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的國際化將對我國產生哪些風險
人民幣的國際化將對我國產生哪些風險
貨幣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有收益就會有風險。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深入,風險的問題將日益突出。
(一)威脅國內經濟金融的穩定
國際化後的貨幣將很容易成為一種傳導工具,人民幣國際化會使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密切相關,一旦其他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就會使本國經濟遭受外來衝擊。當一國貨幣國際化後,境內外利率差異就會刺激短期投機性的資本流動,引發國際巨額遊資的套利行為,威脅國內經濟金融的穩定。
(二)面臨「特里芬難題」的困擾
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 lemma)是由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特里芬在《美元與黃金危機》一書中提出的,他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如果充當國際貨幣,則必然在貨幣的幣值穩定方面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持有的國際貨幣增加,這就要求該國通過國際收支逆差來實現,從而必然會帶來該國貨幣的貶值;另一方面,作為國際貨幣又必須要求貨幣幣值比較穩定,而不能持續逆差。這就使充當國際貨幣的國家處於左右為難的困境,這就是特里芬難題。
一種貨幣成為國際貨幣,必須要保證其在世界範圍內的流動性。由於別國需要增加對人民幣的儲備,中國進口增加的速度將可能快於出口增加的速度,從而導致中國國際收支赤字。中國長期的國際收支逆差,又會影響到持有人民幣國家對人民幣清償能力的信心。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後,必須處理好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貨幣、國際儲備貨幣和國際投資貨幣三者之間的平衡問題。(三)加大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及決策的難度
根據「三元悖論」,資本的國際自由流動、匯率的穩定性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三者無法同時保證。人民幣國際化必須保證匯率的穩定性和資本的國際自由流動,這會動搖我國國內貨幣政策制定和實施的獨立性。大量的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流動,勢必會擾亂國內的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及決策將更加困難。
(四)人民幣非法流出風險
如果流出的人民幣不能通過正常渠道迴流到中國,那麼其大部分便很有可能是通過非法渠道迴流內地,並造成地下錢莊和貨幣走私活躍,這不僅極大的威脅了中國的金融安全,而且也會導致中國周邊的國家和地區難以將人民幣作為主要的區域儲備貨幣。隨著毒品走私量成倍增長,中國周邊國家賭場數量和規模猛增,加上跨國「洗錢」活動的複雜性和隱蔽性,人民幣因非法渠道的流出量劇增。在經濟全球化、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這些活動將越加猖狂,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安全、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危害極大。
四、人民幣國際化的風險防範
(一)根據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進程調節宏觀經濟政策
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主要表現為兩個發展進程,一是人民幣的開放進程,二是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人民幣的開放是要逐漸實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資本境內外的自由流動。而人民幣國際化是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扮演國際區域貨幣角色。人民幣國際化後,宏觀經濟政策會受到外部衝擊。甚至出現效應銳減、失效甚至是負效應。人民幣的貨幣職能越出境外後,國內和國外的各種經濟變數都會對人民幣產生影響,因此,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就應適當地進行調節,不僅要考慮國內經濟變數的影響,更要考慮人民幣的境外供求、國際遊資對人民幣進行投機等境外因素的干擾。
(二)貨幣政策國際化
首先,堅持以貨幣政策控制流動性總量,如不能在總量上有效調控流動性增長問題,就會影響經濟的持續和穩定增長。同時,還需要從財政、收入、產業、外貿等政策入手,進行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其次,國際化貨幣政策的制定應在如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使人民幣匯率及時調整至適當的水平;提高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程度,使人民幣利率水平與國際利率水平保持合理;要利用市場機制引導人民幣有序跨境流動,使人民幣跨境流動處於央行的監管和調控之中;適當控制國際儲備水平和經常項目剩餘,減輕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壓力;儘快創造資本項目開放的條件,進一步放寬攜帶人民幣現鈔出入境的額度。最後,努力加強國際貨幣政策協調。目前,中國的崛起以及在全球的地位與日俱增,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日益加快,這與美元的國際「霸主」地位以及當前美國的強勢美元戰略是「不合拍」的。因此,在目前加強國際貨幣政策協調尤其是中美貨幣政策協調尤為重要。要讓美國認識到,人民幣的崛起只會幫助美元更好地發揮國際貨幣的作用,而不會排擠甚至取代美元的作用,希望美國能著眼大局,認清形勢,雙方共同採取前瞻性的貨幣政策,並積極關注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貨幣體系氛圍。
(三)積極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
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市場,在今後兩三年內將使離岸市場發展到2萬億人民幣存款的規模,在此過程中還要鼓勵外資企業用人民幣FDI替代外幣FDI,鼓勵人民幣貿易結算,推進香港本地和第三國對人民幣的使用,尤其是外國企業在香港借人民幣並在境外使用。同時,適當控制中資企業在香港人民幣市場的融資和迴流。這樣一來,就可以確保離岸市場的發展在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不會對境內貨幣供應、外匯儲備、對沖操作和境內外資本流動產生太大的影響。
(四)防範金融風險
首先,要積極擴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規模和範圍。積極擴大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內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推進中國大陸與中國台灣、香港和澳門形成「大中華經濟區」,使人民幣成為該區域內自由流通、共同使用的貨幣,促進金磚國家之間貿易本幣結算,不斷擴大人民幣貿易結算規模。其次,加快構建人民幣迴流機制,增強境外居民和機構持有人民幣的信心。目前人民幣在境外大量流動,如果人民幣只流出而沒有迴流渠道,那麼人民幣國際化將難以持久。最後,加快國內金融體系改革步伐,建立國際化的金融監管服務體系。國內存在金融市場不發達,管理機制不完善,國際化的監管和服務水平不高,以及人民幣跨境投機交易等問題,這些都可能威脅國內的金融穩定。因此,為了適應人民幣國際化的需要,必須加快建立成熟、高效、監管嚴密的國內金融監管服務體系,為對接國際金融市場做好充分的準備。
2024-05-29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