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度識別檢驗是什麼
過度識別檢驗(Overidentification test)是一種用於檢驗經濟學模型中各個變量和參數是否顯著的檢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檢驗模型是否存在過度擬合。在經濟學中,模型擬合的好壞不僅與其擬合度有關,還需要考慮過度擬合是否導致模型失效。因此,過度識別檢驗可以幫助我們評估模型是否可靠,並找到需要優化的方面。
二、過度識別檢驗固定效應模型
過度識別檢驗在固定效應(Fixed Effects)模型中尤為重要。固定效應模型中常常會用到時間固定效應和個體固定效應,而在這種情況下,模型中的常數項會被固定在時間和個體上,因而無法進行擬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或工具變量法(IV)等方法,而過度識別檢驗就可以用於檢驗這些方法是否有效。
三、過度識別檢驗原假設
過度識別檢驗的原假設是模型正確,未被過度擬合。而備擇假設則是模型被過度擬合,存在一些不適當的變量或參數。如果備擇假設被證明,我們需要重新評估模型,並找到可能的優化方案。
四、過度識別檢驗的步驟
過度識別檢驗的步驟如下:
- 根據模型設定外生變量,即工具變量,其中必須有一個顯著作用於內生變量。
- 用外生變量代替內生變量,估計模型。
- 用IV命令檢驗工具變量是否有效。
- 用OIT命令進行過度識別檢驗。
五、過度識別檢驗stata命令
ivregress 2sls Y (X = Z)
其中,Y代表因變量,X代表內生變量,Z代表外生變量。按照以上命令設置後,運用stata的IV回歸命令ivregress2sls, 加入外生變量,即可進行模型估計。
六、過度識別檢驗結果怎麼看
在stata中進行過度識別檢驗後,展示的主要是三個結果,即Sargan檢驗、Hansen-J檢驗和C檢驗。其中Sargan檢驗和Hansen-J檢驗其實是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檢驗,主要檢驗模型是否被過度擬合;而C檢驗則是對異質性的檢驗,也就是模型是否存在異方差,但在一般情況下不太重要。
七、過度識別檢驗的原理
過度識別檢驗的原理是使用工具變量代替內生變量,通過估計殘差,來檢驗工具變量對模型是否具有顯著作用。如果工具變量的作用是顯著的,那麼我們就可以確認模型是可靠的。當然,即使模型可靠,也不能保證其預測結果一定準確,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
八、過度識別檢驗命令
oittest
oittest命令是stata中用於進行過度識別檢驗的命令。在命令中需要指定工具變量和內生變量,命令會輸出諸如「Model is not overidentified」的結果。
九、過度識別檢驗c統計
過度識別檢驗中的C統計可以用於檢驗異質性和聚類(clustering)。異質性指的是異方差的情況,而聚類則是觀察樣本數量的影響。C統計在聚類的情況下不是很重要,但在檢驗異質性的情況下非常有用。
十、過度識別檢驗p值怎麼看
在stata中進行過度識別檢驗後,輸出的結果中會有一個p值,用於檢驗模型是否被過度擬合。如果p值較小,說明模型不穩定,需要重新估計參數;如果p值較大,說明模型擬合的較好。當然,p值的選擇也需要結合具體情況。
原創文章,作者:MKKKH,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3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