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女神(Nemesis),又稱追追,作為在《生化危機3》中首次登場的大BOSS,也是這個系列作品中第一種可以使用遠程武器的智能B.O.W,給玩家帶來的壓迫感不言而喻。
復仇女神設定稿
同時還由於其形象設計上的大獲成功,德國康斯坦丁影業直接將復仇女神的外形幾乎原封不動地照搬到了電影版當中(實際上整個《生化危機:啟示錄》的故事框架就是根據《生化危機3》遊戲改編而來)。今天我就來嘗試為大家解釋一下這款生化武器的開發背景。
重製版追追
保護傘的B.O.W項目
保護傘製藥一直以來都把替美國陸軍開發可以投入實戰的B.O.W作為公司盈利的主要手段,但是要得到可控的B.O.W就意味着這類病毒載體必須具備一定智能,不論它是人類還是動物,能夠理解命令是最基本的要求。
不過T病毒的一個重要特性讓項目的實驗變得非常困難:除非讓T病毒在受精卵階段就將其感染,隨後變異出來的生物體才可能保有較高的智能;如果直接將T病毒用於成年受體,T病毒將迅速攻擊並侵佔受試者的大腦導致腦組織壞死,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感染了T病毒的人類都會變成行屍走肉。
T病毒感染者
保護傘製藥在早期開展的幾個B.O.W項目都反響平平,比如地獄犬(Cerberus)和獵食者項目(Hunter)等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辦法解決受體感染T病毒之後的智能低下的問題。
獵食者項目還算持續了較長時間,後來的改進型“獵食者II”雖然在智力上有所提高,但是仍舊需要輔助裝置來幫助其追蹤目標,並沒有獲得軍方的認可。
“獵食者II”
而通過受精卵或者胚胎階段進行感染的實驗周期又太長,無法開展有效的研究,所以保護傘製藥的科學家只能另闢蹊徑。好在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大部分T病毒的感染者都會變成智力低下的殭屍,但畢竟還是有極小的機率產生意外效果,而這個小概率的意外效果就催生了暴君計劃。
暴君計劃
大約在1988年的時候,阿克雷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就發現人類的基因當中天然存在一種能夠抵禦T病毒侵襲大腦的防禦機制,只不過擁有這種基因的人是極少數(大概不到千萬分之一)。於是他們開始着手針對這部分的特定基因對T病毒進行改良,期望降低受試者腦部遭到T病毒攻擊的幾率。
到了1998年,隨着ε原株被成功分離出來,與T病毒結合使用就可以迅速地感染受試者的身體,讓其身體機能增強到相當可怕的程度,但同時保護受試者的大腦盡量少地遭受T病毒攻擊。
暴君計劃
儘管如此,還是有相當多的受試者活不過激烈的身體變異階段,好不容易存活下來的第一款“暴君T-001型”雖然清醒了一段時間,但沒過多久便出現了智力上的退化,很快遭到銷毀。
等到了T-002型,阿克雷研究所算是得到了一個較為穩定的實驗體,但是不巧實驗基地剛好遭到了“水蛭女王”的破壞,導致T-002身上一種通過空氣傳播的T病毒被釋放出來,感染了整個基地的研究人員。阿爾伯特·威斯克不得不下令將T-002原型實驗體銷毀,但是在這過程中T-002又經歷過一次變異,成為“超級暴君”,最後被一枚火箭彈殺死。
T-002
T-103
在阿克雷研究所遭到入侵時,阿爾伯特·威斯克成功地將T-002的克隆胚胎轉移了出來,在T-002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後,第一款能夠大規模生產的生物武器T-103誕生了。
不過介於T-002的教訓,T-103被安裝了更為強大的“力量抑制器”(power limiter),用於阻止其體內的T病毒進一步變異,不過T-103一旦遭遇到嚴重傷害,其抑制器會脫落,讓它們進一步變異為“超級暴君”。
力量抑制器脫落
另一項改進是在智力上的,當時阿克雷研究所發現T-002儘管具有接近人類的智力水平,但是有表現出反抗命令的傾向,這作為一款B.O.W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所以新的T-103在這方面做了改良,它們的智力被進一步壓制到僅夠執行任務的水平,但是對命令表現出了絕對的服從。
T-103
最後一項改進是外觀上的,T-103的頭部幾乎與正常人類無異,為了增加隱蔽性,其變異增大的軀體用一套厚重的皮質風衣遮擋,粗看上去僅僅是一名特別高大的人類。
T-103
在浣熊市慘案期間,保護傘製藥將六隻“暴君T-103”投放到城市當中執行任務,其中的暴君T-00被指令前往浣熊市警署殺死那裡所有的倖存者並回收“G病毒”。另外T-01至05五名暴君被派往P-12A生化廢料處理廠阻止已經到達那裡的陸軍三角洲部隊獲取機密資料。
“超級暴君”
儘管在戰場上,T-103們表現出了強大的破壞力,但是其智力上的短板讓它們在面對能夠隨機應變的人類時顯得過於笨拙。T-00最後雖然變異為“超級”暴君,但是被里昂用M202火箭擊殺。另外五名暴君在對抗三角洲時也是如此,在一款尚處於實驗階段的反B.O.W武器的幫助下,那五名暴君都悉數被消滅。
復仇女神計劃(Nemesis Project)
原本復仇女神計劃和暴君計劃是兩條並行的項目,都開啟於1988年前後。復仇女神計劃由保護傘歐洲分公司的第六實驗室負責開發,他們的設想是通過研發一種基於T病毒的寄生蟲對受試者的大腦進行精準控制,只不過後來暴君計劃的大放異彩讓歐洲分部的復仇女神計劃相形失色。
T-103
在T-103量產以後,保護傘歐洲就向總部申請徵用了幾隻T-103用於復仇女神計劃的研究。在歐洲的實驗室里,他們成功地將其開發的“NE-α”型寄生蟲植入T-103的腦部,開發出了第一款追擊者原型實驗體(Pursuer)。
“NE-α”型寄生蟲
追擊者
相比於T-103,追擊者的腦功能更為強大和健全,能夠執行更為複雜的任務並且使用各種制式的武器。不過同T-002一樣,這些高智商的追擊者同樣具有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傾向,保護傘歐洲的解決辦法是在其腦部植入控制芯片,抑制其自身的情感思維。
復仇女神計劃
到了浣熊市慘案期間期間,歐洲分部也不願放過這個絕佳的測試機會,他們將其中一名追擊者派往浣熊市進行作戰能力測試,任務是消滅城市裡所有的S.T.A.R.S.成員。
追擊者
在戰鬥中,這名追擊者還展現出了三種形態,第一種是全身包裹束縛衣的人類形態,高約2.65米。擁有可怕的力量和很高的智力,能夠使用遠程武器。《生化危機3》重製版中還能夠釋放體內的寄生蟲用於強化周圍的殭屍,其胸前心臟部位的金屬艙是重製版里加上去的,應該是“NE-α”型寄生蟲的束縛裝置。
追擊者第一形態
第二種形態是褪去了束縛裝置之後,追擊者身體在“NE-α”型寄生蟲的影響下持續變異的結果,此時它已經失去了人類的外形,手臂肌肉捲曲成為觸手狀,改用四肢爬行,行動更為迅速。
追擊者第二形態
同時它還展現了驚人的癒合能力,在它的左手被護城門斬斷後,其身體組織迅速將斷肢包裹起來,形成了觸手一般的新的肢體。在保護傘地下研究中心,這個形態的追擊者被扔進了大型強酸溶解池裡。
追擊者第二形態
第三種形態的追擊者被溶解得只剩下了一段軀體和一條腿,但是藉由吸收其他暴君的身體組織得以繼續變異,成為一頭佔據了半個房間的龐然大物,直到吉爾使用保護傘公司自己研製的反B.O.W軌道炮才將其徹底消滅。
吉爾使用反B.O.W軌道炮擊殺第三種形態的追擊者
好了,有關復仇女神的背景設定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如果您對這方面的內容感興趣,點擊關注我吧,我會持續為您更新這方面的內容。
原創文章,作者:躍馬酒館小招待,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5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