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着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在傳播信息時所表現出來的迅速性、靈活性、互動性,給重大新聞事件全方位、多角度報道提供了更多方式。如何挖掘新媒體在重大新聞事件宣傳中的潛力,成為時代課題。本文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慶典宣傳為例,着重從精準策劃、靈活組織、集團作戰、表現方式等方面進行思考,以期為重大新聞事件宣傳提供借鑒啟示。
關鍵詞:精準策劃;獨家新聞;集團作戰;創新報道方式
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伴隨着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改變了新聞傳播的格局,給重大新聞事件宣傳帶來機遇和挑戰。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慶典報道中,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新媒體平台「學習軍團」在閱讀量方面,取得了不少「十萬級」「百萬級」現象,特別是《凌晨4點,記者抵達戰位後的第一組鏡頭》這條系列報道中的第一條微信發出後,閱讀量很快達到了「10萬+」。一條普通微信閱讀量能迅速突破10萬,這充分說明新媒體在重大新聞事件宣傳中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明顯,新媒體在重大新聞事件中照樣可以有大作為。這次成功宣傳,給我們今後用好新媒體平台,發揮新媒體在做好重大新聞事件宣傳報道中的作用帶來深刻啟示。
一、精準策劃是新媒體成功報道重大新聞事件的前提
新聞策劃是采編人員對新聞業務活動進行有創意的謀劃與設計,目的是更好地配置和運用新聞資源,使報道更具特色,取得更佳的傳播效果。新聞策劃要具有超前性、貼近性、靈活性。策劃對於傳統媒體報道重大新聞事件至關重要,對於新媒體同樣重要。這次閱兵慶典,從國際到國內,中央到地方,各家媒體都使出渾身解數,從預熱報道到當天的慶典報道都做了大量功課。「學習軍團」也在國慶報道中傾注了大量精力,就在採訪慶典報道前一天,采編人員一起研究當天報道細節,大家集思廣益,按照時間節點,一個節點研究一個報道主題。當天,全體採訪記者在各自點位,圍繞每個節點、每個主題,從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用不同視角,快速採集來自一線的現場報道,時效性、新聞性、現場性、獨家性極強,許多照片都冒着「熱氣」,以現場感、細節情節感取勝,在新媒體宣傳上一炮打響。
回顧這次成功戰役,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得益於超前策劃、創新策劃、精準策劃。整個報道始終圍繞大閱兵進程和時間節點開展,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往後推,每個時間點閱兵場在幹什麼,每個記者要幹什麼,大家心中十分清晰、明確,到位後集中精力圍繞這個主題去找場景拍畫面,開口小、落點實,記者也很好操作,後方編輯也很好處理。前方後方團結一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啟示我們,今後搞好重大新聞事件的新媒體報道,必須要有深入細緻的精準策劃,通過新聞策劃增加新聞的廣度和深度,增強新聞可讀性。
二、搶奪獨家新聞是新媒體成功報道重大新聞事件的根本
全媒體時代,搶奪獨家新聞是媒體競爭的最大、最核心資源。獨家新聞的核心在「獨」。所謂「獨」,也就是人無我有。獨家新聞應該包括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時效上的領先一步;二是內容上的與眾不同;三是角度上的獨闢蹊徑。在全媒體時代,獨家新聞面臨著內涵和外延的不斷變化;獨家新聞越來越成為一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在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日益發達,媒體競爭十分激烈的今天,受眾對獨家新聞的關注點已經從最初的時效性、唯一性、新鮮性轉向新聞報道本身所具有的深刻性、獨特性、創新性,新聞的內在價值越來越成為獨家新聞的重要內涵。因此,在重大新聞事件報道的宣傳活動中,新聞媒體之間展開的所謂獨家報道,更多是以同源的新聞事件本身為藍本、為背景,寫出別人沒有寫出的獨特角度、獨特見解、獨特思考、深刻解讀和全面剖析。
因此,像國慶慶典這樣的重大新聞事件,各家媒體同台競技,容易出現同質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靠抓獨家新聞來取勝,而不能僅僅依賴於記者的正常採訪寫作,它已經突破了記者采寫新聞的範疇,延伸到記者采寫工作之前的新聞策劃及記者采寫工作之後的後期編輯等宏觀編輯領域,成為新聞媒體的一個整體工程。這次「學習軍團」在國慶當天凌晨4點多發佈的第一條記者到達戰位的微信—《凌晨4時,記者抵達戰位後的第一組鏡頭》,之所以能刷屏、能達到「十萬+」,微博更是達到「百萬+」,核心是抓到了別人沒有採訪到、拍攝到的獨特視角,搶到了獨家新聞,先聲奪人,不論在內容上、時效上都贏得了先機,搶佔了頭籌,回應了這次閱兵慶典開啟前夕人們對相關信息的熱切期盼。
這充分說明,搞好任何一項重大新聞事件報道,必須在搶佔獨家新聞上下功夫,同時必須要先聲奪人。從這組報道來看,記者在凌晨4點多發稿,而此時其他各路媒體記者大多都還在前往天安門廣場的路上。有的媒體同行說,凌晨4點多發稿可能沒人看,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實踐證明,只要是獨家新聞,什麼時候都有受眾。這也啟示我們,雖然重大新聞事件報道的媒體很多、方式方法很多,但核心是我們要抓住獨家新聞並搶佔獨家發聲的先機;重大新聞事件發稿時間安排上,可以不拘一格,什麼時間、什麼內容都有受眾,只是需要我們有準確的判斷能力。
三、集團作戰是新媒體成功報道重大新聞事件的關鍵
重大主題報道往往都是戰役性報道,僅靠單打獨鬥、單兵作戰、單線奮戰很難達到精品化要求,需要集體智慧、整體策劃、全體出動,整合各方面報道資源。因此,要把重大主題報道打造成精品,必須要分發揮團隊整體優勢。
因為,有些重大新聞事件和突發事件,作為一個「點」的記者,很難了解「面」上的情況,帶有局限性。重大新聞事件如何做到全方位、立體化報道,就需要派出多路記者,各有側重,有的側重攝影,有的側重現場,有的側重調查,有的注重宏觀;既要有「狙擊手」,強調殺傷力、打要害,又要有「機槍手」,強調了解全局、體現高度。
這次「學習軍團」閱兵慶典報道成功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發揮一線軍事記者集團作戰資源優勢,舉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時政部全部之力,發揮記者分佈廣泛、佔據不同要點的重要資源優勢,達到整體作戰的集團效應和優勢。每個節點同一個主題,大家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從不同角度去拍攝,組織到一起就呈現出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畫面,從空中到地面,從主席台到各點位,這種集團式作戰達到了立體高效的效果。
變平面單一式新聞為縱向立體式新聞是這次宣傳的一大亮點,單靠一個記者的力量,無法從宏觀上把握這種大規模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整合。這種立體的多方位多層次的報道正是在事先精心策劃的基礎上,各路記者集團作戰實現的。此次報道啟示我們,今後重大突發事件、重大社會事件報道一定要從傳統的單兵作戰思維中走出來,在關鍵環節、關鍵戰役採用集團作戰是一項效果明顯的報道樣式。
四、創新方式方法是新媒體成功報道重大新聞事件的法寶
移動時代,人們的閱讀行為和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紙質閱讀轉變為電子閱讀,特別是圖書和報刊的閱讀,已經漸漸讓位於屏幕上的閱讀。如何藉助技術創新傳播形式、傳播渠道和傳播場景,讓內容抵達用戶並被接受,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傳播形態多元性成了新技術驅動下新媒體提升影響力的現實需求,而圖片化、可視化漸漸成為多元性中的最佳選擇。這次閱兵報道就是體現在碎片化閱讀和視覺體驗成為主流需求的移動新聞時代條件下,使用圖片、短視頻報道的方式,讓用戶輕鬆滑動手指即刻獲取信息,贏得了受眾的認可。
這次報道成功還說明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除了傳統的文字報道外,通過圖片報道、視頻報道也是一個很好的報道樣式。每名記者通過一部手機,現場拍、現場發,用圖片說話,視覺衝擊力很強。同時,後方直接編輯,中間環節少,達到了快采快編快發的目的。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在電視直播、網絡直播、手機直播的激烈競爭情況下,如何用最簡單最直接最搶眼的方式贏得受眾十分關鍵。這次「學習軍團」用圖片報道形式,簡潔明快、效果直觀。
當前,我們生活在信息傳播的「視覺化」「圖像化」時代,為圖片故事的傳播提供了更廣泛的渠道和載體。文字記者探索用圖片講故事、用鏡頭做深度報道應當是一個新的嘗試。這次閱兵用圖片形式來搞報道,也就順應了這一要求,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