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外貿B2B如何轉行跨境電商?

小星 外貿 4

傳統外貿B2B如何轉行跨境電商?

回復

共1條回復 我來回復
  • 跨境外貿通的頭像
    跨境外貿通
    各類外貿跨境電商知識和技巧
    評論

    傳統外貿b2b企業如何轉型外貿B2C跨境電商?

    其實這是一個好問題,作為接近十年行業經驗的 外貿老司機,我下面試圖從2下幾個維度來回答這個題目:

    1. 為什麼轉型?

    2. 轉型過程中的陣痛!

    為什麼轉型? 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圖:

    阿里express與阿里巴巴國際站有什麼不同(阿里b2b跨境電商)

    以上紅色+藍色箭頭是一個非常主流的傳統B2B產品流通生態途徑。

    在這個流程里,工廠負責加工生產賺取0.5美金每個產品的加工費,外貿公司(如果是有工貿一體實力的廠家,這個環節省略)作為皮包商跟著喝湯賺取0.5美金利潤。而整個產業的大頭被渠道商,零售商和品牌商拿走,利潤是上面2家的數倍。

    這是傳統架構,穩定和諧的走了幾十年。 我們會想,零售商和品牌商憑什麼拿走產業大頭?

    那肯定是因為人家乾的多,乾的久,擁有核心資源啊!

    產品設計,核心技術,品牌專利,渠道,售後,營銷都掌握在品牌商和零售商手裡,拿走絕大部分利潤無可厚非。這種生態必將持續下去很久很久,咱暫且不表。

    大家都知道整個外貿流程里, 利潤大頭在擁有渠道和資源的中下游,那這部分利潤, 和尚摸得,我們就摸不得?!

    肯定不是這樣,也不應該是這樣。得益於互聯網和電商的強勁發展勢頭,在線零售開始讓我們中國供應商開始有了直接面向國外消費者並且和他們交易的遊戲資格,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跨境電商」。 目前越來越多的工廠和貿易公司都在積極轉型或者開拓零售渠道。 像上圖裡的綠色和藍色箭頭標示的一樣,越來越多的中國工廠和商戶加入到直接和歐美零售商剛正面的gank中。

    感謝internet, 感謝日益完善的國際物流體系,讓過去遙不可及的,中國供應商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越來越成為現實。Amazon,EBay, SMT, 甚至ALIBABA,自建網站等一些列營銷平台都可以給我們本土商戶提供越來越多的機會,直接將產品售賣給歐美消費者。

    但,這條路註定不會平坦, 須知零售和製造業本身雖然是母子關係,但要打通這2個任督二脈,練成一體神功,絕非易事。

    下面我就重點就聊聊2B轉型2C的痛點,難點和要點。

    1。 擁抱變化,主動選擇實為上策!

    我見過不少工廠和貿易商發現2B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日益淺薄,才開始病急亂投醫,尋找別的渠道,聞風而動,打起零售的主意, 這是玩玩要不得的。 不管零售,批發還是進出口大宗交易,產品是我們核心,競爭力是我們的利潤源泉, 不管是任何渠道和市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使我們的首要目標。 要轉型跨境電商,我們一定做到早,快,穩! 等我們的產品失去競爭力的那一天,怎麼轉型只怕都是為時已晚。 而且一個有活力的產品,行業和市場,2B和2C是不排斥的,可以齊頭並進,共同發展。如果作為工廠和貿易商,我們某天發現自己的產品已經很難生存了,那轉型到零售又有何用?

    2。 知識產權是無可迴避的痛疼

    在跨境圈,人人都在求資源,找供應,到處充斥著牛逼的工廠,駭人的產品,但,我這裡要大聲疾呼三聲:

    你能生產什麼東西不代表你能賣什麼東西!

    你能生產什麼東西不代表你能賣什麼東西!

    你能生產什麼東西不代表你能賣什麼東西!

    「得益於」我們國內普遍長久來不重視知識產權的老毛病,侵權問題在跨境電商里一直都是頑疾。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問題將來還會存在很久。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品牌也非一日之功,要做長久生意,品牌意識和知識產權必須引起我們國內商戶的密切注意,工廠和貿易商也要嚴格要求自己,過去做代工,行走法律邊緣,擦槍走火可能都是小問題,一旦確定要轉型,直面消費者和零售環境,處理不好這種原則性問題只會引火燒身。

    目前各大主流平台對侵權問題基本都是零容忍,輕則下架產品,重則凍結賬戶,沒收貨款。

    3。轉型要求徹底解放思想,尊重零售遊戲規則

    跨境零售電商屬於零售行業,零售行業本是重資產行業。 但帶上「電商」的光環,已經是大大給我們商戶減負了。 不用做線下布局,無需海量資金做基礎建設就可以把產品直接銷售到海外,這很好。 但,如果我們還是固守一些B2B的思維模式來運作這個生意,就顯得不太合適了。

    這裡我就簡單說說一些在執行上常見的難點和痛點(不全面但比較常見):

    決策者不願意做庫存,不願意做營銷,不想做庫存,也不願意投入開發產品。(比如某老闆確定開展亞馬遜業務,卻連FBA都不願意發。比如某工廠要做電商,尋遍整個樣品室和倉庫,卻發現沒有一款屬於自己的東西,都是狗肉擺不上檯面。。。)

    沒有團隊建設和人才配備(老闆指望和B2B一樣, 以業務員一己之力,做出逆天的業績,卻忽視了電商是一個團隊作戰的項目)

    貪多求全,卻不精細運營。 (你是否聽過老闆大放豪言:我們要開所有渠道,某平台要開十個賬號,我們要把我們產品鋪滿所有頁面。。。。,結果呢?當然最終是運營效果不佳,黯然收場)

    不尊重國外消費習慣,制定不符合歐美零售規律的產品和客服策略 ( 表現: 提供低質或者侵權產品,或者不符合歐美法律法規,客服不從消費者利益出發,對退貨,換貨,退款等不妥善處理,結果 Listing被移除,大量投訴,賬號被關)

    重電輕傷 (表現: 業績表現不良,不從根本上找產品原因,而是從營銷,技巧上去追究責任,本末倒置。 零售的生意,產品和供應永遠是第一位的。 皮不在,毛何附?)

    供應不利,後勤欠缺(大部分工廠,貿易商目前可能還都是以傳統代工訂單為主,即便是有嘗試零售渠道,目前也是試水狀態,還沒有全力以赴。 這可能導致一個問題,整個公司體系還沒有和零售部分對接完善,達不到一個零售要求的穩定供應狀態。 傳統訂單都是按單生產,一個蘿蔔一個坑,但零售要求是提前預備,快速生產, 穩定而又迅速地把產品送入庫存上架銷售, 這需要時間和磨合)

    以上只是一部分現象,現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更多。。。

    轉型,意味著歸零,轉型,伴隨著陣痛。

    但,一旦打通了這個任督二脈,才有可能練就神功。 我們中國製造才有機會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2024-06-04 05:27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