學生平均成績,最高分,最低分等。
為學校教師和學生提供快捷的查詢手段,讓老師和學生能夠及時查詢學生成績信息,更快而又方便的進行查詢。
(4).性能要求
本系統採用計算機對學生成績進行管理,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和現代化水平。幫助廣大教師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學生成績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的系統化、規範化和自動化。如果本系統能被學校所採用,將會改變以前靠手工管理學生成績的狀況,可以樹立良好的辦學形象,提高工作效率。由於現在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學生不斷增加,該系統可高效的進行大規模的查詢。系統的安全保密性高,能防止非法訪問。
3新系統的邏輯模型的建立
(1) 新開發的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的功能分析
在學生成績管理信息系統中,主要有三類外部實體:學生、教師、教務處工作人員。學生成績管理信息系統的大部分功能是為教務處工作人員設置的。經調查分析,新開發飛的學生成績管理信息系統應具有以下的功能。
(1.1) 查詢學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績信息,包括學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刪除等。
(1.2) 管理學生成績,包括考試管理,成績管理等。
(1.3) 成績的處理,即統計成績、分析成績等。
(2) 繪製數據流圖
繪製數據流圖時,只考慮學生和教務處兩個外部實體,頂層數據流圖如圖1-2所示。
學生成績錄入 教師課程信息
學生成績單
學生登錄信息
學生選課信息 輔修/跟考通知單
用戶名、密碼 部門信息
課程類型 學生成績信息
課程信息 學生考試信息
圖1-2 頂層數據流圖
0層數據流如圖1-3所示。由於1層圖沒有完整繪製,0層圖中只屬於一個加工的文件(例如許可權表)也在0層圖上出現。
0層數據流圖通過反應整個系統中不同數據流向,來揭示系統的組成結構以及各組成部門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主要體現在對數據的操作和處理上。
用戶名、密碼
學生信息
部門信息
學生成績
學生信息
學生成績單
成績類型 輔修/跟考通知
學生成績 不及格成績
缺考
圖1-3 0層數據流圖
學生信息數據流程圖如圖1-4、1-5所示。
學生信息 審查1.1 合格單 是否新生1.2 新生信息
學生紀錄
學生成績
總學生紀錄表及成績
圖1-4 1層數據流圖
(3) 數據字典
數據字典是進行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所獲得的主要成果,是系統中各類數據描述的集合。數據字典通常包括數據項、數據流、數據存儲、處理邏輯。
數據項
名稱:學生信息
別名:學生信息
說明:學生信息=學生基本信息+學生記錄+學生成績記錄
類型:字元型
長度:12
取值範圍:0000000000001~99999999999
數據流條目:
合格單=姓名+系別+班級+專業
新生信息=入學時間+姓名+性別+年齡+專業+系別+班級
加工條目:
加工名:審查
編號:1.1
輸入:學生信息
輸出:合格單
加工邏輯:根據學生信息判斷是否是新生
加工邏輯
加工邏輯
加工名:是否是新生
編號:1.2
輸入:合格單
輸出:新生信息
加工邏輯:根據合格單建立新生信息
加工名:錄入、存儲學生信息、各科成績
編號:1。3
輸入:新生信息、考試成績
輸出:本次考試成績
2層數據流圖
學號、課程號 有效查詢 成績
考試成績 成績單
學生紀錄 班級 統計成績
各科
本次成績 升留級名單 學生紀錄
成績標準
圖1-5 2 層數據流圖
數據字典:
數據項
名稱:學號、課程號
別名:編號
說明:惟一標識一個學生編號
類型:字元型
長度:12
取值範圍:0000000000001~9999999999999
數據存儲文件
數據存儲條目:
數據存儲名稱:考試成績
組成:姓名+班級+專業+系別+成績+學號
組織方式:索引文件,以學號為關鍵字
加工處理
加工邏輯
加工名:有效性檢查
編號:2。1
輸入信息:學號、課程號
輸出信息:有效查詢
加工邏輯:根據所輸入的信息來檢查有效性
加工名:查詢成績
編號:2。2
輸入信息:考試成績
輸出信息:成績
加工邏輯:根據考試成績查詢成績
加工條目:
加工名:統計選擇
編號:3。1
輸入信息:學生記錄
輸出信息:按規定統計成績
加工邏輯:根據所輸入學生記錄,按班級、單科統計成績
數據存儲條目:
文件名:成績標準 組成:成績
加工條目:
加工名:是否升級
編號:4。1
輸入信息:本次成績、成績標準
輸出信息:升留級名單
加工邏輯:根據本次成績
IF 大於等於標準成績 ELSE 降級
ENDLF THEN 升級
加工名:更新記錄
編號:4。2
輸入信息:升留級名單
輸出信息:學生記錄
加工邏輯:根據升留級名單修學生記錄
3.系統設計
1. 系統總體結構設計與功能模塊劃分及系統功能描述
本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對學校教導處的學生信息管理、成績管理、課程管理及相關查詢。其主要功能包括:
學生成績管理模塊,學生信息管理模塊、系統模塊等等。
學生信息管理功能
(1)班級管理。提供給班主任進行本班學生的信息更新、刪除。
(2)添加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學生入庫。其中分為單個添加和成批添加。單個添加學生供數量較少的學生信息入庫;成批添加可以從現存的學生信息EXCEL文件中成批錄入到資料庫中。
(3)刪除學生。當學生畢業後,學生信息轉移備份資料庫中,系統的基本資料庫中需要刪除學生信息。該功能主要進行成批地刪除學生信息,如連續學號區段的多位學生信息刪除,整個班級的刪除,所有學生信息的刪除。
(4)新生管理。本部分的功能主要有新生導入、分班、及設置學號。新生導入實現從現存的EXCEL新生名單中錄入學生信息。分班功能實現按新生的報考專業、成績及性別進行分班。設置學號實現自動為各班學生編髮學號。
學生信息備份。在學生信息刪除前,將其按班級為單位保存到備份資料庫。
(5)學生信息模塊主要包括對學生信息的存儲,審查記錄以及學生對學生整個信息的調查進行分類和查找。可以實現添加、修改、刪除、查詢學生信息管理的調查。
(6)學生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學生信息、學生記錄、學生成績、總學生記錄表和成績。
(7)學生基本信息包括:學生學號、學生班級號、課程號、學生聯繫方式等等
(8)課程管理。提供本學期各年級各專業所開課程名稱的錄入、修改、刪除。它是學生成績管理的基礎。用以保證資料庫中一致性原則。
2.系統功能分析
系統開發的總體任務是實現學生信息關係的系統化,規範化和自動化。
學生基本信息所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有:
●學生信息的輸入,包括輸入學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級、所學課和 成 績等。
● 學生信息的查詢,包括輸入學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級、已學課程和成績 等。
● 學生信息的修改。
● 班級管理信息的輸入、查詢、修改,包括輸入班級設置,年級信息等。
● 基本課程信息的輸入、查詢、修改。
● 學生成績信息的輸入、查詢、修改。
對上述各功能進行集中、分塊、按照結構化程序設計的要求。
2.繪製學生信息管理模塊功能結構圖如圖
圖1-6 學生信息系統管理的功能結構圖
3.系統配置方案設計
鑒於本系統的業務性質,必須選擇具有較高的可靠性、穩定性和必要的容錯能力的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系統,以保證任何情況下都不至於丟失、損壞數據。
必須具有較高的響應速度,以保證各項具體業務的順利進行。
應考慮具有良好的可維護性,可操作性和可擴充性,以保證將來系統規模的擴展和升級的需要。
4.開發與運行環境的使用
開發前台工具:Visual FoxPro 6.0
操作系統對整個網路起著重要的作用,Windows 2000作為一種強健的、多用途的操作系統,不僅能夠運行強有力的客戶/伺服器應用軟體,還可以提供可靠的文件與列印服務,再加其內置的通信與Internet/Internet服務功能,以及安裝、使用、管理和維護的方便性,因此,本系統採用Microsoft Windows 2000Server作為操作系統。
本系統準備採用客戶機/伺服器(C/S)結構模式。C/S結構的最大優勢在於廣泛採用了網路技術,將系統中的各部分任務分配給分布在網路上的擔任不同角色的計算機。把較複雜的計算機管理任務交給伺服器完成。再把一些頻繁與用戶打交道的任務交給客戶機完成。通過這種結構完全實現了網路上信息資源的共享。
開發基於C/S結構的管理系統所用到的開發工具包括前台開發工具和後台資料庫管理系統,主要根據開發者對開發工具的熟悉程度而定。本系統的前端開發工具採用Visual FoxPro 6.0。
5.編碼(Code)設計
6.資料庫設計
(1) 概念結構設計
經過本次實驗,概念結構設計的主要工作是根據用戶需求設計概論性數據模型。概念模型是一個面向問題的模型,它獨立於具體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從用戶的角度看待資料庫,反映用戶的現實環境,與將來資料庫如何實現無關。概念模型設計的典型方法是E-R方法,即用實體—聯繫模型表示。
E-R方法使用E-R圖來描述現實世界,E-R圖包含三個基本成分:實體、聯繫、屬性。E-R圖直觀易懂,能夠比較準備地反映現實世界的信息聯繫,從概念上表示一個資料庫的信息組織情況。
實體:是指客觀世界存在的事物,可以是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概念。E-R圖中各實體的關係說明如下。
學號記載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中所登記的一類編號,而所有的學生姓名是所代表的是學生的代碼。中兩個實體之間為一對多關係。
學生可以選擇多門課程,一門課程可以有多個學生選擇。其中本系統中E-R圖包括學生性別、出生日期等等。課程中包括課程號、課程名、教師姓名等等。
M N
學生與課程之間的關係
課程名是惟一的,而選課的學生是多個的,這兩個實體之間為一對一關係。
一個學校有多位老師,這兩個實體之間為一對多關係。
學生與課程表中的同一課程對應多個不同的老師與學生,這兩個實體間為一對多關係。
原創文章,作者:ZESG,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3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