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mysql數據庫查詢問題
原因是數據庫的數據後面有不可見字符(例如空格、製表、回車等),用下面的語句可以驗證:
SELECT CONCAT(‘[‘,c,’]’),LENGTH(c) FROM abcd
這個語句對字段C的前後添加[]顯示,如果有空格可能會顯示出來,同時顯示c的長度,如果比你看見的多,肯定有問題。
你的數據庫需要使用下面的語句來修復:
UPDATE abcd SET c=TRIM(c)
系統崩潰後,關於MYSQL恢複數據庫的問題!求救啊!
MySQL 在崩潰恢復時,會遍歷打開所有 ibd 文件的 header page 驗證數據字典的準確性,如果 MySQL 中包含了大量表,這個校驗過程就會比較耗時。 MySQL 下崩潰恢復確實和表數量有關,表總數越大,崩潰恢復時間越長。另外磁盤 IOPS 也會影響崩潰恢復時間,像這裡開發庫的 HDD IOPS 較低,因此面對大量的表空間,校驗速度就非常緩慢。另外一個發現,MySQL 8 下正常啟用時居然也會進行表空間校驗,而故障恢復時則會額外再進行一次表空間校驗,等於校驗了 2 遍。不過 MySQL 8.0 里多了一個特性,即表數量超過 5W 時,會啟用多線程掃描,加快表空間校驗過程。
如何跳過校驗MySQL 5.7 下有方法可以跳過崩潰恢復時的表空間校驗過程嘛?查閱了資料,方法主要有兩種:
1. 配置 innodb_force_recovery可以使 srv_force_recovery != 0 ,那麼 validate = false,即可以跳過表空間校驗。實際測試的時候設置 innodb_force_recovery =1,也就是強制恢復跳過壞頁,就可以跳過校驗,然後重啟就是正常啟動了。通過這種臨時方式可以避免崩潰恢復後非常耗時的表空間校驗過程,快速啟動 MySQL,個人目前暫時未發現有什麼隱患。2. 使用共享表空間替代獨立表空間這樣就不需要打開 N 個 ibd 文件了,只需要打開一個 ibdata 文件即可,大大節省了校驗時間。自從聽了姜老師講過使用共享表空間替代獨立表空間解決 drop 大表時性能抖動的原理後,感覺共享表空間在很多業務環境下,反而更有優勢。
臨時冒出另外一種解決想法,即用 GDB 調試崩潰恢復,通過臨時修改 validate 變量值讓 MySQL 跳過表空間驗證過程,然後讓 MySQL 正常關閉,重新啟動就可以正常啟動了。但是實際測試發現,如果以 debug 模式運行,確實可以臨時修改 validate 變量,跳過表空間驗證過程,但是 debug 模式下代碼運行效率大打折扣,反而耗時更長。而以非 debug 模式運行,則無法修改 validate 變量,想法破滅。
mysql 數據庫問題
確認你的數據庫xianhuayuding下面的xian表是否存在。
一般的數據庫,postgradsql或SqlServer什麼的都有庫.表
那個就是這樣報錯的原因,仔細檢查即可。
原創文章,作者:QBXXB,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