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介紹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 沙里特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系統性分析和綜合各種複雜對立因素的數學方法。
AHP法的基本思想是:對於一個複雜的問題或決策,在分解為若干個具有層次結構的因素因子之後,採用數學和邏輯方法對各個因素進行分析,得出權重或得分,最後進行綜合評價。
二、算法詳解
AHP法的基本公式是:
A x W = λ x W
A表示因素間的關係矩陣,W表示待求的判斷矩陣,λ表示特徵向量,也就是權向量。具體求解過程如下:
1、建立判斷矩陣W。以判斷A和B哪個更重要為例,首先設定一組值比如A比B更重要則設W[1][2] = 3,B比A更重要則設W[2][1] = 1/3,對角線上的值都為1。
1 3 5 W = 1/3 1 2 1/5 1/2 1
2、計算判斷矩陣W的特徵向量λ。通過求解特徵方程(A-λI)x=0,得到λ1=3.15, λ2=0.11, λ3=0.02,將其標準化得到:
0.732 λ = 0.261 0.054
3、計算權重向量W。將判斷矩陣W的每一行或每一列的元素相加併除以元素個數得到:
0.512 W = 0.307 0.181
4、進行一致性檢驗。通過計算隨機一致性指標RI與一致性比例CR,並將CR與預設的閾值比較,以判斷判斷矩陣W的可信度。
三、應用領域
層次分析法可以應用於決策分析、工程設計、投資規劃、市場研究、科學研究等領域。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在制定一個旅遊計劃時,需要考慮各個景點之間的重要程度和遊玩時間。可以將每個景點作為因素,判斷矩陣W表示每個景點之間的重要程度以及遊玩時間的長短,通過AHP方法計算出每個景點的權重值從而制定出最佳旅遊計劃。
四、優缺點
AHP法的優點在於可以處理複雜對立因素的決策問題,可以得到相對可靠的決策結果。同時,算法簡單易懂,適用範圍廣泛。
但是,AHP法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需要人為設定判斷矩陣W的值,存在主觀性;同時,在實際操作中,一致性檢驗的部分也容易出現錯誤。
五、總結
層次分析法公式是複雜問題決策分析的一種常用方法,通過建立判斷矩陣、計算特徵向量、權重向量,得到最終的決策結果。應用廣泛,但需要注意算法的局限性以及一致性檢驗的重要性。
原創文章,作者:GWDOG,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3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