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無損音樂,我們通常能看到以下言論:

無損音樂是什麼?
數字化時代,通常將音頻信號數字化,以便存儲和隨時聆聽,音頻壓縮技術由此誕生。
簡單來說,音頻壓縮的過程就是:原始音頻的模擬信號→確立採樣率→採集採樣點→轉變為數字信號→存儲
而在音頻壓縮領域,有兩種壓縮方式,分別是有損壓縮和無損壓縮。
無損與有損的區別是?
有損、無損的區別主要在於壓縮過程中,對音頻的採樣頻率不同。
採樣頻率(khz):錄音設備在一秒鐘內對聲音信號的採樣次數。
一般,常用的採樣頻率有以下四種:
5kHz,僅能達到人們講話的聲音質量。
11kHz,是播放小段聲音的最低標準,是CD音質的四分之一。
22kHz,可以達到CD音質的一半,是大多數音頻文件常用的採樣率。
44kHz,是標準的CD音質,可以達到很好的聽覺效果。
採樣頻率數值越大,解析度就越高,錄製和回放的聲音就越真實。
便於更好的理解,我們可以將採樣率與圖片的分辨率做對比:
圖片:分辨率越高,圖片越高清,視覺效果更好
音頻:採樣率越高,聲音越真實,歌曲在聽感上越順滑清晰

人人都比較傾向於看第二張高清圖,以便可以看到更多更真實的細節,這也就是大多數人追求無損音質的原因。
如何簡單的辨別無損?
1. 小白的方法:看屬性
常見的有損壓縮格式有:MP3、WMA,大小一般在10mb以下
常見的無損格式有:APE、FLAC、TTA、TAK,大小一般超過10mb

2. 進階的方法:看聲譜圖
大多數音頻的採樣率為22.1khz,此採樣率下的音頻可以達到CD音質的一般,在聲譜圖中的展現就是:在22.1khz處出現「一刀切」的現象,22.1khz以上的高頻部分全部損失。

酷狗音樂、QQ音樂、網易雲音樂……哪家才有真無損,大家可以參照以上小方法,親自進行測試歐。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