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在面向對象的編程中,我們常常需要為類的屬性提供訪問器方法。這些方法有時候需要返回當前對象,從而可以進行鏈式調用。在Java、C++、Python等語言中,我們可以自己手動編寫這些方法。但是在JavaScript中,我們可以使用ES6的class實現這一特性。而accessors(chain = true)則是一種定義鏈式調用的訪問器方法的語法糖。
二、鏈式調用
在不使用accessors(chain = true)的情況下,我們的方法調用可能會像這樣:
class MyClass {
constructor() {
this.x = 0;
this.y = 0;
}
setX(val) {
this.x = val;
}
setY(val) {
this.y = val;
}
setXY(x, y) {
this.setX(x);
this.setY(y);
}
}
let obj = new MyClass();
obj.setX(10);
obj.setY(20);
這種方式不支持鏈式調用,如果需要一次性設置x和y,還需要再寫一個setXY方法。
而使用accessors(chain = true)後,我們可以這樣實現:
class MyClass {
constructor() {
this.x = 0;
this.y = 0;
}
setX(val) {
this.x = val;
return this;
}
setY(val) {
this.y = val;
return this;
}
setXY(x, y) {
this.setX(x).setY(y);
}
}
let obj = new MyClass();
obj.setX(10).setY(20);
這種方法比較簡潔,並且支持鏈式調用。如果需要一次性設置x和y,可以使用setXY方法。
三、其他應用
1. getters和setters
accessors(chain = true)不僅可以應用於setter方法,還可以用於getter方法。
例如:
class MyClass {
constructor() {
this.x = 0;
this.y = 0;
}
setX(val) {
this.x = val;
return this;
}
setY(val) {
this.y = val;
return this;
}
setXY(x, y) {
this.setX(x).setY(y);
return this;
}
getX() {
return this.x;
}
getY() {
return this.y;
}
getXY() {
return [this.x, this.y];
}
}
let obj = new MyClass();
obj.setX(10).setY(20);
console.log(obj.getX()); // 10
console.log(obj.getY()); // 20
console.log(obj.getXY()); // [10, 20]
注意,在getter方法中不能直接返回this。因為訪問器方法的返回值會覆蓋掉屬性值。所以需要通過return返回想要返回的值。
2. 方法的鏈式調用
除了getter和setter方法,普通的方法也可以使用鏈式調用。例如:
class Calculator {
constructor() {
this.value = 0;
}
add(num) {
this.value += num;
return this;
}
subtract(num) {
this.value -= num;
return this;
}
multiply(num) {
this.value *= num;
return this;
}
divide(num) {
this.value /= num;
return this;
}
}
let calc = new Calculator();
let result = calc.add(10).subtract(5).multiply(3).divide(2).value;
console.log(result); // 15
這種鏈式調用的實現方式比較方便,可以避免臨時變量。但是需要特別注意不要在方法中改變this的指向。
結論
accessors(chain = true)提供了一種定義鏈式調用的訪問器方法的語法糖,可以使代碼更簡潔易讀。除了setter方法,還可以使用在getter方法和普通的方法上。需要注意的是,對於getter方法需要通過return返回想要返回的值。
原創文章,作者:OBYGV,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6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