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塊的概念
模塊化編程是一種將程序分解成互相獨立的部分,每個部分都稱為代碼模塊,這些模塊可以獨立編譯、測試和部署,最終通過連接器將模塊組合成一個可執行程序的編程風格。
一個模塊通常由一個或多個源文件組成,源文件中定義的函數和變量只在本身或者它所包含的頭文件中可見,這種做法可以讓程序更容易維護、復用和擴展。
C++ 的 namespace 提供了一種模塊化的方式,但是 namespace 並不能完全達到模塊化編程的目的,它主要是為了避免全局命名空間的衝突問題。
二、模塊化編程的好處
1、工程結構清晰
將程序分解成模塊以後,每個模塊獨立存在,互相之間不會有影響。這種結構清晰、分明的布局方便於程序員查看結構、調試程序。
2、復用性強
在其他程序中調用已經編寫的模塊比重新編寫要節省時間,同時也能夠保證使用的是經過驗證的、高度可靠的代碼,並且模塊之間的復用性對於程序員來說是非常友好的。
3、維護成本低
通過模塊化編程,程序員可以專註於一個模塊的開發和維護,不會影響別的模塊;同時也會降低因為代碼更改而引起的維護成本。
三、模塊化編程實踐
1、模塊間的依賴關係
實際編寫過程中,存在一些模塊本身是不能夠獨立的,需要依賴於其他的模塊。比如一個加法模塊需要依賴於支持基本數學運算的模塊。這種依賴關係可以通過頭文件、宏定義等方式實現。
//add.h #ifndef __ADD_H__ #define __ADD_H__ int add(int a, int b); #endif //add.cpp #include "add.h"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對於支持基本數學運算的模塊,可以定義一個math.h頭文件,並通過宏定義將其引入「add.h」頭文件中:
//math.h #ifndef __MATH_H__ #define __MATH_H__ #define ADD 1 #define SUB 2 #endif //add.h #ifndef __ADD_H__ #define __ADD_H__ #include "math.h" int add(int a, int b); #endif //add.cpp #include "add.h"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2、模塊化編程的實踐
在模塊化編程的操作中,CMake 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於協調源文件編譯及構建項目的過程,是一套採用獨立的 CMakeLists 文件來配置項目的方式。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 CMakeLists 文件的例子:
cmake_minimum_required(VERSION 2.8) project(test_mod) add_library(add_math add.cpp) add_executable(add_test main.cpp) target_link_libraries(add_test add_math)
在本例中,使用了 add_library 命令來編譯生成 add_math.so 動態鏈接庫,使用 add_executable 命令來編譯生成 add_test 可執行文件,並通過 target_link_libraries 命令將可執行文件與動態鏈接庫添加鏈接關係。
四、模塊化編程的未來
隨着 C++11、C++14 等標準的廣泛應用,模塊化編程在 C++ 編程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和探討,C++20 更是對此作出了更加嚴謹的規定和支持。
C++ 模塊化編程有了更加良好的標準和現有的工具支持,未來會有更多的開發者使用模塊化編程的方法來構建更加健壯、可擴展、可維護的程序。
原創文章,作者:DTLQR,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51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