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峽谷里悄然流行起了三排上分“永動機”套路,套路很簡單,白起+孫臏+楊玉環三人搭配,根本死不掉非常無解。有玩家是這樣形容峽谷永動機的,只要前期沒有天崩,拖到中後期三人組開始抱團,基本都能打!不僅操作簡單,強度還無解,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在排位中如何去使用這個陣容和如何去針對這個陣容。
陣容選擇:
白起+楊玉環+孫臏+裴擒虎(百里玄策等野核英雄)+射手。
解析:先說三排永動機組合白起+孫臏+楊玉環,這三位一起,都有回復效果。核心是白起恐怖的回血能力和孫臏的抬血能力以及楊玉環的拉扯能力。首先我們知道白起的被動反擊之鐮最多可以提升100點移動速度和80%的治療效果,搭配不死鳥之眼,相信大家都體會過一個殘血的白起一個治療回復接近5000血量的恐怖瞬間,而這一套組合,要的效果就是無限回復。
三人中,除了白起本身的血之迴響的恢復之外,核心孫臏二技能對白起來說簡直是神技,能夠完美化解對面的一波爆發,三人的一波團戰中,孫臏至少能夠釋放兩個二技能。另外就是楊玉環的大招,相當於又是一個治療,以及楊玉環的被動恢復,在白起身上是翻倍的效果
加上白起和孫臏帶的召喚師技能都是治療,相當於三個治療給白起使用,加上孫臏的兩個二技能,楊玉環的被動。最關鍵的是白起不需要藍條,而楊玉環和孫臏的出裝中都囊括了聖杯完美詮釋了什麼叫血條蹦迪,峽谷永動機。除了這三人之外,我們還需要選擇野核輸出,因為這三人僅憑白起和楊玉環的輸出是遠遠不足的。
所以我們需要野核英雄對敵方C位造成更大的威脅,射手來解決對手的前排難題。有永動機三人組在,能夠完美保證控制效果和團戰前排的持久堅挺。這一套陣容也是目前巔峰賽高端局盛行的打法,因為真的很難被克制,可能有的小夥伴就要說了,制裁夢魘不行嗎。制裁夢魘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孫臏的二技能是不受影響的,並且這麼多的恢復技能,小編大體算了一下,僅僅在白起身上恢復的血量就超過了一萬血量甚至接近兩萬有餘,夢魘制裁即使效果發揮,這一套陣容的強度也依舊強勢。
推薦出裝:
孫臏:極影+抵抗之靴(冷靜之靴)+聖杯(極寒風暴)+魔女斗篷+不祥徵兆+賢者之書(奔狼紋章)。
白起:抵抗之靴(影忍之足)+紅蓮斗篷+不死鳥之眼+不祥徵兆(極寒風暴)+暗影戰斧(暴烈之甲)+血魔之怒。
楊玉環:冷靜之靴+聖杯+巫術法杖+迴響之杖(賢者之書)+博學者之怒+虛無法杖(夢魘之牙,賢者的庇護)。
打法詳解:
前期:前期遵循常規打法既可,因為我們這一套陣容都不是前期英雄,在前期不僅在線上占不到便宜,還容易被入侵野區,所以這個時候孫臏要幫助楊玉環搶中路的線。之後提供好視野,幫助打野看守野區,中野輔聯動針對發育路做出一些動作。白起的對抗路基本是可以放任不管的。因為白起雖然單殺對手比較困難,但是也很難被單殺,也不容易被抓死。保障資源,
中期:中期就可以抱團打架了,在白起有三件裝備,鞋子+不死鳥之眼+紅蓮斗篷。楊玉環有三件裝備,冷靜之靴+聖杯+巫術法杖。此時楊玉環已經具備了不俗的輸出能力,白起也正是最強勢的時候,此時三人抱團打架非常強勢,配合打野在中期就可以進行兇悍的打法。而射手更多的是平穩發育,有隊友在搞事情,射手受到的威脅會小很多,快速積累經濟,迎接最後的團戰。
後期:五人抱團,團戰應該怎麼打。白起先手開團,孫臏在白起衝進敵人群的時候丟出一技能,隨後白起和孫臏的治療以及楊玉環的大招都要等到白起血量下降到警戒線(四分之一最為穩妥保險)的時候輪番使用技能,因為白起血量越少恢復效果越高。白起大招最好是交給敵方C位,配合打野拿下C位,就很容易打贏團戰了
如何克制:
1.Ban位和搶英雄,一般而言,如果大家想要杜絕這個永動機組合,直接把核心孫臏送上ban是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其次就是直接搶核心孫臏,甚至大家也可以打不過就加入!讓着三人組湊不到一起去,直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是有效克制手段
2.前期打出節奏,再強的組合也擋不住上萬的經濟差。天胡雞粗略的估算了一下,中期四千以內的經濟差,永動機組合都毫不畏懼。也就要求我們更大的滾雪球,前期抓住永動機組合弱點,入侵野區,多佔資源。在中期如果並沒有限制住對手,那麼盡量避免和永動機組合正麵糰戰,而是去針對被忽視的發育路。
3.英雄克制,總的來說,從英雄針對上很難有什麼起色,大家說的哪吒其實並不能起到好的限制效果,但是聊勝於無,削弱治療效果的作用也可以作為選擇。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從如何壓制上去考慮如何下手,中單建議玄策嬴政沈夢溪這一類前期壓制性強的英雄,半路可以選擇豬八戒,如果解決掉對面C位,面對三人組沒有爆發能力,豬八戒很難被解決掉。
總結:
總的來說,這個套路是很強的,根據玩家所言,目前在巔峰賽2000分的對局中,勝率也能達到75%。小夥伴們還是需要和同伴一起開黑才能打出更好的效果,最後祝大家早日上分上王者~
原創文章,作者:電競圈速報,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3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