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sync 是什麼?
rsync 是一種遠程數據同步工具,它可以通過本地網絡或者互聯網同步多台計算機之間的文件和目錄,實現快速、靈活、安全的數據備份和遷移。
rsync 使用差異算法進行同步,只傳輸文件中有變化的部分,節約了帶寬和時間。它還支持斷點續傳,即在網絡斷開後可以恢復之前同步的進度,避免了重新傳輸。
二、rsync 斷點續傳原理
通常情況下,在網絡中斷後,傳輸中的進程會直接退出,而不會保存傳輸的狀態。rsync 則不同,它會在本地硬盤上保存一個臨時文件,記錄已經傳輸的數據塊信息。
當網絡連接恢復後,rsync 會檢查目標文件是否改變,若沒有變化,則直接繼續傳輸。否則,它會讀取剛才保存的臨時文件,找到上一次傳輸的位置,並且只傳輸不同的部分。
三、rsync 斷點續傳實現方法
下面是一個基於 rsync 的 Python 腳本示例,演示如何進行斷點續傳:
import os import subprocess def rsync_resume(src, dest): temp_file = '.rsync_temp' # 如果臨時文件存在,則讀取記錄的進度 if os.path.exists(temp_file): f = open(temp_file, "r") uploaded_size = int(f.readline()) f.close() # 繼續上傳 subprocess.call(['rsync', '-avP', '--append', '--progress', '--bwlimit=1000', '--partial', '--partial-dir=.rsync_partial', '-e', 'ssh', src, dest]) # 如果臨時文件不存在,則新建傳輸 else: subprocess.call(['rsync', '-avP', '--progress', '--bwlimit=1000', '--partial', '--partial-dir=.rsync_partial', '-e', 'ssh', src, dest]) # 上傳完成後刪除臨時文件 if os.path.exists(temp_file): os.remove(temp_file) return def main(): src = 'user@source:/path/to/source/' dest = '/path/to/destination/' rsync_resume(src, dest) return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上述代碼使用 Python 的 subprocess 模塊調用系統命令 rsync 進行同步。在進行同步前,先檢查是否存在臨時文件,如果存在,則恢復之前的狀態;如果不存在,則開始新的傳輸。上傳完成後刪除臨時文件。
四、rsync 斷點續傳應用場景
rsync 斷點續傳適用於大文件傳輸,例如視頻、鏡像、虛擬機等。對於網絡環境較不穩定或者帶寬較小的場景,使用 rsync 可以避免傳輸中斷導致的重傳成本。
另外,rsync 還可以進行增量備份,即只傳輸有變化的部分,這在定期備份大量數據時可以節省時間和空間。
五、rsync 斷點續傳的局限和注意事項
rsync 斷點續傳有一定的局限,例如在進行增量備份時,如果文件被刪除,則無法恢復之前的狀態。此外,在目標文件發生變化時,需要手動刪除臨時文件以適應新的狀態。
為了確保斷點續傳的正常工作,需要保證源文件和目標文件的一致性,確保網絡連接穩定,不要同時進行多個傳輸。
六、總結
rsync 斷點續傳是一種實現快速、靈活、安全數據同步的方法之一。通過使用差異算法和臨時文件,rsync 可以在網絡不穩定或者帶寬較小的環境下進行可靠的傳輸。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一些局限和注意事項,以確保傳輸的正常進行。
原創文章,作者:LRQTY,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6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