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python定義的類怎麼用
- 2、Python中類與實例的其他說明解釋?
- 3、python中「類」有什麼用?為什麼要使用類?
- 4、用Python怎麼用類的方法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麻煩幫我寫出代碼,謝謝
- 5、python類的定義與使用是什麼
python定義的類怎麼用
python定義的類使用方法:
使用「obj=類名()」語句將類實例化,然後用「obj.函數名」就可以調用類裡面定義的各種函數了
示例如下:
將Bili類實例化,然後就可以使用類里的函數
更多Python知識,請關註:Python自學網!!
Python中類與實例的其他說明解釋?
9.4. 一些說明
數據屬性會覆蓋同名的方法屬性。為了避免意外的名稱衝突,這在大型程序中是極難發現的 Bug,使用一些約定來減少衝突的機會是明智的。可能的約定包括:大寫方法名稱的首字母,使用一個唯一的小字元串(也許只是一個下劃線)作為數據屬性名稱的前綴,或者方法使用動詞而數據屬性使用名詞。
數據屬性可以被方法引用,也可以由一個對象的普通用戶(客戶)使用。換句話說,類不能用來實現純凈的數據類型。事實上,Python 中不可能強制隱藏數據——一切基於約定(如果需要,使用 C 編寫的 Python 實現可以完全隱藏實現細節並控制對象的訪問。這可以用來通過 C 語言擴展 Python)。
客戶應該謹慎的使用數據屬性——客戶可能通過踐踏他們的數據屬性而使那些由方法維護的常量變得混亂。注意:只要能避免衝突,客戶可以向一個實例對象添加他們自己的數據屬性,而不會影響方法的正確性——再次強調,命名約定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從方法內部引用數據屬性(或其他方法)並沒有快捷方式。我覺得這實際上增加了方法的可讀性:當瀏覽一個方法時,在局部變數和實例變數之間不會出現令人費解的情況。
一般,方法的第一個參數被命名為 self。這僅僅是一個約定:對 Python 而言,名稱 self 絕對沒有任何特殊含義。(但是請注意:如果不遵循這個約定,對其他的 Python 程序員而言你的代碼可讀性就會變差,而且有些 類查看器 程序也可能是遵循此約定編寫的。)
類屬性的任何函數對象都為那個類的實例定義了一個方法。函數定義代碼不一定非得定義在類中:也可以將一個函數對象賦值給類中的一個局部變數。例如:
# Function defined outside the class
def f1(self, x, y):
return min(x, x+y)
class C:
f = f1
def g(self):
return ‘hello world’
h = g
現在 f, g 和 h 都是類 C 的屬性,引用的都是函數對象,因此它們都是 C 實例的方法-- h 嚴格等於 g 。要注意的是這種習慣通常只會迷惑程序的讀者。
python中「類」有什麼用?為什麼要使用類?
簡單來說,類是一種高級抽象,就是一種高級的數據類型,是對象的藍圖,就是用來定義你要用的對象的屬性和行為的,為什麼要使用類,你可以和之前沒有類的時候進行比較,比如和結構化編程比較,有了類有什麼好處,總結就是封裝、繼承、多態,這些要你自己理解,越高級越抽象,越接近人的思維,越容易理解與使用,慢慢體會
用Python怎麼用類的方法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麻煩幫我寫出代碼,謝謝
12345678910111213import mathclass cylinder():
def __init__(self,r,h):
self._r=r
self._h=h def volume(self):
return math.pi*self._r*self._r*self._h
def area(self):
return 2*math.pi*(self._r*self._r+self._r*self._h)r=float(input(“請輸入圓柱的底面半徑”))h=float(input(“請輸入圓柱的高”))
c=cylinder(r,h)print(“圓柱的表面積是:%.1f\n 圓柱的體積是:%.1f”%(c.area(),c.volume()))
例如:
#! usr/bin/python
class Cube:
def __init__(self,l,w,h):
self.l = l
self.w = w
self.h = h
def surface(self):
result = (l*w+w*h+h*l)*2
print ‘the surface of cube is ‘+str(result)
return result
def volume(self):
result = l*w*h
print ‘the volume of cube is ‘+str(result)
return result
l = 2
w = 3
h = 4
a = Cube(l,w,h)
a.surface()
a.volume()
擴展資料:
根據PEP的規定,必須使用4個空格來表示每級縮進(不清楚4個空格的規定如何,在實際編寫中可以自定義空格數,但是要滿足每級縮進間空格數相等)。使用Tab字元和其它數目的空格雖然都可以編譯通過,但不符合編碼規範。支持Tab字元和其它數目的空格僅僅是為兼容很舊的的Python程序和某些有問題的編輯程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Python
python類的定義與使用是什麼
1、類概念的引入
如果了解了面向對象之後,接下來由客觀世界中的對象拓展到計算機中的對象,再對客觀世界中的對象進行特徵和行為的提取,從而拓展到計算機中對象的屬性和方法的提取,最終採用抽象提取計算機中對象的共同屬性和方法,形成類。
在客觀世界中,對象是指人們在行動或思考時作為目標的事物。例如,買車、買房、買包,這些都具有購買的目標,這些目標就是購買對象。萬事萬物皆是對象,對象分為有形對象和無形對象。有形對象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對象。無形對象是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對象,但它也是人們行動或思考的目標,也屬於對象,如記憶、計劃等。
在計算機中,對象是客觀世界中的對象在計算機中的映射。例如,一條狗是客觀世界中的對象,它有品種、名字和年齡等數據信息。但是在計算機軟體開發研究的過程中,注重的是它的品種、年齡等信息。由此可見,客觀世界中的對象要映射到計算機中需要進行篩選。
計算機中對象的內涵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對象具有唯一性。每個對象都有自身唯一的標識,並且它的標識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都不會改變。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標識。
②對象是構成軟體系統的一個基本單位。面向對象編程是以對象為導向,以對象為目標的,也就是說,軟體系統是基於對象的。
③對象是屬性和方法的統一體。描述一個人,姓名、年齡是描述他的屬性數據,跳舞、唱歌是他的操作方法,屬性和方法構成了計算機中的對象。
由上文可知,客觀世界中的對象的特徵映射為計算機中的對象的屬性,行為映射為方法。
2、由抽象獲得類
抽象是一個提取各種對象共同特徵和行為的一個過程。例如,兩支筆,它們有共同的顏色、材質,它們都能寫字、畫畫,即有共同的特徵和行為。提取共同特徵和行為之後,就可以總結出筆的概念。拓展到計算機中的對象,就是用抽象提取對象的共同屬性和方法,從而形成類。
類是具有相同屬性和方法的一組對象的集合。在Python中,對象是類的實例,類是對象的抽象。
3、定義類
定義類的語法和定義函數的語法類似,定義函數使用的關鍵字是def,而定義類使用的關鍵字是class。定義類的基本語法格式如下:
class 類名:
pass
以定義一個最簡單的類為例,這裡定義了一個類名為Cat的類,它是「空」的,僅僅展示了定義類的基本語法:
class Cat:
… pass
…
以上就是Python中類的概念,更多關於Python的基礎性知識點可以看下這個更加直觀視頻教程:網頁鏈接,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原創文章,作者:Y8TN7,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27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