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0X的含金量還在提升”,這是我最近比較常聽到的一個梗。那這個梗是怎麼來的呢?我們還得從6月的那個夏天說起,AMD官宣了全新Zen 5架構以及新一代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實現了16%的IPC提升,可以說是在Zen 4的基礎上對產品力的穩步推進。在這樣的環境下,英特爾於10月公布了Arrow Lake架構以及酷睿Ultra 200系列處理器,實現了性能的強勢倒退,尤其是遊戲性能上的表現更是讓人瞠目結舌,別說和新一代的銳龍9000比,就是和自家上一代的14代酷睿比都能輸10%-20%。更早發佈的銳龍7 9700X反倒擊敗了佔據後手優勢的Ultra 7 265K,這含金量可不得穩步提升嗎?
當然,英特爾也不是束手無策,14代酷睿老將雖老但還能賣,酷睿i7-14700K從發佈時的3299元降至現在的2799元。有趣的是銳龍7 9700X目前的售價在2199元,比14700K還便宜了600元,但14700K有20核28線程,對於裝機小白有着“核多性能強”的迷惑buff,所以我們這次評測就來看看“退休返聘”的酷睿i7 14700K和“含金量還在提升”的銳龍7 9700X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規格介紹
我們先來看兩顆處理器的規格,銳龍7 9700X採用8核16線程,酷睿i7 14700K採用8大核12小核,20核28線程,新手玩家很容易被明晃晃的“20核”給迷惑,感覺數字大就高端。實際上,i7 14700K只有8個大核對遊戲性能有提升,20個小核對於遊戲來說反而是個累贅。而銳龍7 9700X是全大核的策略,8個Zen 5架構的核心,不多也不少,拿來打遊戲剛剛好,同時功耗和發熱量也更低。
本次對比評測均使用RTX 4080作為測試顯卡,分辨率為1920 x 1080,主板、內存和散熱器的配置,根據兩個平台的特性模擬了實際裝機場景。AMD平台因為處理器功耗低,配了便宜一些的B650E主板和散熱器。英特爾平台因為處理器功耗高一些,配了個好一些的主板以及散熱器。
遊戲性能測試
作為遊戲處理器的第一個大考自然是遊戲測試,我們選擇了8個單機遊戲來進行測試,其中有對CPU性能較為敏感的古墓麗影:暗影,也有眾生平等的極限競速:地平線5,還有熱門遊戲使命召喚21、荒野大鏢客2、賽博朋克2077等等,應該能代表玩家的真實體驗。
在我們測試的8款單機游戲裏,銳龍7 9700X的幀數表現均強於酷睿i7 14700K,領先幅度最高的是《古墓麗影:暗影》,比i7 14700K快了9%,《使命召喚21》和《賽博朋克2077》等熱門遊戲的領先幅度也有7%和5%,平均領先幅度在5%左右。在3A單機游戲裏,銳龍7 9700X能拿到顯著的幀數領先幅度,證明了其遊戲性能的含金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更吃CPU的電競遊戲表現又如何呢?
在我們測試的4款電競游戲裏,銳龍7 9700X同樣保持着領先地位,特別是在《DOTA2》和《絕地求生》里,銳龍7 9700X的領先幅度分別達到了13%和9%,另外兩個遊戲的領先幅度也有6%和3%。值得一提的是,銳龍7 9700X的1% Low幀也超過酷睿i7 14700K,這代表銳龍7 9700X不但能提供更高的幀數,還能提供更流暢、絲滑的遊戲體驗。
處理器功耗決定了你在散熱器、主板供電上的預算,所以處理器的功耗表現也是我們要關注的指標。可以看到酷睿i7 14700K的遊戲功耗基本在150W-200W之間,銳龍7 9700X的功耗則非常穩定的保持成一條直線在80W左右。也就是說,銳龍7 9700X僅以i7 14700K一半的功耗,就能達成更高的幀數表現,能耗比可謂是相當出色。而80W的功耗不管是對於散熱系統還是主板供電壓力都不算大,你可以選擇較為入門的主板以及性價比更高的散熱器來降低平台預算,將預算留在刀刃上。
價格會有波動,請以實際為準
可以看到雙方平台價格一樣,不過銳龍7 9700X因為板U省出來的差價,將顯卡升級成更高一級的型號。差價主要在主板和CPU上,銳龍7 9700X對於主板要求不高,B650即可發揮出大部分實力,也支持開啟105W功耗、PBO這些進階玩家超頻設置。但對於隔壁酷睿i7-14700K來說,B760和Z790差距就很明顯了,想要解鎖這款處理器更多進階玩法,只能選擇Z790主板,所以銳龍7 9700X平台才整體更具性價比,同價攢機性能更強。
目前AMD消費級平台戰略十分明確,產品在性能相當甚至更強一些的情況下,通過保留處理器性價比來增加產品競爭力,這種戰略在隔壁產品力不斷下降的情況下終於獲得成效,在最近一兩年得到了機會,銳龍7000和銳龍9000相繼成功讓AMD獲得了大量市場,所以就像我們說的開頭一樣,攢機買U的“無腦選XX”傳統思維該摒棄了,我們要看新時代處理器的進步再來做出選擇。
總結
從我們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銳龍7 9700X在功耗更低的同時,遊戲性能也要顯著強於酷睿i7-14700K,可謂將“能效比”幾個字詮釋的淋漓盡致。如我們開頭所說,酷睿i7-14700K只是疊了一層“核多性能強”的刻板buff,實際卻是空有更多小核,成為遊戲時的功耗累贅。銳龍7 9700X則剛好相反,8核16線程拿來打遊戲不多也不少,Zen5架構又是今年發佈的新架構,遊戲性能領先於去年發佈的i7 14700K,且能效比更佳,可謂是性能、能效雙贏的處理器。
其次,銳龍7 9700X的售價目前比i7 14700K便宜600塊錢,加上其功耗低、不挑內存的特點,在主板、散熱、內存上的選擇都可以隨便一點,能節省不少的平台開支。並且銳龍7 9700X採用的AM5接口主板至少會使用到2027年。以AMD兩年一更的產品迭代速度,現在選擇AMD的處理器,至少還能再升級一次處理器,未來的平台升級成本會降低許多。
從處理器的性能、功耗、價格、未來的升級拓展性等多個維度考慮,銳龍7 9700X都是比酷睿i7 14700K更有性價比的選擇。如果你需要一台遊戲主機來“宅”過這個假期,那AMD平台將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4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