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生活垃圾已經構成嚴重的環境問題,部分歸因於從當地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產生。這些廢水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威脅。在垃圾填埋場處理的一噸固體廢物,產生約0.2立方米的垃圾滲濾液,其中含有各種有毒或難降解污染物,對周邊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
垃圾滲濾液處理作為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難點問題之一,備受環境主管監督部門、環衛業主單位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關注。但是,種種原因造成當前我國滲濾液處理出現各種問題,部分設施落後或不適而幾近廢棄,部分設施運管不力而瀕臨癱瘓,部分項目建設進度滯後而造成「環境欠賬」,形勢不容樂觀。
我國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發展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對改善自然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例如,滲濾液處理率偏低,脫氮問題仍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滲濾液處理工程能耗偏高、二次污染問題沒能得到足夠重視,新設備及新技術推廣、應用進展緩慢。今後滲濾液處理的發展方嚮應為提高滲濾液處理率、節省能耗、研發新工藝。
經過近十幾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建成了數百座垃圾滲濾液處理項目,對改善自然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大多數滲濾液處理工程仍存在許多問題,如濃縮液問題至今仍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大多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給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帶來安全隱患。高昂的運行成本給地方財政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二次污染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滲濾液總的處理能力低於滲濾液實際產生量,致使一部分滲濾液得不到有效處理,已經運行的滲濾液處理工程能耗普遍偏高,現有的處理工藝仍存在許多問題,今後滲濾液處理的發展方向是:提高滲濾液處理率、節省能耗、研發新工藝。
我國每年產生固體廢物約50億噸,其中危險廢物4000萬噸,填埋是其主要處置方式。多年來存量垃圾達到60-80億噸,據統計每年會產生含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滲濾液2000多萬噸。而這些填埋場中非正規填埋比例極高,存在場底防滲、滲濾液處理、日常覆蓋不達標等問題,80%以上會有不同程度滲漏,對周邊土壤地下水、居民飲水、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造成巨大風險。如何防控和修復填埋場地下水污染成為我國環境污染防治、保障人體健康的一項重要而急迫的工作。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