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讓你操刀寫一款產品介紹文案,不僅要求接地氣,還要有逼格能打動人,你該如何下手?
我想任何一個文案人,第一反應不是想有什麼文案技巧,有哪些修辭手法。
而是首先去認真了解產品,大量收集產品相關資料。
等產品了解得足夠深了,大家下一步應該會去找參照,看看是否有可借鑒的案例,對不對?
我平時大多情況就是這麼操作,除了花時間了解用戶人群,大量的時間基本都在熟悉產品,看看過往收藏的案例。
對於產品文案,我的態度一直都是:洞察產品,描敘細節。
現在大多產品文案都同質化嚴重,很多人喜歡通篇用各種形容詞來提升文字逼格。但如果你把他文案里的形容詞都去掉。馬上就會發現無聊至極,實際上什麼也都沒說出來。
形容詞不是不可以用,但如果不是很擅長用形容詞,那盡量少用一點。一堆空泛的形容詞帶來不了什麼文字的力量。
而在產品文案中描述細節:
首先,可以增加用戶信任度。越是細節的描述,撒謊成本就越高。
而且,有助於營造熟悉化場景。細節的描述能更快擊中用戶心中的熟悉認知,從而打動人。
另外,還能為用戶帶來具象畫面感,避免抽象模糊的陳詞乏味。
比如甲殼蟲經典廣告Lemon(不良品):
檸檬(不良品)

這輛甲殼蟲沒趕上裝船啟運。
儀器板上放置雜物處的鍍鉻有些損傷,這是一定要更換的。你或許難以注意到,但是檢查員克朗諾注意到了。
在我們設在沃爾夫斯堡的工廠中有3389名工作人員,其唯一的任務就是:在生產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去檢查甲殼蟲(每天生產3 000輛甲殼蟲;而檢查員比生產的車還要多)。
每輛車的避震器都要測驗(絕不作抽查),每輛車的擋風玻璃也經過詳細的檢查。大眾汽車經常會因肉眼所看不出的表面擦痕而無法通過。
最後的檢查實在了不起!大眾的檢查員們把每輛車像流水一樣送上車輛檢查台,通過總計189處查驗點,再飛快地直開自動剎車台,在這一過程中,50輛車總有一輛被卡下「不予通過」。
對一切細節如此全神貫注的結果是,大體講大眾車比起其他車子耐用而不大需要維護 (其結果也使大眾車的折舊較其他車子為少)。
我們剔除了檸檬(殘次品);而你們得到了李子(合格品)。
甲殼蟲的廣告文案,極富感染力和畫面感。這則廣告着重強調了車輛出場檢查的苛刻、檢查步驟的繁雜等細節……就是為了化解消費者購買時擔心車輛質量不好的顧慮。
打動人心的力量往往都在細節中。文案越是描述細節,就越能夠讓你跟別人有所區別。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對產品非常了解,從頭到尾的去了解產品,知道每一個細節。
包括產品的特徵、功能、產地、價格組成、工藝、生產過程、使用場景、感官體驗、員工的用心等等。我們需要融入其中,把每一個事實、每一個場景都記錄下來。
如果你說產品沒什麼寫的,也沒什麼新意,我倒是想到在文案聖經《創意之道》(The Copy Book)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
廣告無法為一個人們不需要、不渴望擁有的產品塑造奇蹟。
但是,一位有技巧的廣告人可以將產品原被忽略的特點表現出來,激起人們擁有的慾望。
可見,只有徹底了解了產品,你才有希望超越陳詞濫調的資料,去自由思考,獲得洞見。
而如果對產品知之甚少,當然就寫不出產品文案,更別提會走心!
OK,如果以上觀點咱們達成一致了,再往下看。
寫產品文案,一定是要看看Neil French的作品的。
對,芝華士那條霸道、傲慢、帶着強烈鄙視氣場的經典文案就是他寫的。

這是一則皇家·芝華士廣告
如果你需要看它的瓶子顯然,你混錯了社交圈
如果你需要嘗一嘗 說明你沒有品嘗它的經歷
如果你需要知道它的價格 翻過這頁吧,年輕人
……
幸好,等你有了品嘗它的經歷
你應該就買得起
如果還有人不知道這位被稱為 「文案之神」 的硬核大爺,我簡單介紹一下:
Neil French(尼爾·法蘭奇),前奧美全球執行創意總監,一個嘴裏永遠叼着雪茄的男人。他生於1944年的英國伯明翰,學生時代的他是幫派老大,16歲被攆出學校。
之後每天在紅燈區廝混,當過兵、做過鬥牛士、干過房地產、干過討債的、干過歌手、開過廣告公司……最讓人震驚的莫過於他還拍過色情片。

但這些並不影響Neil Frech的文案創作才華,經典作品無數,國內的洋酒文案多多少少會模仿他的廣告,很多成名已久的廣告人也會借鑒他的作品。
他也是唯一一個,文案作品同時登上《The Copy Book》和《定論》的廣告人。可能是廣告史上獲得最多獎項的廣告人。
無怪乎大家封尼爾大爺為神,看完他的履歷一點也不誇張。
Neil French的產品文案,擅長有策略的表達創意,且背後極具對產品的洞察。他的文案思路很清晰,總是能從一些細小的地方深入人心。
比如他當時為馬爹利創作文案,為了洞察產品,他走遍法國和葡萄種植者、工人及所有可能的相關人員進行深入交流,實地考察,最終採集了無數個細節資料。而之後,這系列文案也成為了後來廣告文案人競相模仿的範本。
這樣大師級的示範,不就是靈感的饋贈嗎?寫產品文案就應該來多看幾遍!

馬爹利原料篇
左邊這裡是顆完美的葡萄。要4000顆一模一樣的這種葡萄才能製成一瓶金牌馬爹利。
換個說法:法國每年採收的上百億顆葡萄中,只有極小一部分能用來製造干邑;然而其中60棵葡萄中又只有1顆才能釀造馬爹利。(你大概開始能夠欣賞某種對品質近乎着魔的關切了吧)
那麼,想一想下面的事:在一次大戰將盡時節,在歐洲,在大部分本行文字的讀者還沒出生,電視還沒有發明以前,在新加坡成為國家前25年,我們採摘葡萄釀製成酒,蒸餾這酒成干邑,這干邑在木桶靜靜躺卧,三代釀酒世家的酒窖主人小心守護,直到今年,這原初的葡萄才成為唯有非常幸運者才能享受的金牌馬爹利。
不難理解,在這種情況之下,完美的代價昂貴。
馬爹利黃金傳奇
馬爹利的故事,是由許多世代傳承與個人犧牲的故事交織而成。這個故事最動人心之處,莫非陳年干邑如何在我們稱為天堂的酒窖中靜靜等待的傳奇。這是一幕酒窖主人為尋求偉大而犧牲奉獻,卻只被時光遺忘的諷刺劇。
想想,將這註定成為最佳馬爹利的優質醇釀置入酒窖中的酒窖主人,永遠沒有機會品嘗自己辛苦工作的成果。他的兒子,小心看護他父親辛勤傑作的人,也永遠不會有機會品嘗這佳釀。甚至是這兒子的兒子,不管怎樣都要繼承家業的,也無緣品嘗。
可是有一天,如果這個家族的傳承後繼有人的話,會有人能夠享受他的高曾祖父傳流的遺緒。
這是不能等閑視之的遺產。如果你運氣夠好,有機會品嘗金牌馬爹利,不要忘記這不只是人們所能買到最好的干邑,更是代代相傳,黃金般珍貴的遺產。
無盡愛心
今晚,你設定鬧鐘時,把它設定兩個鐘頭以後響。然後,你醒來時,再設定讓它兩個鐘頭以後響。然後又一次,再一次。
現在你知道身為馬爹利釀酒師傅的箇中滋味了。為了達成馬爹利之所以為馬爹利的完美品質,那古董蒸餾鍋爐下的火必須每兩個半小時調校一次,日夜不息。整個苦寒冬歲,每天24小時,日日如此。
想想看,這,對一個法國人會有的影響。
他代你所作的犧牲奉獻,還不只是一點兒睡眠不足呢!可憐的傢伙。
小即是好
即使有的干邑作坊意識到著名的馬爹利嘗起來有一種橡木的芳香,他們也不願向小桶妥協。
大桶更易釀造:無需精心呵護;大桶容量更大:取之不盡。
但馬爹利清楚,珍貴的干邑與橡木接觸得越多,其特別的,甚至難以名狀的品質越優越。所以,我們有時會用一些更小的桶、更薄的松壁,尊貴的干邑理應如此。
不談效率,如你喜歡。
當然,因為那些薄薄的桶壁,我們心愛的干邑大量地自然蒸發了。
但如果那是成為優秀——甚至高貴——的代價,就隨它吧。你可以當我們是怪人,但在我們這個年齡,是完全可以做些隨心隨性的怪事的,不是嗎?
如果仔細看完馬爹利的這些文案,你絕對會發現Neil French總是擅長把一個很小的細節一本正經的告訴你。
文案通篇講一些事實,但這些事實卻又那麼的動聽。
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處處透露着驕傲與自信,用最低調的語言告訴了你產品最不可一世的一面。
難怪那麼多前輩大咖會對Neil French,或推崇、或熱愛、或一次次推薦出他的作品。
也果然,抽象的文字千篇一律,文案的細節萬里挑一。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