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成為了最新的風口,李佳琪、薇婭成為行走的流量包。他們一場直播帶貨的提成就足夠在一線城市買一套房。高收入的誘惑,讓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前赴後繼。
今天爪爺就給你們好好的聊一聊,直播KOL們背後的那些事兒,給你們講講這些KOL們,到底是如何變現的。

黃薇,一個來自安徽女孩。大家更熟悉她另外一個名字,薇婭。人們總是在談及李佳琪的時候,才會說起薇婭,這個淘寶第一主播。
作為薇婭騎士的我,毫不誇張的說,在任何一個平台,敢自稱是「帶貨女王」的KOL,在薇婭面前,都會被秒成渣渣。
來看一下薇婭創造的記錄:
單場(5小時)最高銷售額:1.5億
單件商品最高銷量:65萬件
單件商品最高銷售額:2700萬
2018售賣商品總額:27億
所有的人只知道薇婭很能帶貨,但沒有人真正了解她過去的經歷。

18歲的薇婭經安徽衛視主持人劉剛邀請,參加了《超級偶像》比賽,獲得了冠軍,簽了環球唱片,成為了一名藝人。
簽約後,在環球唱片的工作就是每天整理藝人的資料,給網站發郵件,有藝人的通告就跟着一起。後來又轉簽到一個熟人的公司,組了一個韓國女團,每天辛苦排練,唱歌。後來因為合約問題,很多東西都做不了。
在那個圈子裡,一直被人支配,被比較,被各種攀比的價值觀籠罩。薇婭很沒有安全感,特別累。

於是薇婭開始做線下開服裝店。2003年,她在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開了第一家服裝店,生意還不錯,是周圍幾個檔口生意最好的。
2008年北京奧運會物流不暢通,薇婭和她的表姐去了西安。從一家只有十幾平的小店擴展到了七家實體店,並且全部盈利。

2012年她和老公董海鋒決定從線上轉到線下,從西安搬到廣州。這個決定是巨大的。那個時候,薇婭的女兒剛剛出生,她要面對的是放棄現有的一切,重新開闢一條新的路。一旦開始,就沒有退路。
剛開始做天貓時什麼都不懂,前兩年一直在虧錢。在2014年的時候開始出現好轉。
那年「雙十一」被淘寶放到了「雙十一」主會場,賣了1000萬,結果虧了600萬。那麼大的流量進來以後,供貨量承接不了,只有趕貨,一趕貨,品控就控制不了。最後,薇婭賣了兩套房子補虧損。

2016年5月,薇婭收到淘小二的電話,邀請她開直播。她的第一場直播是用手機開始的,畫質很粗糙。那時她主要是直播帶貨,什麼商品都賣過,只為獲得淘寶直播給的免費流量,獲得更多曝光。
一直到2017年薇婭為一家零粉絲的皮草店做直播,一夜之間賣了7000萬。這一次以後,薇婭才真正讓大家認識。她也真正開始做直播電商。

李佳琦月入7位數、薇婭一年收入3000萬。網紅直播們近身價三級跳,年收入動輒幾十萬元、上百萬元。
你們只看到他們的收入,卻不知道,他們背後的辛苦。薇婭能夠從眾多淘寶主播中脫穎而出,是靠着超乎常人的勤奮和堅持。

下午三四點上班,凌晨結束直播。當大部分工作人員下班後,她可能還要與小團隊進行直播復盤、新品對接,與供應商談產品及合作需求。
事事躬親,這是薇婭的風格。
從選品、試用,到直播、督促優惠落實,每個環節,她都要確保真實、安全、好用且貼近粉絲需求。唯一的辦法,就是直接參与。

長時間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成為常態;甚至直播話說太多會缺氧,直接買了一個氧氣瓶,下播後要先吸氧來恢復常態。
也許你會說,既然拿着這麼高的收入,那辛苦點也是應該的。是的,爪爺也是這麼說,但是你不知道,還有很多人,即使這麼努力,收穫也只有百分之一。看這篇文章的你,有可能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目前淘寶主播人數越來越多,相應的競爭也越來越大。雖然淘寶直播平台對整個平台進行了相應的欄目切分,但每個欄目下的競爭依然非常激烈。
而且目前直播行業呈現「啞鈴化」分化,職業主播帶貨能力二八分化嚴重。頭部KOL主播粉絲多,帶貨能力強,腰部的成長性KOL主播較為缺失,新興KOL數據龐大,人均帶貨能力卻相對低。
用一句話來總結直播電商的主播結構,就是極少數的頂級主播和絕大多數的底部主播,中部是塌陷的。
那麼這些主播到底是怎麼來獲得收入來源的?
這是你們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大家最好奇的問題。
其實淘寶主播收入由直播收入和線下商業廣告構成。
直播收入主要來自兩部分:
➡CPS結算:網紅圈機構+主播:70%,淘寶平台20%,阿里媽媽技術費:10%
➡阿里V任務
➡網紅圈機構負責幫助主播對接商家:談判、策劃、接CPS和V任務,主播只需要負責直播內容即可,省心省力,但是機構會抽成。
➡商業廣告:網紅圈提供給乙方綜藝節目、新聞宣傳、廣告代言、影視劇及平面拍攝、衍生品開發等相關工作機會,相應的收入分成按約定比例分配。
➡淘寶系統是每月20號進行結算。
爪爺今天給你們好好科普一下【CPS和阿里V任務通告】這兩種變現方式。
淘寶客簡稱CPS,屬於效果類營銷推廣,是按照實際的交易完成(買家確認收貨)作為計費依據的
淘寶客支持按單個商品和店鋪的推廣形式,可以針對某個商品和店鋪設定推廣傭金。
傭金可以在一定範圍內任意調整,較高的傭金設置將會受到更多推廣者的青睞。具體傭金設置從交易額中扣除。
淘寶客怎麼來做?
他們在淘寶聯盟中找到賣家發佈的產品,並且推廣出去,當有買家通過自己的推廣鏈接成交後,就能夠賺到賣家所提供的傭金(其中一部分需要作為推廣平台的服務費)
阿里V任務通告變現
阿里V任務是阿里官方任務交易平台幫商家解決創作者合作需求,提供創作者按任務與商家進行合作的變現方式。
創作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定價,並且按照商家的任務要求完成內容創作、推送到渠道(一期以微淘為主),並通過任務平台完成任務交付。任務完成後,創作者可以從商家處獲取約定的任務酬勞。
目前市面上的直播不斷刷新紀錄的數據背後,有哪些模式?
➡主流模式:大多數主播的選擇、能夠貢獻大量的GMV
➡秒殺模式:主播憑流量優勢獲得對品牌商的議價能力,低價回饋粉絲,例如:薇婭
➡達人模式:在某個領域積累專業知識,成為消費KOL,例如:李佳琦
➡店鋪直播:主播對店鋪在售產品逐一介紹,依靠商品引起觀眾互動
➡基地走播模式:供應鏈構建直播基地,主播去基地開直播
➡產地直播模式:農產品為主,主播到產地直播,高性價比
➡海外代購模式:主播在海外給粉絲導購,商品隨鏡頭變化
以上這些模式,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看到過,或者了解過。一場直播,怎麼就能讓粉絲們立馬掏腰包,爭相購買呢?
直播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直觀,具備即時性和刺激性。一切都是臨場發揮,及時性的傳播內容,符合我們內心期盼,糾結,刺激的心理。給予我們不同的視覺體驗。給予觀看者一種陪伴感,滿足了人的社交需求。
另外一個就是能夠粉絲能夠和商家進行實時的雙向互動,你有什麼問題,當場就可以回答你。你也能夠讓主播實時的為你介紹親身體驗的效果,回答你的疑慮,然後再確定買不買。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風險。對於直播行業從業者來說更是如此。
在這裡,爪爺也要好心提醒一下各位對主播工作充滿熱情的小夥伴們;品牌直播圖銷量,主播帶貨要流量。
直播行業,流量是關鍵,同時商家的貨品質量過硬也是你對粉絲最大的保證。
注意!!!:淘寶直播行業目前總的來說還不規範。10月份一則關於「網紅也得持證上崗」的假消息讓太多直播紅人被一些培訓機構騙了。經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官方證明,直播領域不存在從業准入門檻或「持證上崗」的情況。
各位小夥伴們對各類主播培訓、考試信息要理性判斷,避免上當受騙。
以上內容就是爪爺對直播KOL背後的那些事兒的深度揭秘,為了你們,我也是操碎了心。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