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11中,引入了一個新的類模板tuple,tuple通過將多個不同類型的變量打包成一個單一對象,提供了方便的組織和傳遞多個值的方法。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從多個方面對C++ tuple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定義tuple
template <class... Types> class tuple;
tuple 是一個類模板,它定義了一個通用的數據結構,可以用來保存多個值。我們可以在其括號內直接聲明多個變量或者通過make_tuple() 函數來創建。
例如:
tuple<int, float, std::string> myTuple (10, 2.5, "hello"); auto myTuple2 = std::make_tuple("world", 5, 7.5);
上面的代碼中,我們使用了不同的方式來聲明tuple。在第一段代碼中,我們直接在括號內聲明了tuple的實例,並初始化為三個不同的類型的變量。在第二段代碼中,我們使用了make_tuple()函數來創建tuple。
二、獲取tuple中元素的值
針對tuple中元素的獲取可以使用get()函數。
tuple<int, float, std::string> myTuple (10, 2.5, "hello"); int i = get<0>(myTuple); float f = get<1>(myTuple); std::string s = get<2>(myTuple);
我們通過get()函數可以快速的獲取tuple中的元素值,並且不需要涉及到任何的運算符重載。
三、使用tie()函數
在C++中,有時候我們需要從一個函數中返回多個值。我們可以通過將這些值保存在tuple中,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將它們展開,以便一起返回呢?
tuple<int, std::string> returnTuple() { int i = 10; std::string s = "hello"; return std::make_tuple(i, s); } int main() { auto tpl = returnTuple(); return 0; }
上面的代碼中,我們定義了一個返回tuple的函數returnTuple(), 程序將返回一個tuple對象,其中包括整數和字符串值。
但是,我們如何將這兩個值拆分到不同的變量中呢?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函數返回單一的tuple對象。或者嗎?如果我們在我的main()函數中創建一個匿名元組,並且使用std::tie()函數將其與返回的元組相關聯,我們可以將元組值拆分成兩個單獨的變量。
tuple<int, std::string> returnTuple() { int i = 10; std::string s = "hello"; return std::make_tuple(i, s); } int main() { auto tpl = returnTuple(); int i; std::string s; std::tie(i, s) = tpl; return 0; }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使用std::tie()來解包時,會按照tuple中元素的順序賦值給對應的變量,最後i的值為10,s的值為”hello”。
四、使用tuple進行排序
在使用C++ tuple時,我們可以使用pair和tuple對數據進行排序
typedef std::tuple<int, std::string> myTuple; struct compare { bool operator()(const myTuple& a, const myTuple& b) { return (std::get<0>(a) < std::get<0>(b)); } }; // ... std::set<myTuple, compare> mySet; mySet.insert(std::make_tuple(1, "one")); mySet.insert(std::make_tuple(10, "ten")); mySet.insert(std::make_tuple(5, "five"));
上面的代碼中,我們使用了tuple定義了一個myTuple結構體,並使用set和compare函數進行排序,根據myTuple中第一個參數(int)的順序進行了從小到大的排序。
五、結構化綁定
C++17 支持從tuple中結構化綁定。在C++17之前,需要使用std::tie()函數,但是std::tuple_size和std::get可以統一到結構化綁定中。
tuple<int, float, std::string> myTuple (10, 2.5, "hello"); auto[i, f, s] = myTuple;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使用結構化綁定來獲取myTuple的元素值,並且賦值給i,f和s。它是通過自動構造一個std::tuple_size對象和std::tuple_element來找到tuple的大小,以及tuple中元素類型的方法。
六、特殊內存分配
tuple中元素值存放在一段連續的內存空間中,這個內存空間的大小也會影響到程序的性能。
typedef std::tuple<char, int, std::string> myTuple; size_t len = std::tuple_size<myTuple>::value; size_t szA = std::max(sizeof(char), std::max(sizeof(int), sizeof(std::string))); size_t szB = sizeof(myTuple); std::cout << "tuple size: " << len << ", individual size: " << szA << ", collective size: " << szB << std::endl;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使用tuple_size來計算myTuple元素的個數,同時迭代其元素來計算內存大小,最後輸出到標準輸出。
總結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C++ tuple的定義、獲取元素、使用tie()函數、排序、結構化綁定以及特殊內存分配。tuple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存儲和傳遞多個值的工具,在C++程序中經常使用。通過掌握C++ tuple的各個方面,我們可以更好地使用tuple進行多個值的組織和傳遞。
原創文章,作者:UWKDK,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5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