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運營是做什麼的呢?該如何對運營這個概念進行明確的闡述?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晰。因為,截止目前,很多互聯網公司內部的運營崗位和工作職責也是極度不標準的。這是因為在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運營才逐漸被認知、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所以,在一些傳統互聯網公司,運營人員在團隊內大多屬於輔助或補充角色,話語權不高,薪資標準也低。
與此同時,很多互聯網從業者也形成了對運營的各種誤解和偏見,比較典型的就是以下3種:
1.運營就是打雜跑腿的?
2.運營就是複製粘貼軟文的?
3.運營就是搞宣傳推廣的?

在過去,運營會被很多人認為是地位偏低、沒技術含量、沒前途的崗位。很多人認為研發需要懂技術、懂代碼,產品經理需要懂一堆方法論和各種原型工具,但運營……似乎好像是個人都能夠跑出來說兩句,是個干互聯網的就能出來聊一聊一個產品該怎麼推廣,一個活動該怎麼做。於是,對很多團隊來說,運營的權重就被調低了,雖然本來不該如此…

值得欣慰的是,隨着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的推進,互聯網從業者逐漸對運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業內逐漸出現了很多運營相關的崗位,比如內容運營、活動運營、新媒體運營、社群運營、電商運營、短視頻運營等。我們會發現,每個公司的業務、產品不同,甚至同一個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相對應的運營職能都會有所不同,工作的側重點就不同。
那麼如果從宏觀層面,我們到底該怎麼定義和理解「運營」呢?
其實,大家不必糾結於上面每個運營分支的名稱,通過最底層的規律,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所有運營工作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的服務或產品更好的觸達用戶,和用戶產生正面積極的關係。

那麼基於此,該如何定義呢?
運營圈內有幾位知名人士提供的答案可以給我們一個參考:
韓敘在他的《超級運營術》中這樣寫道:運營是為了實現用戶和產品更好的連接,達到產品的最終目的,圍繞用戶、內容、品牌等展開的一系列行為。
黃有璨也在他的《運營之光》中做出了這樣的解釋:所謂運營,其實就是為了幫助產品與用戶之間更好地建立起來關係,我們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預手段。
發現了沒?他們兩個的觀點其實是一樣的,核心關鍵詞:
1.產品
2.用戶
你可以理解為運營其實就是產品與用戶之間的紐帶和橋樑。「運營」的概念,應當是大於我們在上文所提到的內容、活動以及社群,包括營銷、策劃、文案、編輯等,這些都只是一種具體的運營手段而已。
而我們實際意義上的運營工作,更側重於使用哪種運營手段,則取決於你的業務和產品。比如互聯網行業常見的工具類產品、社交類產品、內容類產品、電商類服務、平台類產品、遊戲類產品等,具體的運營手段是不盡相同的。

講到這裡,有些人內心還會有疑惑,好像互聯網公司的運營就是之前傳統公司的市場部吧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