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甚至連歷史上的今天都沒有什麼特殊的大事發生。
由於四個一的特殊屬性,加上新時代里高齡未婚青年越來越多,雙11被不少年輕人定義成了光棍節;普通人看來,這只是一個逗比的定義,但在高人看來,這卻是一個可以運作的節日。2009年的時候,阿里巴巴「逍遙子」張勇(現任阿里巴巴CEO)還在管理天貓,當時張勇就想着策劃個活動,一舉奠定淘寶電商一哥的地位無可動搖,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就此開啟,從2009年至今,雖然天貓的套路越來越深,但是雙11的成交金額始終猶如火箭一般的躥升,從2009年的5000萬元,到2019年的2684億元,足足翻了5368倍。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疫情的影響,今年天貓雙11十年來首次改變統計規則,分為兩波售賣期,其中10月21日啟動預售,11月1日-3日為第一波售賣高潮,11月11日則為第二波。之所以這樣,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面對京東的步步進逼(京東的雙11統計是從每年的11.1日-11.11日),如果始終以1天之力對抗,終有被超過的時候,而網友們常常只是看雙11成交額,不會去細緻研究兩者的統計規則,成交榜首一換,看似影響不大,實則很關鍵,因為很多人可能會誤認為淘寶的電商霸主易位;二是受疫情影響,淘寶對於今年的雙11當天成交額沒有足夠的信心,一旦當天的銷售額低於去年,有可能形成一個不好的影響,十年首次降,雖然有外因,但始終不好聽,特別是宣傳上沒有宣傳點;三是降低服務器壓力,雖然阿里不缺錢,但是面對不斷提高的巔峰時刻交易數據,要保證系統的流暢,就只能不斷增加服務器,但雙11又只是特別一天而已,這個成本並不值得一直往上增。

根據阿里巴巴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天貓雙11的總成交額達到了4982億元,扣除老年人以及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老年人不懂網購,未成年人沒有收入),我國的網民數量約為9.5億人,摺合人均消費:4982億元/9.5億=524.42元,低於這個數,證明你今年的消費金額不及格,這還只是統計天貓數據,如果算上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唯品會等等平台,估計人均消費低於1000元都不及格。
4982億元,如果放在銀行的話,即使按照一年期的2.25%的利率計算,每年的利息都可以達到:4982億元*2.25%=112.1億元!這是何其恐怖的一個數據。

總結
每年雙11不斷攀升的銷售額,一方面或許是人們的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得到提高;但其實過度消費、盲目消費的現象也不少,不少人為了所謂的湊單,多增加一點優惠,而買了很多自己不用的東西甚至直接把家裡變成了倉庫。
其實,如果經常逛淘寶天貓的話,你會發現在平時,很多商鋪的的價格,與雙十一相差並不多(舉個例子,我買的三隻松鼠,雙11的價格比日常的價格就便宜6元)。再想想,從去年雙十一至今,多買這些商品所產生的隱形的持有成本呢?所以奉勸大家雙11還是理性消費,按需消費,勿忘初心,這不過只是光棍節而已!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