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鎮上開個快遞虧死了(曝光農村快遞業內潛規則)

小編4月份發過一個微頭條,介紹一個在農村老家從事快遞業的親戚,放棄了10000多的月收入,跑到深圳來當保安的事。短短一個星期,那個微頭條就有了535萬的展現量、100萬人次閱讀,留言1000多,一個小小的事件所折射出來的社會能量,讓人又激動又驚喜。小編積極地與網友互動,把一些意見進行了歸納匯總,才有了今天這篇文章。您如果對快遞業尤其鄉鎮或偏遠地區的快遞行業發展有興趣,可以進來了解一下。

快遞業逐鹿鄉村的背後

以前在鄉鎮或更低級別的區域寄東西,無論寄件還是收件都是比較困難的,從業者太少,渠道也少的可憐,無非就是中國郵政,綠皮郵筒或綠皮快遞包裹是記憶里的抹不去的顏色。

電商平台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線下物流的重大改革,小物件物流成了一波洶湧的潮水,在社會的每個空間里流動,當然也滲透到了鄉村。但是在我印象里,前幾年若想寄點東西回鄉下,還是比較難的,稍微大的包裹都不送能送達,選擇性地開展服務是當時的一個常態。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我經常關注馬雲關於電商的發展預言(我是很肯定老馬的前瞻性思維,很多他預言的事都實現了),幫助鄉村經濟復興,打通鄉村電商最後一公里屏障,那它的物流必然得跟上。

鄉村快遞業是潛力股還是雞肋?有人以為能賺錢,從業者卻喊肉疼

現在的經濟有很大佔比是靠完善的服務,城市如此,鄉村也得如此。以前鄉村的快遞業一家獨大,形式僵化,市場經濟推着它做出了變革,於是快遞業開始下沉,終端最遠可以到達村一級(鄉村小賣部可能就是一個派送點),「三通一達」、SF、JD都開始布局基層,競爭也緊隨其後。小編親戚就是那個時候承包了一個鎮上的快遞點,摸索着開始做,到今年也差不多5-6年頭了。

農村快遞業到底好不好乾,難點在哪

鄉村快遞業算是朝陽產業,新生事物,現代人勇於嘗試自然是好事。但這個行業看着像個香餑餑,吃着可是有點磣牙。

首先是快遞件的數量直接影響生存。快遞費用普遍偏低,去除企業盈利、水電人工租金,每個件算下來利潤不足1元,一般的網點每天少的幾十,多的100-200件,很難像我們在城市裡所見到處快遞堆積如山。鄉村受很多條件所限,還是以接件為主,接件量上不去基本是沒什麼錢賺,還不如外

面打工,在家從事快遞業主要還是為了照顧家小居多。當然這只是日常,逢年過節或是像今年疫情期間,外出受限,物流卻可以流通,才給了快遞業一個加速度,這只是偶然。

其次是行業的潛規則。鄉村的快遞,一般是縣城網點租車派送,極少數是要自己到縣城去拉。這個環節本來應該是上級網點已經在利潤里包含了的,鄉鎮一級不用再繳費,但很多司機不幹,你不繳一點過路費,你所承包的快遞多半要遭殃了,粗魯拋棄包裹,不按時送件等。丟件、損失件倒是有補救途徑,但卻耗時費力,影響效率。司機揩的油每件1-2毛錢,看似不多,經不起他長年累月地雁過拔毛。反映也不行,還給你使更多絆子,大多網點都選擇妥協。

鄉村快遞業是潛力股還是雞肋?有人以為能賺錢,從業者卻喊肉疼

再者,快遞企業自身的制度設計存在缺陷。因為送件不及時,卻要求網點每天的固定時間完成入庫簽收,入庫不及時,罰!損件上報不及時,罰!被投訴,罰!處理投訴沒有及時上傳處理記錄或證明,罰!丟件,罰!損件,罰!任務不達標,罰!……從業者掙的辛苦錢,指不定又被掏回去了,關鍵這個名目繁多的懲罰措施,有點不問青紅皂白,很是打擊從業者的信心,有種不拿自己當自己人的感覺。明顯感覺,企業為了利潤,把一切的風險都拋給了各級網點,做好了是企業的榮譽,做不好就是你的錯,於是層層甩鍋,讓終端不堪重負。

最後,面對的服務對象讓人很無語。大多地方,都是通過平台統一發信息給收件人手機,通知取件,取件憑取件碼,對得上即可。可實際情況是,很多手機是信息不回,電話關機或根本都打不通或乾脆停機,偶爾需要打電話,接電話的多半都是留守在家的老弱,一個電話說了很久,依然不清楚要去做什麼。取件需要排隊,是很難做到的,於是有的地方,乾脆讓老鄉自己去找,找到了來對下碼就行,但他自己取件的過程,踩踏損件很多,有的還喜歡順帶別人的件,丟件明顯增加。為了尋找失件,條件好的安裝高清攝像頭,但開市的時候取件,人多嘴雜,根本起不了作用。再有奇葩,深更半夜來敲門取件,不給取就投訴,一個被證實的投訴要扣掉幾天的收入,上哪說理去。

從業者的普通心聲:累,心累

有的網點根據當地集市來選擇營業時間,一般也會規定取件的時間。但如果集市天天開,從業者基本上全年無休了。這兩年,鄉鎮快遞件直線上升,一個人一天的工作負荷也就150-200件,再多就得全家上陣,逢年過節的基本如此,利潤也是有過萬,但人力成本平攤下來感覺還是很虧欠自己人。除了利潤偏低,競爭也大,又老被投訴、老被處罰、老被催件,心理始終沒有清凈。

鄉村快遞業的利潤到底如何,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哪

倒了一堆快遞業的苦水,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在做呢?

其中的利潤還是有的,尤其是這兩年輔助三農政策的實施,以及脫貧攻堅、新農村建設這些話題的引領,經濟向鄉鎮傾斜是趨勢,快遞業絕對是歷史發展的直接見證人。

從發展勢頭看,鄉村快遞件會只增不減,要想做得穩,還是要引用城市已經成熟的派發件模式,引入信息平台,完善流程,分工合作,優化服務。

目前鄉村的快遞業還屬於生存階段,利潤不足的情況下,即使包郵件,到店取件還是會根據快遞件大小,另外加收1-3快錢不等的費用,這就等於讓利潤平着翻了1-3倍。這個合不合理,暫且不說,對於偏遠地方,物流成本增加的情況下,還是能取得老鄉的認可,畢竟包郵這個概念在他們的心裏是覺得挺虧對別人的。

但快遞業絕不是一個暴利行業,還是要靠腳踏實地去做。有網友反映,所在集鎮上的快遞承包者,漫天要價,抬高費用,沒幾年就在縣城買車買房。小編不否認它的存在,唯一的解讀就是可能存在壟斷,但人前光鮮也絕不是你看的那樣,如果快遞業處處都有暴利,那所有的包裹必須自帶小翅膀飛啊。

鄉村快遞業是潛力股還是雞肋?有人以為能賺錢,從業者卻喊肉疼

對快遞企業的良心話

遞業企業要想穩佔基層市場,必須做出改革,尤其是現階段,要充分考慮鄉鎮快遞業發展的實際土壤,不要把它想像得過於肥沃或過於貧瘠,在制度設計、流程優化、利潤分成等方面要差別化對待,要給出鼓勵政策,不要寒了網點li從業者的心,即使失去一部分利潤,若能換來鄉鎮快遞業的根基堅固也是未嘗不可。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1437.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5-01-12 12:21
下一篇 2025-01-12 12:2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