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在java中通過sql語句查詢oracle表數據,報錯ORA-00907: 缺失右括弧
- 2、如何在java中,實現oracle的ora
- 3、如何用java代碼解析一個IO數據包
- 4、如何用Java實現連接Oracle
- 5、使用java jdbc方法查詢資料庫 ora sql 報錯 無效的列類型 但是使用java 解析出來的sql 去資料庫查執行成
- 6、java代碼解析
在java中通過sql語句查詢oracle表數據,報錯ORA-00907: 缺失右括弧
您的日期條件不對。需要一個單引號。
select STATION, LOCAL_TIME,GLOBAL_TIME,V1,OCC1,SP1,V1/SP1 as DENSITY1 from ORIGINAL_DETECTOR_DATA where STATION in(717486) and DATES in (‘2005-08-06 00:00:00’)
如何在java中,實現oracle的ora
需要配置Oracle資料庫驅動
java工程(java_oracle)—右鍵屬性(Properties)-Java Build Path-Libraries-Add External JARs-添加oracle安裝目錄E:\oracle\product\10.1.0\Db_1\jdbc\lib下的「classes12.jar」文件!
如何用java代碼解析一個IO數據包
按位計算
/**
* 將byte轉換為一個長度為8的byte數組,數組每個值代表bit
*/
public static byte[] getBooleanArray(byte b) {
byte[] array = new byte[8];
for (int i = 7; i = 0; i–) {
array[i] = (byte)(b 1);
b = (byte) (b 1);
}
return array;
}
/**
* 把byte轉為字元串的bit
*/
public static String byteToBit(byte b) {
return “”
+ (byte) ((b 7) 0x1) + (byte) ((b 6) 0x1)
+ (byte) ((b 5) 0x1) + (byte) ((b 4) 0x1)
+ (byte) ((b 3) 0x1) + (byte) ((b 2) 0x1)
+ (byte) ((b 1) 0x1) + (byte) ((b 0) 0x1);
}
如何用Java實現連接Oracle
1、工作環境:myeclipse中-新建java_oracle工程-新建包com.zp-新建java_oracle_jdbc.java類
2、需要配置Oracle資料庫驅動
java工程(java_oracle)—右鍵屬性(Properties)-Java Build Path-Libraries-Add External JARs-添加oracle安裝目錄E:\oracle\product\10.1.0\Db_1\jdbc\lib下的「classes12.jar」文件;
每次新建一個不同工程都需要配置一次
3、代碼如下:
package com.zp;
import java.sql.*;
public class java_oracle_jdb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try
{
//載入驅動
Class.forName(“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得到連接
Connection ct=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racle:thin:@127.0.0.1:1521:simlink”, “scott”, “tiger”);
Statement sm=ct.createStatement();
ResultSet rs=sm.executeQuery(“select * from emp”);
while(rs.next())
{
System.out.println(“用戶名:”+rs.getString(2));
}
rs.close();
sm.close();
ct.close();
}
catch(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使用java jdbc方法查詢資料庫 ora sql 報錯 無效的列類型 但是使用java 解析出來的sql 去資料庫查執行成
select LG_TNAME from SYS_CHANGHIS_SET where DB_CLASS=?];
這個SQL有問題 Object args=new Object[]{dbclass};這個變數需要正確聲明
java代碼解析
一樓的說的夠全面了,不過稍有誤解.
再來表示抱歉,我對編程語言中的中文名詞非常不了解,所以如果以下的回復對你的閱讀或者理解造成困難,請見諒.
1.首先,要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了解call (pass) by value 和 call (pass) by reference 的區別.簡單來說:
call by value通常是複製這個parameter的值去另外一塊內存里,然後傳給function, 所以在method/function裡邊對這個變數的所有變更,實際上都是對複製過來的鏡像進行操作,不會對原本的variable有任何影響.
call by reference是將parameter的reference傳給function,簡單點理解就是直接把variable傳給function.所以說這個variable的值是可以被function改變的.這個用法在c/c++中非常常見,用法是variable_name.
2.再來,在Java裡邊,你可以很簡單的理解為: Java中只有call by value, 也就是說,所以所有傳給function的parameter本身都不會被改變. (這是最簡單直白的理解,當然也有另一種常從sun的人那邊聽到的說法:Java是call by value + call by reference by value)
3.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為什麼第二個結果是2了. 首先說一下sun官方的解釋: 對於reference type在作為parameter/argument的時候,也是call by value, 但是在你擁有足夠許可權時(比方說那個變數是public的, 不是final的等等各種符合的情況),可以修改這個object中fields的值(也就是屬於這個object(嚴謹點講是an instance of the object) 內部的變數, 在你的例子中, ko 裡邊的 a 就是一個field, 所以update(ko)會使ko.a變成2).
4.如果你是一個有過c/c++學習經驗的人或者你以上的解釋很難理解,以下這種說法或許更適合你 (當然了,這只是大多包括我在內有c經驗的人的一種理解方式)
這裡可以引入一個新的概念,pointer. 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變數,它內部所儲存的東西,其實只是另外一個變數的內存地址. 如果對內存沒有概念,你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是風箏的線軸,雖然看它本身看不出什麼端倪,但是順著摸過去總會找到風箏,看到它是什麼樣子. 以pointer方式理解Java的人,通常會說: Type variable = new Type(); 這個過程中,最後生成的這個variable其實就是一個pointer,而不是instance本身.
在Java中, 有c/c++經驗的人通常認為Java是call by value.同時,當一個變數用在儲存reference type的時候,實際上儲存的是它的pointer,這也一樣可以解釋為什麼ko.a會有2這個結果,因為雖然pointer被傳到function裡邊時,本身是call by value,無法被改變.但這並不影響function本身對這個pointer指向的object的內容做任何改變. 當然,再次聲明,這只是一種幫助有c/c++經驗的人理解的方法. Sun本身嚴正聲明Java裡邊沒有pointer這個東西的存在.
5. 再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說樓上所說的(或者說樓上引用的)理解略有偏差.
引用”我們上面剛學習了JAVA的數據類型,則有:值類型就是按值傳遞的,而引用類型是按引用傳遞的” 這句話很明顯的有兩點錯誤. 第一點,如果我上面所說的,Java是沒有call by reference的.
第二點,暫且假設Java裡邊是有call by reference的, 這句話依然不成立.
Java中的變數有兩種類型: primitive types 和 reference type.
primitive type包括byte, short, int, long, char, boolean, float和double.
而這8種之外的所有的,都是reference type.
下面是一段對你的貼上來的code的一點延伸,希望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Java中的argument / parameter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
Koo koo = new Koo();
Object o = new Integer(1);
Koo newKoo = new Koo();
update(a);
update(koo);
update(o);
update(newKoo);
newUpdate(newKoo);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koo.a);
System.out.println(o);
System.out.println(newKoo.a);
}
static void update(int a) {
a++;
}
static void update(Koo koo) {
koo.a++;
}
static void update(Object o) {
o = (int) (Integer.parseInt(o.toString()) + 1);
}
static void newUpdate(Koo koo) {
koo = new Koo();
}
}
class Koo {
int a = 1;
}
/*
o = (int) (Integer.parseInt(o.toString()) + 1); 這一行中的(int)純粹是多餘的,是否有這個casting對code本身沒有任何影響. 如果你高興也可以用
o = new Integer(Integer.parseInt(o.toString()) + 1);
或者乾脆
o = Integer.parseInt(o.toString()) + 1;
*/
以上這些code運行之後會得到1 2 1 2的結果. 後面兩個結果可以很好的說明, 即使對objects (reference type variables) 來看, Java所應用的也並不是call by reference. 否則的話,以上code運行結果應該是1 2 2 1
希望你可以真正理解這個新的例子中,產生1212這個結果的原因,從而對Java中的arguments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
圖片是相關資料的鏈接,知道里貌似不能加網址
原創文章,作者:XG7Z9,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2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