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句型作用及滿分答題攻略「承上啟下過渡句的作用及答題模式」

一、記敘文開頭的作用:

內容上:(1)開篇點題;(2)點明中心;(3)與下文……形成對比(用欲揚先抑的手法),突出…… (4)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結構上:(1)總領全文(全段、全層)(2)引起下文,為下文寫……內容作鋪墊;(3)與後文……相照應;

舉例分析:

1、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答:開篇點題,總領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抒發了作者的懷念之情。

2、想真正了解一個人,要長期觀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還給這世界留下了許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好人。(讓•喬諾《植樹的牧羊人》)

答:開篇點題,奠定文章的讚揚的感情基調,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寫牧羊人的偉大做鋪墊。同時點明文章主旨。

3、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答:結構上:開篇點題,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勤勞的一生」是文章的感情線索,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的回憶。內容上:既交代了文章寫作緣由,還揭示了文章中心。

4、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

了。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魯迅《故鄉》)

答:開頭寫現實中的故鄉景象,給人衰敗,蕭條、冷落的感受,為全文奠定了凄楚、悲傷、抑鬱深沉的感情基調,烘託人物悲涼和失望的心情,暗示故鄉人物的不幸命運。

二、記敘文中間語段的作用:

單獨成段,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總結上文,承接下文。結構嚴謹。

舉例分析

1、以上說待人厚,是葉聖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張中行《葉聖陶先生二三事》)

答: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第一句承接上文,總結了葉聖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開啟下文,寫葉聖陶先生的律己嚴的品行。使全文結構嚴謹。

2、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做為學者的方面。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臧克家《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答:在內容上承接上文,直接點明聞一多作為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與作為學者的「說」和「做」截然不同。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 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 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 ,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答: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猜測「我」被送進私塾的原因,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之情。

記敘文結尾語段的作用:

內容上:⑴篇末點題; ⑵點明(深化、升華)中心:…… ⑶抒發了……感情;(4)突出……品質; (5)告訴了……道理。

結構上:(1)總結全文;(2)首尾呼應(呼應開頭或標題);(3)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引發讀者思考;(4)結構嚴謹。

舉例分析

1、但我和妻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的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莫懷戚《散步》)

答:用象徵的手法,點明文章主題,揭示中心,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啟後的重任。總結全文。

2、此後我生命中有很多時刻,面對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或者一個令人畏懼的情境,當我感到驚慌失措時,我都能夠輕鬆應付——因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懸崖上的那一課。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遙遠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對輕鬆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達到自己的目標。這個時候再回頭看,就會對自己走過的這段漫漫長路感到驚訝和驕傲。(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答:議論,抒情 。內容上:點明中心,升華主題。 使文章的哲理凸現在讀者眼前。結構上,篇末點題,結構嚴謹。

告訴我們:人難免會有畏難情緒,把事情化整為零,不去想遠大的目標,而是先從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關注近期目標,積小步成大步,慢慢就能達到遠大的目標。

3、母親現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着中國的歷史。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着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答:結構上:總結全文,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嚴謹。內容上:點明中心,深化主題,感情升華,由讚美母親升華到讚美中國千千萬萬的勞動婦女,由報答母親深恩升華到盡忠於民族和人民,盡忠於中國共產黨。

4、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魯迅《孔乙己》)

答:用猜想結尾,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更有無窮的悲劇意味。從孔乙己這個悲劇人物的命運來看,他在那個時代不可能獲得別的結局,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點明中心。從而收束全文。

5、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裝滿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宗璞《紫藤蘿瀑布》)

答:在內容上:點明中心,深化主題,表明作者從紫藤蘿花身上汲取了力量,明白了人類生命長河是無止境的,永恆的道理;在結構上:照應文章開頭,使文章首尾呼應。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1754.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22
下一篇 2025-01-12 12:2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