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信息流
信息流是眾多種類媒體類型的其中之一。
其目的是獲客、更多用戶使用。獲客,通過開拓新渠道可得到;更多用戶,通過開拓、管理現有渠道可得到。
渠道策略是為了將客戶轉化為營收。
渠道分析視為了整合渠道資源實現渠道的高收益率。
渠道、策略、產品、客群,前端渠道和後端運營,不能割裂開來,而是俱為一體看待,通盤考慮。
信息流:關於Feed這個詞,挺有意思,vt.喂飼養……;供給,使……滿足
過去,人在找信息,現在,信息找人。
關鍵點:算法
朋友的狀態更新,朋友們最近看了些什麼,重要新聞推送。
關鍵是,這些內容中夾雜不少原生廣告或軟文。對用戶行為習慣的分析,從而做的智能推薦。
二、渠道推廣策略–策劃案
1.專人專責。策劃案主題、目標客群、執行渠道、方案開始執行時間和結束時間、預期達到的效果等信息,需要知情。
2.渠道推廣策略,要和運營端一起,通盤考慮。前端出方案,要考慮到後端執行問題。渠道推廣的方案,是為了更好獲客,進而產生營收,所以必須考慮到後端產品運營。
三、指標體系
1.數據獲取
1)推廣賬戶以往數據畫像,如果是有過推廣賬戶數據的,可以根據後台的人群畫像數據分析。
2)百度指數搜索行業大詞,如果是沒有以往推廣數據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如百度指數工具來分析。
比如在線教育、互聯網教育等,可以多換幾個相關關鍵詞。可以打開百度指數直接搜索「房地產」,看一下人群畫像,如地區、年齡、性別、興趣等。
3)找一線銷售或客服了解客戶情況,銷售是最了解客戶情況的,比如性別、年齡、職業等。
4)中國知網上有很多關於信息流廣告的分析。–培養全盤考慮的格局、前瞻性的眼光和預測未來的嗅覺的。
2.渠道管理
一句話概括:一個好的渠道一定有一套好的管理指標。
分析的本質是分類和比較。要做渠道分析,先做好渠道分類。各行業有自己的特點,各公司也都有從行業特性、本身業務出發的分類體系,此處不再贅述。
只提供渠道分析指標體系,具體如下圖:

圖丑~見諒~
1)財務能力:
利潤率、投產比、回款天數;渠道費用佔比。
2)渠道拓展能力:
從投產比、覆蓋廣度、渠道深度等評估渠道推廣質量,進而合理分配在各渠道的投入。
拓展速度、渠道廣度、渠道深度
3)渠道營收能力:
收款、客戶流失率(與C端客戶生命周期分析相結合)、市場佔有率。
渠道配合度:渠道策略制定方、合作的渠道方
第一,結合現階段業務發展情況,在對合作渠道方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洞察各渠道用戶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制定渠道業務的整體優化方案並快速分解出執行邏輯,推進方案落地執行;
第二,保證及時準確提取渠道獲客數據、衡量合作渠道對於我方各種活動策略的參與度,如果效益良好,則在該渠道進一步增加投入,擴大市佔率。
第三,結合財務數據,分析渠道利潤率、投資回報周期,進而在下一個促銷時點到來前提前做好渠道營銷策略。
四、渠道目標管理:
第一,目標預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式。一般用在對下一年度的訪問量預測中。
第二,目標制定、分解與管理。逐日、逐周、逐月持續進行目標跟進、關鍵指標極大值追蹤。
第三,通過數據,發現渠道推廣中的主要問題,並定位問題、分解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第四,與渠道目標達成進度相適應的獎勵政策。
1.對渠道根據推廣結果歸類:
根據渠道一定周期內的表現,對渠道進行歸類。
第一,根據客戶重要程度,KA渠道、非KA渠道
第二,根據是否促銷,正價渠道、特賣促銷渠道等。
第三,根據客戶滿意度,客戶非常滿意渠道、比較滿意、一般滿意。
客戶滿意度相關指標:投訴率、投訴相應時間、拒絕評價客戶比率、評價產品、來源渠道等。
2.日活和月活:DAU/MAU
舉例,從1月中到2月底,DAU有一個上升的趨勢;但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DAU停滯不前了;從四月中下旬開始,又開始上升。當新進來的用戶大於流失的用戶時,活躍用戶上升;持平時,DAU基本穩定。問題的關鍵在於,隨着用戶的累積,流失的用戶越來越多。
——–解決用戶流失的問題,即留住用戶。
某一款APP,元旦發佈。
1.1新增10000
1.2留存5000 50% 1.2新增20000
1.3活躍4000 40% 1.3留存7000
1.4活躍3000 30% 1.4留存6000
1.5活躍1800 18%
……
1.30活躍650 6.5%
1.31活躍400 4%
這個APP 1月1日發佈,每天都有新增,每天也有流失(或沉默)客戶。
(流失的渠道,設定一個底線。比如盈虧平衡點)
影響DAU的主要因子,是過去N日每一天的新增用戶,以及每一天的用戶在第N日的留存率。
提煉一下就是兩個大指標:新增用戶和留存率。新增用戶可以受到很多條件的影響,比如最直接的付費推廣。同樣,留存率的影響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產品本身的改進等。但是,不管採用什麼手段,最終的DAU都是會通過新增和留存這兩個指標反映出種種舉措、因素所帶來的變化,這兩個指標是一切因素的歸口。
3.前端後端,一體看待
渠道是通路,即產品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到達消費者手中。
產品、渠道、價格、促銷、運營,一體看待,ADP模型,市場增長的要素是什麼。
通過數據,定位出相較競爭對手、相較企業的最大值,差距在哪個模塊。
一款剛上市的產品,D只有競爭對手的1/10,一年中要把一半的精力放在這方面。自己的客戶滿意度是a%、競爭對手的客戶滿意度是b%,於是呢企業將目標定位a增長1倍,D增長4倍,即銷售額增長5-6倍。對於一個成熟期的產品/企業來說,這個增長幅度就值得狠狠衝刺拼搏一把了。
前端營銷和後端運營,最終目的一致,即提升銷售額。
渠道驅動,豐富現有渠道、拓展新渠道
產品驅動,產品線的廣度–品牌、寬度–品類、深度–SKU單品管理
消費者驅動,挖掘消費者數據、發現他們更多需求、最大程度滿足;生產決定消費、培養市場(中讀、喜馬拉雅細分市場做得非常不錯)
產品分類—渠道特徵—-推廣人群
高價位、中價位 價格容忍度
高毛利、低毛利
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二八分類法則–重點商品、非重點商品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