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世界之最?

小星 外貿 5

有哪些世界之最?

回復

共1條回復 我來回復
  • 跨境外貿通的頭像
    跨境外貿通
    各類外貿跨境電商知識和技巧
    評論

    最大的植物:謝爾曼將軍樹(體積達到1,489m³)
    最小的樹:是北方柳樹(又稱草樹)只有2厘米高。
    最大的花:大王花(可重達11公斤)
    最小的花:無花果的花
    最臭的花:腐屍花
    最短命的花:葡萄花
    最大的葉子:王蓮葉
    最大的種子:大實椰子(成熟時直徑長40至50厘米及重達15至30公斤)
    最小的種子:斑葉蘭(長約 0.5 毫米、直徑 70 微米,只有在顯微鏡或放大鏡下,才看得清楚)
    結果習性最奇特的植物:花生 (地上開花,地下結果)
    含植物蛋白質最多的農作物:大豆 (36.3克蛋白質/100克大豆)
    最古老的農作物:豌豆 (已有1.1萬年曆史)
    纖維品質最好的植物:苧麻
    栽種茶樹最早的地區:廣西
    最耐旱的農作物:粟
    播種面積最大的農作物:小麥
    含維生素C最多的蔬菜:辣椒
    熱量最低的蔬菜:黃瓜
    最健康的水果:蘋果
    最粗的樹:波巴布樹(樹榦周長可以超過50米)
    最高的樹:澳洲杏仁桉樹 (最高可達156米)
    葉子最長的樹:長葉椰子樹 (最長有27米)
    根長得最深的樹:南非奧里斯達德附近的一株無花果樹 (根深入地下120多米)
    樹冠最大的樹:孟加拉榕樹 (其樹冠可以覆蓋約1萬平方米的土地)
    體積最大的樹:美國加利福尼亞巨杉
    儲水量最大的樹:紡錘樹
    最老的樹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一棵名叫麥修徹拉的刺球果松(樹齡高達6400歲;另外還有一棵是非洲西部加那利亞島的龍血樹,已經活了8000多歲,可惜的是在1868年毀於一場風災)
    最重的木 :雲南西雙版納的鐵力木(其主幹高達30米,木質堅硬,把它放在水中也不會浮於水面)
    最輕的木 :美國和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的巴沙木(每立方米只有0.1噸重)
    最粗的樹 :義大利西西里島上生長著一棵栗樹(樹身周長為56米)
    最鹹的樹 :中國黑龍江生長著一種木鹽樹(含鹽量竟與普通食用鹽相差無幾)
    最甜的樹 :北美洲的槭樹(含糖量可達85%)
    最硬的木 :朝鮮和中國東北的鐵樺樹(比普通鋼板還要硬1倍,現代步槍即使在短射程內也奈何不了它)
    最亮的樹 :北美洲的魔樹(晚上在樹下可以看清楚小5號楷書大小的字)
    最毒的樹 :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和海南海康的箭毒木(即見血封喉,其樹汁潔白,卻奇毒無比,見血就要命。唯有紅背竹竿草才可以解此毒)
    最耐火的樹 :中國南海的海松樹和南非洲的水瓶樹(一旦發生火災,最多葉子被燒掉,來年照樣發新葉,正常開花結果)
    對火最敏感的樹:滅火樹(原產安哥拉,只要有人在樹下點火,就會立即噴出一種特殊的液體,把火澆滅)
    最珍貴的樹 :水杉和銀杏(被譽為「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植物熊貓」)
    最具貴族氣派的樹 :首推檀香樹(有位生物學家曾幽默說:檀香樹是貴族中的貴族,是非常漂亮、美麗的樹,絕不「寄生作伴」,更不輕率接香,因此常與洋金鳳和紫珠搞得火火熱熱)
    生長最慢的樹 :前蘇聯喀拉里的爾威茲加樹,以及北極林帶的希特卡雲杉(每百年的高度只有28厘米,直徑2.5厘米)
    生長最快的樹 :馬來西亞利沙巴的一種佚名樹(一年就可以長9.2米)
    最大的茶樹 :中國雲南勐海的一棵茶樹(高32米,主幹粗2.98米,葉最長達14厘米,寬6厘米,樹齡約1700年)
    最老最大的栗樹 :捷克的一棵栗樹(主幹周長700厘米,樹齡已有500多年)
    最老的荔枝樹 :中國福建莆田市的一棵名叫「宋家香」的荔枝樹(主幹周長7.1 米,樹齡已有1200多年)
    最老的橄欖樹 :南斯拉夫得里亞海濱的一棵橄欖樹(樹齡高達2400多年)
    最大的葡萄樹 :英國英格蘭的一棵葡萄樹(樹蔭覆蓋面積達460多平方米。枝條最長的 達到90多米)
    品種最多的梨樹 :中國河南商城的一棵人工雜交梨樹(能結出24種不同形狀的梨子,如雪梨、明月梨、萊陽梨、孔德利梨等品種)
    [編輯本段]科技之最
    科技文明的腳步不斷向前推進,而且已由漫步逐漸加速為快跑。
    IT
    網民數量最多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網民數達到2.98億,寬頻網民數達到2.7億,國家CN域名數達1357.2萬,三項指標繼續穩居世界排名第一[截至2009年1月]
    建築
    最高的建築物(有紀錄以來):華沙電台廣播塔(高646.38米,於1991年倒塌)
    最高的建築物(目前):KVLY – TV天線塔(KVLY-TV mast,美國,高628.8米)
    最高的廣播電視觀光塔:廣州新電視塔(610米,中國廣州)
    最大的金色玻璃幕牆建築物:中港城
    第一個高科技建築:法國蓬皮杜國家文化中心(1971年建造)
    最大的太陽能大廈:電谷錦江國際酒店(位於中國保定·中國電谷)
    最大膽的未來建築:日本富士山塔(高度超過富士山,可容納100萬人居住,預計從2008年開始100年內建成)
    摩天大樓
    最高的摩天大樓 (在建) :迪拜塔(BURJ DUBAI)(2009年9月落成,高度預計超過800米,於2007年超過原第一台北101大廈,並超越現第一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板高度,同時超越西爾斯大廈含天線的結構最高高度。)
    最高的摩天大樓(目前樓板最高):上海環球金融中心,492米(於2008年8月29日超過樓板第一高的台北101大廈的480米)
    最高的摩天大樓(目前含天線最高):西爾斯大廈(527.3米)
    最高的雙塔樓:吉隆坡石油雙塔(452米)
    橋樑
    最長的橋樑:美國龐恰特雷恩湖橋(全長38,422米)
    最長的跨海大橋:中國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
    最長的弔橋:日本明石海峽大橋(全長3,911米)
    最長的三塔式斜張橋:香港汀九橋(全長1.86公里)
    最長的斜拉橋:中國的蘇通大橋(全長32.4公里,主跨1088米)
    最長的混凝土斜拉橋:美國陽光高架橋(全長8.85公里)
    最寬的橋樑:澳大利亞悉尼港灣大橋(最寬處49米)
    橋墩跨度最大的懸索橋:日本明石海峽大橋(主跨1991米)
    最高的橋樑:法國密佑高架橋(離地高達343公尺)
    最高的天橋:吉隆坡石油雙塔的空中走廊(離地面170米)
    最長的鐵路專用橋:天空之橋(全長616米)
    最長的行車及鐵路兩用的橋樑:瀨戸大橋(Great Seto Bridge,日本,全長13.1公里)
    最長的行車及鐵路兩用的懸索弔橋:香港青馬大橋(全長2.16公里)
    最長的行車及鐵路兩用斜拉橋:香港汲水門大橋(全長0.82公里)
    最大跨度的雙層混凝土橋樑:澳門西灣大橋
    鐵路
    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最高點位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
    路線最長的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全長9,288公里,全程需時7天)
    路線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長1956公里)
    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唐古拉車站(海拔5072米)
    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昆崙山隧道(海拔4648米,全長1686米)
    最深的火車站:莫斯科地鐵勝利公園(Park Pobedy,距離地面97米)
    凍土帶中最長的鐵路橋:清水河大橋 (全長11.7公里)
    最早建成的地下鐵路:倫敦大都會鐵路(1863年建成)
    客流量最高的火車站:日本新宿站(每日322萬人次使用)
    客流量最高的地下鐵路:日本東京地鐵(每年28.19億人次使用)
    最高的車站建築物:日本名古屋JR中央塔大樓(高245公尺)
    佔地面積最大的火車站:日本名古屋站(佔地410,000平方米)
    擁有最多月台的火車站:美國大中央車站(共有44個月台,67條路軌)
    擁有最多車站的地下鐵路:紐約地鐵(共有468個站)
    規模最小的地下鐵路:伊斯坦布爾地鐵(Tünel,全長573米)
    最大規模,採取BOT模式(興建、營運、移轉)的公共工程:台灣高速鐵路
    隧道
    最長的公路隧道:洛達爾隧道(全長24.51公里)
    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全長53.85公里,海底部分長23.3公里)
    處于海底部分的最長距離:英法海底隧道(全長50.45公里,海底部分長37.9公里)
    最長的雙孔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特長公路隧道(全長18.04公里)
    最長的輸水隧道:紐約德拉瓦隧道(全長169公里)
    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風火山隧道(位在海拔4909米,全長1338米)
    最繁忙的兩線過海隧道:香港海底隧道
    機場
    最大的機場客運大樓: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總建築面積達98.6萬平方米,南北長約2900米)
    造價最昂貴的機場:香港國際機場(約1600億港元)
    海拔最高的國際機場:拉巴斯國際機場(玻利維亞,海拔4,061米)
    全球客運量最繁忙機場: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美國,達85百萬人次,2005年終年統計)
    全球貨運量最繁忙機場:孟斐斯國際機場(美國,達350萬噸貨運量,2005年終年統計)
    全球跨境旅客客運量最繁忙機場:倫敦希斯羅機場(英國,達60百萬人次,2005年終年統計)

    2024-05-25 11:52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