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計算機誕生至今,RAM(隨機存取內存)在架構和形態上都經歷了重大變革。它們主要分為兩種類型:SRAM(靜態隨機存取內存)和 DRAM(動態隨機存取內存)。
DRAM 又可細分為同步和異步兩種類型:
- 同步 RAM 與時鐘信號同步運作,速度更快,但價格較高。
- 異步 RAM 與時鐘信號不同步,速度較慢,但成本低。
SRAM 和 DRAM 這兩種類型的 RAM 目前仍然被廣泛應用,但適合於各自不同的使用場景。
現代計算機普遍使用的 DDR SDRAM 已經發展到 DDR5(第五代)。DDR SDRAM 屬於同步 RAM,提供了更高的速度和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RAM 通常不支持向後兼容,而且有多種形態和封裝(例如 DIMM、SO-DIMM、UDIMM 等),因此在選擇 RAM 時必須慎重。
大多數服務器和工作站會選擇使用 ECC RAM,這類內存可以自動檢測並糾正錯誤,極大地提升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面對市面上琳琅滿目的 RAM 類型,普通消費者往往會感到選擇困難,甚至無從下手。接下來,本文將詳細解讀各類 RAM 及其特性,旨在幫助你深入理解內存的基礎知識,以便為自己的系統選配最合適的 RAM。
按內存結構分類
RAM 可根據其內部結構分為兩大類:靜態隨機存取內存(SRAM)和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
SRAM:靜態隨機存取內存
SRAM 示例
SRAM 由晶體管和基礎的翻轉電路構成,每個存儲單元由 6 個晶體管和一個複雜的內部架構組成,它能夠與 PC 的電路速度保持一致。SRAM 運行速度要比 DRAM 要快得多,它主要用於存儲需要快速訪問的數據,例如:
- CPU 緩存(L1、L2 和 L3 緩存雖然都是基於 SRAM,但速度上存在差異)
- 高端顯卡或打印機的緩衝區
- 手機和智能手錶中頻繁訪問的數據區
相較於 DRAM,SRAM 的存儲容量較小,製造成本也更高。
DRAM:動態隨機存取內存
DRAM 示例
DRAM 的每個存儲單元由一個電容器和一個晶體管來構成基本電路。它的存儲容量大,但速度不及 SRAM。而且 DRAM 需要(每隔幾毫秒)進行周期性刷新,以防止電容器內的電荷逐漸流失,導致存儲在其中的數據丟失。
SRAM 和 DRAM 的區別
指標 | SRAM | DRAM |
---|---|---|
速度 | 快 | 慢 |
容量 | 小 | 大 |
成本 | 高 | 低 |
應用場景 | CPU 緩存、專用顯卡、打印機緩衝區 | 主內存 |
DRAM 的分類
DRAM(動態隨機存取內存)是現代計算機中最常見的內存類型。根據其與系統時鐘的同步方式不同,DRAM 分為兩大類:異步 DRAM(ADRAM)和同步 DRAM(SDRAM)。
ADRAM:異步 DRAM 的分類
異步 DRAM(ADRAM)是較早時期的內存技術,它的工作頻率不與 CPU 的時鐘頻率同步。在 ADRAM 的時代,CPU 在請求數據後,往往需要等待內存控制器完成一系列操作,這個過程包括地址設置、行激活、讀取數據等,這些操作都是獨立於 CPU 時鐘的。
ADRAM 的這種設計在初期的計算機系統中表現良好,因為那時的 CPU 運行頻率並不高。但隨着 CPU 運行頻率的提升,ADRAM 的性能就成為了瓶頸,這就促使了同步 DRAM 的發展。
SDRAM:同步 DRAM 的分類
目前,現代計算機內存插槽中的大多數內存條都是同步 DRAM(SDRAM)。所謂「同步」,是指內存運行頻率與計算機系統的時鐘頻率同步,這確保了數據交換和處理的高效性。
SDRAM 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SDR SDRAM:作為 SDRAM 的初始版本,SDR SDRAM 的數據傳輸速率通常是 64 位/時鐘周期,具體與時鐘頻率和數據總線寬度有關。它之所以被稱為單數據速率(SDR)RAM,是因為它在每個時鐘周期只傳輸一次數據給 CPU。
SDR SDRAM 示意
- DDR SDRAM:DDR SDRAM 是 SDRAM 的改進版本,DDR 意味着它在時鐘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兩次進行數據傳輸,因此一個周期內可以傳輸 2 次數據。從 DDR1 到 DDR5,每一代 DDR 都有獨特的內部架構,通常不支持向後或向前兼容。因此,在選購內存條時,必須確保其與主板和 CPU 兼容。
DDR SDRAM 示意
- GDDR SDRAM:即圖形 DDR SDRAM(也就是顯存),主要用於圖形處理任務,也會在一些需要高帶寬的計算任務中使用,如人工智能領域等。與存儲 CPU 數據的 DDR RAM 不同,GDDR 是安裝在顯卡上的視頻 RAM(VRAM)。從 GDDR 到 GDDR6X,GDDR 同樣有多個版本。不過,由於顯卡通過 PCIe 擴展插槽連接,所以 GDDR RAM 通常不會遇到兼容性的問題。
按內存外觀規格分類
市面上常見的 RAM 形狀和尺寸主要有以下幾種:
- DIMM(雙列直插式內存模塊):這是台式電腦中最常用的 RAM 規格。DIMM 通常擁有較長的印刷電路板和更多的引腳,以適應台式機的較大空間和更高的性能需求。
- SO-DIMM(小型輪廓雙列直插內存模塊):為了適應筆記本電腦的緊湊設計,SO-DIMM 比 DIMM 要短,引腳數量也相對較少。儘管體積更小,但仍然能提供良好的性能,以滿足移動設備的需求。
DIMM 和 SO-DIMM 尺寸對比
在 DIMM 和 SO-DIMM 成為主流之前,還存在過其他類型的內存模塊,比如:
- SIMM(單列直插式內存模塊):較早的內存形式,現在已經基本淘汰。
- RIMM(雷姆內存模塊):是一種由 Rambus 公司開發的內存技術,由於成本和熱量問題,已經逐漸被市場淘汰。
- SORIMM(小型輪廓單列直插式內存模塊):類似於 SO-DIMM,如今已很少被使用。
SO-DIMM 用於筆記本電腦,DIMM 用於台式機。
ECC 內存
ECC RAM 是一種設計用來提高數據準確性和系統可靠性的內存類型,它通過通過 hamming 碼等奇偶校驗的方法來檢測和更正內存中的錯誤。ECC 內存通常用於對穩定性和數據完整性要求極高的系統,如服務器和工作站。
ECC 內存
推薦閱讀:ECC 與非 ECC 內存:架構、兼容性和速度對比
內存的選擇建議
在選擇適合你系統的 RAM 類型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 內存類型:台式機多數情況下使用 DIMM 內存條,而筆記本電腦則採用 SO-DIMM 內存條。
- DDR 版本:雖然 DDR4 是目前市場上最普遍的類型,但隨着技術的發展,DDR5 正在迅速普及。如果你的主板支持並且預算充足,選擇 DDR5 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
- 內存容量:確保內存容量不超過主板和 CPU 支持的最大限制。
- 內存頻率:內存頻率越高,數據傳輸速度越快。
- 內存延遲(CL 值):內存的 CL 值越低,指令的響應速度越快。
- 內存的功耗:內存的功耗與類型、頻率、容量等因素有關,不同廠商的 RAM 也會有功耗差異。在選擇內存時,應考慮系統的整體功耗需求。
- 內存的兼容性:不同類型、版本、頻率的內存之間可能存在兼容性問題。在購買內存之前,應仔細查看主板和 CPU 的兼容性列表。
- ECC 內存:如果你的工作負載涉及大量的內存運算,使用 ECC 內存可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DDR4 和 DDR5 內存是可以兼容的,但需要主板芯片組支持這兩種標準。不過頻率可能會有差異,導致效能下降。
相關閱讀:什麼是內存時序
下表是根據不同用戶需求的 RAM 使用建議:
用戶類型 | 內存類型 | 內存容量 | 內存頻率 | ECC | 用途 |
---|---|---|---|---|---|
普通用戶 | DDR4 | 8GB 或 16GB | 2666MHz 或 3200MHz | 否 | 日常辦公、上網、娛樂 |
遊戲玩家 | DDR5 | 16GB 或 32GB | 4000MHz 或以上 | 否 | 遊戲 |
專業用戶 | DDR4 或 DDR5 | 32GB 或以上 | 根據需求選擇 | 是 | 視頻編輯、數據處理、科學計算等 |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60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