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高速發展的特斯拉就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不論是公司整體的動向還是馬斯克個人的動作,都會引發一片動蕩。在資本市場中,在每次特斯拉公布財報之前,更是會引發空頭和多頭一同期待的奇特場景。
另外,特斯拉在12個月內飆升700%的股價也同樣吸引眾多做空機構蜂擁而至,只不過做空機構的每一次出手,對於特斯拉都像是小打小鬧,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但是在最近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之後,特斯拉卻因為業績表現使其股價在當日跌超7%。

表現並不差的財報
奇怪的是,整體來看特斯拉在四季度的表現並不是很差。根據財報可知,特斯拉第四季度的總營收為107.4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73.84億美元相比增長了46%。
具體來看,來自於汽車業務的總營收為93.14億美元,來自於發電和儲能業務的營收為7.52億美元,來自於服務及其他業務的營收為6.78億美元,三項業務較之去年同期都出現了不錯的增長幅度。
比如貢獻了絕大部分營收的汽車業務。比去年同期的63.68億美元增長了46%。這主要是因為特斯拉在四季度的汽車交付量又有了新突破,根據公布的數據,四季度特斯拉共計交付了18.07萬輛汽車。
這種交付量的不錯表現,讓特斯拉在2020年的總交付量達到49.955萬輛,雖然距離馬斯克定下的50萬年交付量只有450輛的差距,但是卻足以說明特斯拉在汽車銷量上的能力。
而且汽車交付量的不錯成績,也同樣會為特斯拉帶來一些其他方面的利益,比如信貸收入。根據財報可知,四季度特斯拉的信貸收入有4.01億美元,而且在此之前的每個季度這項收入都不低,這也讓外界一直調侃特斯拉是「不靠賣車掙錢的車企」。
這項收入主要是通過向非新能源車企售賣能源指標得來的,特斯拉的汽車銷量越高,自己手裡的積分也越高,這項收入也會越高。而且通過賣積分得來的收入幾乎是純利潤,也會對特斯拉的凈利潤表現有所助力。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特斯拉四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70億美元,這一業績好於去年同期的1.05億美元。同時這也讓特斯拉實現了連續六個季度的盈利,喜提第一個盈利年。
特斯拉不再是「優等生」了?
如此看來特斯拉四季度的財報並不算差,但是為何在財報公布之後其股價會出現下跌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外界對特斯拉的期待值過於高,導致了理想和現實的落差過大。
雖然外界對特斯拉的質疑聲量一直不小,但是特斯拉卻每次都能用財報完美回擊,也讓預測機構們一直對「優等生」特斯拉抱有較高的期待值。然而這一次,表現本應該繼續優秀的「優等生」特斯拉,卻讓預測機構們大跌眼鏡。
首先是特斯拉在凈利潤方面的表現。雖然有着幾乎等於純利潤且數額不小的信貸收入,但是四季度2.7億美元的凈利潤,遠遠低於市場預期的7.63億美元,2020年全年凈利潤為7.21億美元,而市場的預期則為12.72億美元,還有43%的差距。
這種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自然不會讓市場和投資者滿意,而股價也在財報公布之後出現連續下跌,截止1月29日收盤,特斯拉每股報價只有793.53美元,市值也跌出8000億美元的門檻,降至7522億美元。
其次是在未來年交付量上的不確定。在四季度財報之中,特斯拉沒有再像去年一年給出明確的交付數額,而是給出了交付量年複合增長率50%的模糊說法,這種在交付量上的不確定,也讓外部市場和投資者對特斯拉的支持態度有了一定的動搖。
畢竟在2020年汽車行業的整體大環境都不好的情況下,特斯拉依舊可以完成馬斯克定下的50萬年交付任務,而如今模稜兩可的交付量預計,市場定然不會買賬。
「降價刀法」滿是問題
然而不論是交付量還是凈利潤,影響這兩方面表現的卻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降價。
特斯拉的降價力度有多大呢?頂起銷量半邊天的Model 3在2019年8月進入國內市場時的售價為36.39萬元,如今官網的售價也只有24.99萬元,兩年不到的時間降價11.4萬元。而在今年開年的第一天,特斯拉就宣布Model Y的價格下調16.5萬元,如今售價33.99萬元。
按照常理來說,汽車的銷量上去之後成本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企業可以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實現降價來刺激銷量,從而進一步壓低成本。但是對於特斯拉而言,如此大力度的降價所帶來的的負面影響,特斯拉能承受得住嗎?
首先是毛利方面的問題。汽車售價在持續下降,但是成本的壓縮卻比較緩慢,此消彼長之下特斯拉的盈利空間就進一步被壓縮,導致毛利方面的下滑。根據財報顯示,特斯拉在去年三季度的毛利率為23.5%,而四季度的毛利率卻只有19.2%,首次降至20%以下,為去年全年中的最低水平。
而且特斯拉的產品結構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從高端的Model SModel X向中端的Model 3Model Y轉型。在全面降價的大前提下,特斯拉將重點放在較為便宜的產品上,無疑會進一步壓縮盈利空間。
其次是老用戶方面的問題。特斯拉產品的持續下降,雖然讓新車主們享受到了實惠,但那些老用戶卻因為一次次降價而倍感寒心,甚至有的老車主已經走上了維權的道路,這對於特斯拉未來的發展也會造成一定的阻礙。
最後是產品質量的問題。降價會刺激銷量的上升,從而對特斯拉的產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雖然如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追求產能的路上,質量更是需要注意的一個重點。比如一直伴隨特斯拉左右的產品質量問題,如果不多加重視,那將會對特斯拉未來的發展埋下十分嚴重的隱患。
特斯拉降無可降
如今因為降價出現的種種問題,讓特斯拉的降價之路越來越窄,最終的特斯拉也會降無可降。
不可否認的是,特斯拉的「降價刀法」為其搶佔電動汽車市場做出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也讓奮力追趕特斯拉的理想、小鵬、蔚來等新勢力們倍感壓力。而且特斯拉憑藉其較為領先的科技實力,也在不斷抬高着電動汽車行業的整體水品。
作為前期搶佔市場、培養用戶這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辦法,然而降價並不是一個可以長期依靠的手段,之後的長期博弈之中還是要回歸到產品的本質。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消費體驗都是特斯拉需要長期關注的重點。
比如特斯拉可以加重FSD的普及。用戶服務作為電動汽車企業除了賣車之外一個新的營收增長點,未來的想像空間同樣巨大。這主要是因為電動汽車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互聯網屬性,並且用戶服務也可以進一步挖掘老車主的價值,為企業帶來業績的增長。
但是如今FSD在國內市場中的認可率依舊不高,如何提高國內消費者對FSD的認可度特斯拉也許需要好好思考一番,這也許會讓瘋狂降價中的特斯拉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
曾經的「鯰魚」如今已經成為「鯊魚」,特斯拉優異的表現整個市場都有目共睹,但是如今與市場預期相去甚遠的財報表現,似乎已經成為特斯拉降價路上的警鐘,而這也讓特斯拉未來的發展更加如履薄冰。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4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