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Python在大數據方向的作用除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還有
- 2、自我知覺和自我覺知區別
- 3、關於神經網路 需要學習python的哪些知識?
- 4、高大上的YOLOV3對象檢測演算法,使用python也可輕鬆實現
你可以這樣理解,人工智慧是一個嬰兒的大腦,而深度學習就是讓這個嬰兒的大腦又能力看世界、聽世界、感受世界。直觀的說,深度學習只是服務於人工智慧一個工具(也許若干年後,一種全新的工具可以代替深度學習實現人工智慧),把這個工具用在語音識別領域,就能讓機器更會聽;把他用在了計算機視覺領域,就能讓機器更會看。深度學習的本質就是各種神經網路,從最早最簡單的感知機,再到多層神經網路,再到現在很火的CNN、RNN,其目的都是構建一個合適的神經網路結構,讓機器有能力「自己思考」——我們也稱之為「智能」。關於機器學習,它是比深度學習更為廣泛的概念,發展的也比較早。在人工智慧屆有一種說法:認為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領域中最能夠體現智能的一個分支。從歷史上看,機器學習似乎也是人工智慧中發展最快的分支之一。機器學習發展早期,限於計算機計算能力、樣本量等因素,很多演算法無法實現。而近些年來,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數據發掘引領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原來複雜度很高的演算法能夠實現,得到的結果也更為精細。理論上,只要計算機計算能力足夠強、樣本數據量足夠大,就可以不斷增加神經網路的層數以及改變神經網路的結構,這就是「深度學習」,在理論和技術上,並沒有太多的創新。只是深度學習代表了機器學習的新方向,同時也推動了機器學習的發展。
你好,我覺得這兩者是沒有區別的。都表現的是一種自覺或者是感知。是一種對前途的改知。
自己選擇的路堅持走下去。有時候,我們做出的最艱難的決定,最終會成為我們做過最漂亮的事。
2,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要放棄,堅持走下去,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風景。也許不是你本來想走的路,也不是你本來想登臨的山頂,可另一條路有另一條路的風景,不同的山頂也一樣會有美麗的日出,不要念念不忘原來的路!
3,我的累,別人感受不到,我說了別人未必能夠身同感受,努力熬著,或許沒有那麼糟糕,明年會更好這個想法堅持著我繼續走下去。
4,其實人生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後的堅持,不後悔,走下去,就是對的。學會善待自己,別去背負太多;學會愛惜自己,因為沒有人比你更懂你自己。生活中的愛與恨,不過是分分合合;生活中的喜與悲,不過是喜怒哀樂;生活中的傷與痛,不過是難分難捨;不要求什麼十全十美,該珍惜的珍惜。
5,你永遠不知道生活將會給你怎樣的驚喜,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堅持走下去,按自己的原則,好好生活。即使有人虧待你,但時間和人生絕對不會虧待你。
6,生活中每個人都很累,餘生,願你累的時候也能懂得怎麼過。生活除了責任,就是唯一的堅持,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變化,除了堅強就是一直堅持走下去!
7,優柔寡斷,是人生最大的負能量。人生沒什麼好優柔的。從生命角度去看,你人生路徑上的任何一種選擇都是錯誤的,無論你怎麼選,都有差錯;因此,當選擇來臨,A和B,拿一個便走就是。人生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後的堅持,不後悔,走下去,就是對的。
8,如果你作出了某種選擇,就要準備好承擔一切後果。即使再苦再累,也不要心生抱怨,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人生故事裡的大多數結局都源於你的選擇,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你選擇了什麼樣的道路,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人生不是遊戲,我們沒有多少可供選擇的機會。既然選擇了,就要咬牙堅持走下去。
9,自己選擇的路就要堅持走下去,路上的艱辛無需抱怨…
10,成功就是多堅持一分鐘,這一分鐘不放棄,下一分鐘就會有希望,所以,當你扛不住時就咬咬牙,再苦再累,只要堅持走下去。
11,人生的道路上,永遠不是筆直的,必定有很多彎路,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也會有很多不堪的地方。走累了,遇到彎路了,堅持走下去會柳暗花明,也會一條死路走到黑。可以停下來思考,但不要再耽誤過多時間。精彩的蜿蜒小徑、筆直的康庄大道就在未來等著。
12,不要害怕失敗,努力就好了。成功就繼續堅持走下去,失敗了就說明這條路並不適合我,那麼我就另尋它路。人生很短,快樂就好。
13,黑夜裡長行的人,難免孤獨,但之所以堅持走下去,是因為相信也並看到了,那一束黎明溫柔的光。
最基礎的部分的話需要:線性代數,機器學習,微積分,優化等等。
幾乎所有操作都有矩陣運算,所以至少最基礎的線性代數需要掌握
建議從單一的感知機Perceptron出發,繼而認識到Decision Boundary(判別邊界),以及最簡單的一些「監督訓練」的概念等,有機器學習的基礎最好。就結果而言,諸如「過擬合」之類的概念,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法比如L1 L2歸一,學習率等也都可以從單個感知機的概念開始入門。
從單層感知器推廣到普通的多層感知器MLP。然後推廣到簡單的神經網路(激活函數從階躍「軟化」為諸如tanh等類型的函數),然後引入特定類型的網路結構,比如最基本的全連接、前向傳播等等概念。進而學習訓練演算法,比如反向傳播,這需要微積分的知識(Chain rule),以及非線性優化的最基礎部分,比如梯度下降法。
其次至少需要具備一些適用於研究的編程語言的技能,例如python,matlab,(C++也可行)等,哪怕不自己實現最簡單的神經網路而是用API,也是需要一定計算機能力才能應用之。
繼續我們的目標檢測演算法的分享,前期我們介紹了SSD目標檢測演算法的python實現以及Faster-RCNN目標檢測演算法的python實現以及yolo目標檢測演算法的darknet的window環境安裝,本期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如何使用python來進行YOLOV3的對象檢測演算法
YOLOV3的基礎知識大家可以參考往期文章,本期重點介紹如何使用python來實現
1、初始化模型
14-16 行:
模型的初始化依然使用cv下的DNN模型來載入模型,需要注意的是CV的版本需要大於3.4.2
5-8行:
初始化模型在coco上的label以便後期圖片識別使用
10-12行:
初始化圖片顯示方框的顏色
2、載入圖片,進行圖片識別
輸入識別的圖片進行圖片識別,這部分代碼跟往期的SSD 以及RCNN目標檢測演算法類似
19-20行:輸入圖片,獲取圖片的長度與寬度
25-29行:計算圖片的blob值,輸入神經網路,進行前向反饋預測圖片
只不過net.forward裡面是ln, 神經網路的所有out層
3、遍歷所有的out層,獲取檢測圖片的label與置信度
遍歷out層,獲取檢測到的label值以及置信度,檢測到這裡YOLOV3以及把所有的檢測計算完成,但是由於yolov3對重疊圖片或者靠的比較近的圖片檢測存在一定的問題,使用YOLOV3使用非最大值抑制來抑制弱的重疊邊界
竟然把墨鏡識別了手機,體現了YOLOV3在重疊圖片識別的缺點
4、應用非最大值抑制來抑制弱的重疊邊界,顯示圖片
56: 使用 非最大值抑制來抑制弱的重疊邊界
58-59行:遍歷所有圖片
61-62行:提取檢測圖片的BOX
64-68行:顯示圖片信息
70-71行:顯示圖片
利用python來實現YOLOV3,與SSD 以及RCNN代碼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大家可以參考往期的文章進行對比學習,把代碼執行一遍
進行視頻識別的思路:從視頻中提取圖片,進行圖片識別,識別完成後,再把識別的結果實時體現在視頻中,這部分代碼結合前期的視頻識別,大家可以參考多進程視頻實時識別篇,因為沒有多進程,檢測速度很慢,視頻看著比較卡
1、初始化模型以及視頻流
2、從視頻中提取圖片,進行圖片的blob值計算,進行神經網路的預測
3、提取檢測到圖片的置信度以及ID值
4、 應用非最大值抑制來抑制弱的重疊邊界,顯示圖片
5、關閉資源,顯示圖片處理信息
每個目標檢測演算法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個人感覺,在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情況下SSD檢測演算法可以實現較快的速度實現,畢竟精度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希望速度越快越好
原創文章,作者:WFMCI,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2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