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寫出優秀的產品銷售策略書「產品銷售策略怎麼寫」

在一個銷售群里,感受到了緊張的氛圍。

撇開疫情不談,很多銷售感慨,如果做好銷售?為什麼銷售多年,自己原地踏步,而別人早已擺脫「銷售員」身份,一躍成了管理者。

銷售,往往是綜合能力的體現。

一個綜合能力比較強的銷售,在反覆多次的實戰後,會總結出一套流暢的銷售策略。這些策略使他們在銷售過程中遊刃有餘,並且是可以複製的。

3個銷售策略,拉開月入過萬和微薄底薪的差距

1、精準客戶定位

銷售要從定位客戶開始。

底層銷售和頂級銷售,往往是跑斷腿和動動嘴的區別。

如果無法準確定位客戶,就會投入大量時間奔波,溝通,卻得不到任何結果。

一般來說,是靠產品定位找准目標用戶。消費者範圍太大,用定位圈定一群人,才能有的放矢。

不過,你是一個母嬰產品,所有的母嬰用戶都是你的目標用戶嗎?

你是一個美食產品,所有喜歡美食的用戶都是你的目標用戶嗎?

不一定。母嬰用戶、美食用戶,是用戶的基本屬性,除此之外,還有行為屬性、認知屬性。

也就是說,用從不同的維度着手,全面判斷你的用戶都是哪些人,出沒在哪裡,對產品的使用習慣等等。

如果你真的找到了這樣一群人,卻發現對方根本買不起,也是一件麻煩事。

因此,目標客戶還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徵,才可稱得上會下單的客戶。

一是有支付能力,特別是具備發展的潛力。線索一般是客戶收入、會買哪種額度的產品,進而判斷對方的消費水平是低、中,還是高。

二是,時間、空間上能夠到。

2、客戶需求挖掘

需求是購買的原始動機。

銷售人員要了解產品,找到對標客戶的需求和痛點。比如大部分保健食品,都屬於非渴求商品。其需求邏輯是,少了它,我照樣生活;而多了它,我則可以獲得「一直健康下去」的額外收益。

在銷售的過程中,也要遵循這樣的需求邏輯。違背了這個邏輯,有可能會事倍功半。

另一方面,找到客戶需求,又需要銷售團隊與客戶充分的溝通。

賀學友老師曾經提到過一個抓用戶需求的案例。

那時他還在阿里巴巴做東莞區域經理。有一天,團隊里的同事說,他有一個做工藝品的客戶,馬上就要跟競爭對手簽單了,金額是50萬元,前所未有的單子。

並了解到,這位客戶第二天才會付款。

接着他立刻做了兩件事。第一,讓這位同事立即預約該客戶,爭取在客戶付款之前,讓他知道,「我們公司的區域經理想代表公司,向他了解此次合作沒有成功的原因,只會佔用他10分鐘的時間。」

剛開始,對方並不太配合,但是在耐心地解釋之後,終於答應面談。

第二件事,讓團隊成員大量收集工藝品行業的相關信息,尤其是有關客戶公司的信息。通過對這些資料的仔細研究,發現這位客戶長期為一些台資和港資企業代工,他在那一年想自行打通出口渠道,在年內實現將外貿出口額從零做到3000萬元。

這意味着,他肯定需要一個能夠完成這個出口額的團隊。這就與賀老師的策略基本成形,雖然此時並沒有太大的把握,但仍決定試一試。

見面那天,雙方做了基本的寒暄便進入正題。

「聽說您今年的外貿出口額目標是從零做到3000萬元,這麼大的量,肯定需要一個優秀的團隊。請問,您的團隊建立起來了嗎?」賀老師說。

對方聽後很詫異:「你的消息很靈通啊,我確實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到目前為止,團隊還沒有建成。」

「那明天跟您簽單的公司,能夠幫您快速建立和培養出這樣的團隊嗎?」

客戶沒有問答,只是搖了搖頭。

他便乘勝追擊,接着問道:「那您有自行培養團隊的想法和能力嗎?」

客戶若有所思,說:「我想培養自己的外貿團隊,更希望藉助合作夥伴的幫助。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在連續得到客戶三次否定的答案之後,賀老師心中有了較大的把握,很誠懇對客戶說:「組建這樣的團隊,正是我們阿里的強項。我們自己就是在幫助客戶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發展壯大的。按照馬總(馬雲)的話說,阿里的企業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客戶一聽,態度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急忙問道:「那你認為,我應當如何組建團隊?」

「您放心,只要您選擇跟我們合作,我們就會幫助您在最短的時間內組建起這支團隊,不會佔用您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接下來更細緻的組建團隊的重要環節,使他在當天便成功簽單。

這就是通過爭取機會、深入溝通、捕捉痛點需求,從而搞定客戶的成功案例。

3、建立信任。

不管世界怎麼變,信任的邏輯不會變。

信任=專業距離(大)/心理距離(小)

越是體現專業,越縮小心理距離,客戶就越信任你。這也是建立信任的兩個標準。

讓客戶覺得你專業

你必須很了解自己的產品,所描述的產品特性、優勢,不是網上隨便就能看到的信息。

比如,你要推一款車,就要對這款車的技術、性能、亮點一清二楚。甚至,還了解到競爭對手的情況、汽車產品的新聞、明星的汽車八卦等等。

詳細介紹產品,客戶會覺得你專業;但對汽車有關的事都了如指掌,客戶就會被你折服。

讓客戶與你有共鳴

很多時候,客戶不信任銷售,是因為銷售就是來賺我錢的,我不得不防着你。導致後面的環節就進行不下去了。銷售人員首先要建立一個意識,我所做的都是為了客戶的利益。

所以,交流過程中可以說,我可以幫您判斷產品適不適合你呀?有顧慮的話可以說出來,我會給您解決。

話家常的溝通方式,也有利於激發共鳴。好比同鄉、同學、同校、同愛好、同經歷、同信仰、同價值觀等等,都可以有效打消客戶對銷售的戒心和隔閡。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2925.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44
下一篇 2025-01-12 12:4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