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分享其答案「事非經過不知難的上一句是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我是八十年代初期參加工作的,我們單位是進出口公司,凡是全縣的進出口業務都要經過我們公司承辦。當時出口項目主要以土畜廠,糧油,工礦為主。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我們這裡土畜產產品是這三大類中的核心產品,主要有各種皮毛,山桃山杏核,核桃以及葵花籽等等。凡是我們當地的土畜產品,凡是能夠出口的東西,我們單位都經營。

在出口的項目中有一個大項,就是出口兔子肉。我們收購下活兔子,裝了兔籠子,點清數量,過了斤秤,然後送到另一個縣的屠宰場,經過屠宰場屠宰,然後分割、冷藏、包裝出口到歐美等國家。交割、結賬、返回,任務就算完成。過程挺簡單,然而,要想把這項業務做大,做好,發展兔子資源是重中之重,沒有資源就沒有產量,沒有產量規模就起不來。要想規模大,產量高,收購率上升,這就需要有人去做這項工作。領導經過反覆研究和篩選,最後定下我和老賀去完成這項任務。
鄉下,在我的心目中是個讓人身心自由的地方。可比人多,車多,樓房多,逼窄且空氣污濁的城裡好多了。所以我就高高興興地去找老賀商量,確定怎麼走?先去哪個公社?哪個大隊?找誰?多會走?帶什麼資料還有準備多少在鄉下的開支用度。老賀一一作答,他胸有成竹,安排得井井有條。
老賀是個文化素質非常高的人,接近五十歲,頭髮花白,身材高大,清癯的臉上兩隻細長的眼窩裡因蓄聚了滿滿的智慧而變得慈祥、深邃,嘴角常常露出善意的微笑,樸素而親切。他說話幽默風趣,總會引經據典講好多帶有哲理性的故事,吸引住大家,廣博的知識引發人們的感慨,人們極喜歡與他接觸。他動作老練成熟,喜歡讀書看報紙,喜歡收集資料寫東西,有時候還繪畫一些圖片。
當時,我還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毛頭小夥子,我常常訝異老賀的多才多藝。後來他才告訴我,他解放前被閻錫山的部隊抓去,當了幾天閻匪兵,後來逃跑,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後分配到長春文化廳任幹事,好多文化底蘊都是在文化廳慢慢積累起來的。

文化和閱歷成就了老賀,他的一切漸漸成了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他和村裡人的胸襟和眼光截然不同,老賀的眼光能回望歷史,觀照現實,看到將來。我喜歡讀書的習慣被老賀了解了以後,他給我提醒應該買什麼書,什麼書有價值,怎麼去讀書,並且在我剛買的一套《中國文學史》的扉頁上寫了陸遊的一句詩「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後來的買書、藏書、讀書的篩選法就是從老賀教我開始的。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2110.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24
下一篇 2025-01-12 12:2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