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麥當勞改名成「金拱門」了?那奔馳是不是要改名三角架,百事可樂改名太極汽水,德克士改名李白鳥?網友們奇思妙想腦洞大開。
10月26日,麥當勞已經澄清了,只是中國公司改名為金拱門,但是餐廳還是那個麥當勞。
對麥當勞來說,改名並不是為了讓炒作和惡搞,主要因為其背後股東的變化。目前,中信系股東已經持有金拱門(中國)52%的股權,這意味着洋快餐麥當勞已經洗成為一家中國企業。

圖片來源網絡
「麥當勞」更名為「金拱門」,好接地氣
10月25日晚,麥當勞(中國)改名「金拱門」瞬間炸了,吐槽聲不絕於耳。
「喂,你在哪兒呢?」
「我在金拱門!」
腦補了一下這樣的畫面,麥當勞的食客們分分鐘笑場了:「為了迎合中國市場,向本土化靠攏,麥當勞也不至於改名叫『金拱門』這麼『鄉土』的名字吧。」
甚至有人說,如果改名叫「金拱門」,大概以後再也不會去吃了。去麥當勞點餐雖然不算文藝小清新,但絕對不會是這樣撲面而來十足的土豪鄉村風。
「說真的,還沒有沙縣國際洋氣呢。」有網友吐槽。
看到網友們的炸裂,宣布更名的麥當勞也沒有預測到。10月26日,金拱門(中國)火速回應,在大街上看到的麥當勞餐廳依舊叫「麥當勞」,在這一點兒上不會有任何變化,並不會像網友PS的那樣,將餐廳logo改成金燦燦的「金拱門」三個大字,或是在麥當勞三個字下面「備註」上金拱門。

圖片來源網絡
「更名金拱門主要體現在餐廳的證照方面,麥當勞餐廳名稱、食品安全標準、營運流程等保持不變。」金拱門(中國)人士稱,不過,以後消費者在麥當勞餐廳就餐開具發票的時候,就會在發票上看到「金拱門」的字樣了。
「金拱門」在西方社會是麥當勞的「昵稱」
有了這樣的解釋,網友們再也不用擔心以後約會到「金拱門」了。
麥當勞這次改名之所以被「上頭條」,主要是「金拱門」這個名字,在大部分中國人看來,立即能產生「鄉土」的聯想,與洋快餐的定位南轅北轍。
不過,只是麥當勞(中國)改名「金拱門」,卻並不是隨意取了這個名字。
麥當勞(中國)人士表示,改名「金拱門」確實因為麥當勞金色「M」商標形似金色拱門,雖然中國人聽到金拱門認為「鄉土」氣息十足,在西方文化中,麥當勞的這個標誌有個在他們看來很好聽的昵稱——Golden Arch,直譯就是「金拱門」。
在美國的一些專欄作家筆下,他們經常用Golden Arch來代替麥當勞,而且並沒有任何貶義,而且非常親昵,也在認可了麥當勞「M」標識的文化。
正因如此,改名選擇「金拱門」並不是一時間拍腦袋想出來這麼簡單,背後有其豐富的品牌的文化在支撐。
不過,只要麥當勞還在,即使背後的管理公司改了聽起來「很土」的名字,麥當勞應當不會有「掉粉」困擾。
「有很多知名品牌與背後公司的名字差別巨大,但這並不妨礙品牌的運營。」正見品牌諮詢首席策略官盛鵬說,可能很多消費者並不知道,肯德基背後的管理公司叫百勝,它同樣管理着小肥羊和必勝客,而特斯拉背後的公司叫拓速樂,奔馳背後的公司叫戴姆勒。
股權變更,「洋快餐」成中國企業
不過,把名字改成金拱門,麥當勞也不是就是閑着沒事換個名字「炒作」,讓網友們盡情「噴」的。
對很多公司來說,更名是一件比較慎重的事情,北京市中友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娟說,按照相關法律,公司更名需要召開股東大會才能進行。
因此,公司更名一般經常意味着,經營範圍或是股東的變化,一般先進行股權轉讓,如果需要公司更名則再次召開股東大會。
麥當勞此次更名金拱門,其背後是因為,這家洋快餐企業股東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今年1月9號,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將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並成為麥當勞未來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商。
歷經7個月,8月8日麥當勞正式宣布與中信股份、中信資本以及凱雷投資集團的戰略合作已經順利完成交割,中信方面將成為麥當勞中國的控股股東。其中,中信系持有52%的控股權,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20%的股權。
這意味着,從1990年在中國深圳開了第一家餐廳的洋快餐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經營了27年之後,卻成為了一家中國企業。
10月12日,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名稱就已經發生變更,改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金拱門(中國)已經成為麥當勞在美國以外,最大規模的特許經營商,運營和管理中國內地約2500家麥當勞餐廳以及香港約240家麥當勞餐廳。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