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他,阿里巴巴恐怕撐不過電子商務泡沫;
沒有他,阿里巴巴就拿不到軟銀資金;
沒有他,阿里巴巴吃不下雅虎中國;
沒有他,阿里巴巴不會走上今天美國IPO之路。
馬雲說:我最感謝的人是他!
他是誰?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蔡崇信——那個被無數人形象稱呼為「馬雲背後的男人」!
類似的文章,大家可能看過太多,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一部關於他的阿里發家史或是阿里和他的聯姻史,而是深扒他為什麼18年來潛伏在阿里,甘心成為那個藏在馬玉背後、默默無聞的男人!

耶魯法學博士,三代法學世家
一家三代,專攻法律。蔡崇信的祖父當年接是上海黑幫教父杜月笙的法律諮詢,舉家遷居台灣後,經常承接行政院等官方大型法律案件的委託;父親蔡中曾是台灣取得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的第一人,還擔任耶魯大學的校董。而蔡崇信,從小就在這個充滿法學素養的世家長大。
蔡崇信1964年在台灣出生,在台北完成小學、初中教育。13歲到美國讀書,後獲得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在耶魯大學完成學業後,蔡崇信便在北歐地區最大工業控股公司Invester AB香港工作,負責亞洲業務。年薪300萬港幣。
初次會面,馬雲領導魅力留下難忘印象
1999年,第一次杭州見面,蔡崇信經朋友介紹認識了馬雲。蔡崇信對兩件事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當時馬雲創建了一家網站,為海外進口商和中國出口商牽線搭橋,這家網站就是阿里巴巴;二是馬雲的領袖魅力。那年晚些時候,蔡崇信再次來到杭州,也是那次旅行中,馬雲和蔡崇信泛舟西湖,在那裡商討了阿里巴巴未來的遠大計劃。
上演「家族爭執」,拿着500塊月薪毅然加入阿里
當時的阿里巴巴還是一家前途茫茫,「錢」景不知在哪的網絡公司,如果以現在資本市場的標準看待,當時的阿里巴巴恐怕只能用「一片荒蕪」來形容,別說沒有制度、標準,就連最簡單的公司登記都沒有。但蔡崇信還是毅然辭掉歐洲年薪300萬港幣的投資工作,加入月薪500塊的阿里。
時過境遷,當人們再次驚嘆於如今身價百億的蔡崇信的選擇。他為這個改變了他一生的決定做了如下回答:
「當時我覺得馬雲的想法很好,但我不認為這是驚天動地的創意。他只是把所有公司放上網而已。」蔡崇信回憶說,「馬雲這個人令我很着迷。但真正打動我的,不只是馬雲本人,或者說是他加上與他在一起的另外一群夥伴。馬雲已經有了一群追隨者。我看到了那種能量。他們非常努力地工作。他們的眼中閃爍着光芒。我不禁想到,『哇,這個傢伙真能把人擰成一股繩。他是了不起的領袖。他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這最終說服了我。」
這是馬雲作為領軍人的領導才能和魅力折服了蔡崇信,於是才有了合伙人蔡崇信,才有了如今的阿里。

股權激勵,成就十八羅漢
蔡崇信到了之後,把阿里巴巴的員工集合在一起,在杭州濕熱的夏夜裡,拿着一塊小白板,揮汗如雨地從最基本的「股份」、「股東權益」開始教起,接着又幫創始的「十八羅漢」,擬了十八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股份合同,從這一刻開始,阿里巴巴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雛形,成就了如今的十八羅漢。
一動一靜,一內一外,鑄造阿里輝煌
阿里第一次增資是2000年,也是難度最高的一次,阿里巴巴要增資2500萬美元。當時正值網絡泡沫,網絡公司血流成河,不知倒了多少家,阿里巴巴的狀況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此時,蔡崇信找上了日本軟銀的孫正義。
當時蔡崇信和馬雲兩人赴軟銀在東京的辦公室談判,投資銀行出身的蔡崇信,深諳談判出價之道,即使兩人明知當時的阿里巴巴體質羸弱,根本沒有多少談判籌碼,但一坐上談判桌,馬雲發揮獨有的個人魅力,大談阿里巴巴美麗前景,一旁的蔡崇信雖然不多話,卻在關鍵時刻,對孫正義前兩次的出價,勇敢說「不」。最後兩人「完美搭配」,讓孫正義點頭答應拿出2000萬美元。
此後,2004年、2005年,蔡崇信再度發揮冷靜清晰的策略分析能力,分別替阿里巴巴籌資8200萬美元,併合並雅虎中國,這兩次重要的翻身,不僅讓阿里巴巴有充足的資源,建構「淘寶網」,也因合併雅虎中國,坐穩今天中國第一大電子商務的寶座。
馬雲開朗活躍,擅長演講,有獨特的個人魅力;而蔡崇信安靜低調不多言,人很隨和。一動一靜,一外一內,天衣無縫的搭配,是成就今日阿里巴巴龐大帝國的制勝關鍵。
格局決定結局,一切源於機制
如果說蔡崇信18年前的決定是一時心血來潮,待得潮落,他大可離去!那究竟是什麼讓他甘心成為那個藏在馬玉背後、默默無聞的男人?
多位了解阿里巴巴股權結構的人士直指,馬雲的持股其實是一個「stock pool」(股權集中處),因為當時包括馬雲在內,總共有「十八羅漢」一起創辦阿里巴巴,據聞這些創始人的持股,現在都掛在「馬雲」底下,才有7.43%之多;但如果要論真正的個人持股,「蔡崇信的持股應該超過馬雲!
事實之下,機制凸顯!這是一個合伙人的時代,合夥合的不是錢,而是格局!馬雲作為一個企業的領軍人,能夠將自己的格局打開,為真正有才能、有遠見的合伙人提供良好的股權激勵機制,讓他們去自由發展,這是他能夠帶領阿里走上騰飛之路的一個關鍵原因!
馬雲曾坦言:「有別於絕大部分現行的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建立的不是一個利益集團,更不是為了更好控制這家公司的權力機構,而是企業內在動力機制。」
如果說蔡崇信18年的不離不棄是馬雲大格局的果,那蔡崇信對十八羅漢股權知識的普及又何嘗不是馬雲大格局的因!一個企業家只有了解機制,洞徹機制,才能合理運用機制!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