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綱擬寫技法及其訓練

(一)寫作文提綱的意義
作文前寫好提綱,是保證作文成功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作文提綱的格式
提綱太空洞,對作文沒有什麼用處,不成其為「提綱」。提綱太繁瑣,也不好。作文提綱一般包含三部分內容:
(1)題目。要把題目(或補充完整的題目)寫在第一行正中間
(2)主要內容和中心。要在題目下面,簡要地寫出這篇作文的主要內容及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結構安排。這是作文提綱最主要的部分,設計時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點:
①安排好材料的組織順序。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全文一共準備分為幾大段,每段寫什麼,要以小標題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起來。
②確定好重點寫的內容。要依據表達中心的需要,確定出哪些內容是主要的,哪些內容是次要的,標明「詳」、「次詳」、「略」的字樣;重點段又打算分幾層來寫,先寫哪層、後寫哪層,具體列出準備重點寫的步驟、次序。
③依據文章選用的材料及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確定好開頭、結尾的方法,並在提綱中簡單註明。
④設計好點題的時機及具體的方式、方法。
⑤考慮好層次之間、段落之間該如何銜接過渡,哪些內容需要照應,如何照應,也簡單標註一下。
編列作文提綱總要先找個依據,以記敘文為例。依據有以下四個:
①按事情的過程(開始、經過、結果)來擬定。
②按時間的轉折(早晨、中午、晚上)來擬定。
③按人物的活動過程(先做什麼,接着做什麼,最後做什麼)來擬定。
④按照空間的變換(如家中、途中、學校)來擬定。

(三)作文提綱示例
記敘文提綱
題目1:難忘的一件事 (一級提綱)
主要內容:我的腳扭傷,周麗照顧我。
中心思想:關心同學、急人所急。
重點段落內容:
1.周麗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詳)
2.周麗給我洗腳,噴「好得快」。(詳)
3.我好了一些,周麗又小心地攙我回家。(次詳)
結尾:我十分感動,至今記憶猶新。(略,點題)
議論文提綱
題目:《驕傲使人落後》(二級提綱)
第一段:提出論點:驕傲使人落後,是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了的真理,它是成功和進步的大敵,特別是在「四化」建設中,有了驕傲情緒,就會造成損失,使我國在各方面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第二段:用典型論據去論證論點。
1.凡驕傲自大,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的人都會停滯不前,甚至遭受挫折。如明末農民革命將領李自成,推翻明朝後就自以為了不起,驕傲自滿,放鬆了警惕,結果慘遭失敗。
2.1989年中國女排在奧運會失利了,就是因為連續勝利,背上了世界冠軍的包袱,滋長了驕傲情緒,放鬆了訓練,導致奧運會上的慘敗。
3.愛迪生早年有一千多項發明,他晚年變得很驕傲,甚至對手下人說:「你們不必再說什麼,任何高明的建議都超越不了我的思維。」結果堵塞了智慧的源泉,再也沒有什麼發明了。
4.引用巴甫洛夫的格言來說明不能驕傲的道理:「由於驕傲,你們會拒絕有益的勸告和友好的幫助,而且,由於驕傲,你們會失掉客觀的標準。」、 第三段:進一步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去論證論點(應舉例證明)。某某同學因為他處處謙虛好學,所以取得成功;某某同學由於驕傲所以落後了,一事無成,甚至慘遭失敗。
第四段,結論:我們必須牢記「勝不驕,敗不餒」,「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名言,克服驕傲自滿情緒,發揚虛心進取精神,在「四化」建設中才能不斷前進。
考試作文提綱一般以編列二級提綱最為合適。原因是:一是能編列出二級提綱,說明思考問題已相當全面而具體,已有成文的基礎。二是從提綱中可以檢查出材料與。

(四)作文提綱擬寫要求
(1)提綱要切題。
例如,有同學寫《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的提綱是這樣寫的:
1.「有心」就是有明確的目的;
2.「有心」就是有正確的方法;
3 「有心」就是有認真的態度和創造精神。
認真審一下題便可知道,這一種提綱就比較切題。
(2)提綱要體現體裁特點。
假如要以《門》為題分別寫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則其提綱,應該分別體現出不同的體裁特點。
議論文提綱:
1.總說「門」啟迪我們要入好、把好人生的扇扇大門。
2.知識、生活、社會的大門,門門入好:
①入好知識門,才能獲得知識;
②入好生括門,才會懂得生活;
③人好社會門,才可能成為社會的好成員。
3.家庭、國家、思想的大門,門門把牢:
①把好家門防風雨盜賊;
②把好國門防敵人侵犯;
③把好思想門防腐蝕變質。
4.努力入好、把好扇扇人生的大門,讓生命的航船揚帆遠航。
說明文提綱:
l.門有古老的歷史--與人類向時出現。
2.門有獨特的構造--由門面、門框、門袖等構成。
3.門的種類多種多樣--按質地分,有金屬門、非金屬門;按作用分,有多用途門和專用門;按位置的所屬物分,有建築物的門、交通工具的門、其它器具的門。
4.門正向輕巧、牢固、美觀、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記敘文提綱:
首先,舅舅家是一扇寒傖的小門;
後來,有了一扇紅漆大門;
現在,新樓前是一扇威武的大鐵門。

(3)提綱要簡潔。寫提綱要根據需要或詳或略。最簡單的提綱稱一級提綱。較詳細的提綱稱為二級提綱,很詳細的提綱為三級提綱。但詳不是繁瑣哆嗦,略也不是空洞無物,要做到不管詳略,都力求簡潔、精鍊。
例如有同學寫《十年以後返校來》時,其提綱是:
1、宣傳窗內,有聲有色地放映着歷屆校友和在校三好生的動人事迹。
2、展覽廳里,小愛迪生們的小發明干奇百怪,琳琅滿目;
3、圖書館名著薈萃,座無虛席……
其實,這些提綱完全可以精簡成:
1.宣傳窗有聲有色;
2.小發明琳琅滿目;
3.圖書館座無虛席。
此外,提綱還要求準確,明確等。

(五)作文提綱時,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形式可以靈活。總的來說,作文提綱沒有固定的格式和統一的要求,項目和詳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點、表達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講:初學作文時,作文提綱宜細不宜粗;隨着構思、布局水平的不斷提高,作文提綱就可以寫得簡單些。
第二,要認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綱後,要對整個構思做全面的推敲:選材是否切題?立意是否明確、深刻?對選擇的材料還需要進一步做哪些取捨?材料的組織安排是否嚴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後,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滿意了,才可以動筆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綱後作文。制定作文提綱完全是寫給自己看的,是為自己寫好這篇文章服務的。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有的同學對列提綱的目的認識不清,認為提綱可有可無,甚至覺得老師要求列提綱是「多事」,於是,為了 應付老師,竟然先寫作文後「補寫」作文提綱。這實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舉。
第四,務必要養成「不列提綱不作文」的習慣。常見一些同學作文之前不列提綱,見到題目思考片刻便提筆行文,寫寫想想,想想寫寫,腳踏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有的甚至都已寫了一半又撕掉重寫。結果,既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又嚴重影響了作文的質量。這其中的主要緣故就是沒有養成認真構思、布局的習慣,尤其沒有養成「不列提綱不作文」的習慣。
作文時,有了提綱的約束,按「計劃」行事,寫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氣呵成,寫出的文章就容易達到「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等要求;反之就會層次不清,詳略不當,丟三落四。因此,列提綱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質量的一種重要方法。這就提示同學們:要作文,先列提綱;不列提綱不作文。平時要這樣,考試或參加作文競賽更要這樣
如果作文限定時間,提綱可以寫得簡單一些,如果不限定時間,提綱可以寫得詳細一些。
寫詳細提綱,可以把時間、地點、環境、打算引用的材料、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編寫詳細提綱自然要比編寫簡單提綱費事,但是,有了詳細提綱,作文的時候就可能更加順手。

以」勤奮」為標題擬寫作文提綱。
中心論點: 成才有路勤為徑
一、引論部分
由「山有路勤為徑」引出:勤為徑——提出中心論點(成才有路勤為徑)。
二、本論部分
1、勤奮,是學習進步的法寶。(「勤能補拙是良訓」、「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梅花香自苦寒來|」;魯迅:哪裡有時間,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2、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成才。(「一分辛勞一分才」;韓愈: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古人勤學故事:匡衡鑿壁、車胤囊螢、孫康映雪。)
3、只有勤奮學習,才能跟得上社會的發展。孫敬蘇秦懸樑刺股、祖狄劉琨聞雞起舞、孔子韋編三絕
三、結論部分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智力才能差別不大,要想在現代社會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勤奮學習。

(六)作文提綱擬寫訓練
1.請根據下列格式給「寬容」擬一份議論文提綱。
2.請以「英雄創業靠的是捨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為中心論點擬一份議論文提綱,然後構思一篇作文。
3.請以「學會歷史般地旁觀」為題擬一份議論性散文的提綱,然後構思一篇作文。
標題:…………………………
中心論點:……………………
結構:(整體為XX式,主體為XX式)
分論點1:…………(事例1、2、3)
分論點2:…………(事例1、2、3)
分論點3:…………(事例1、2、3)
論證方法:…………(方法1、2、3)
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係:……………………
第一層(引論) :用什麼方法引出什麼中心論點。
第二層(本論) :分幾個方面論證。各方面都分別寫清楚:主要論證什麼,用什麼論證方法、什麼事例、用什麼方法分析事例、引用什麼詩文語句等。
第三層(結論) :用什麼方法歸納全文,如何點題。

參考答案
1.寬容
論點:生活需要寬容
分論點1、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構件
論據:六尺巷的故事。「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分論點2、寬容是人與人友好交往的橋樑,是人們心靈溝通的橋樑。
論據: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
分論點3、寬容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具體體現,也是事業成功的保證。
論據:唐太宗容忍魏徵的事例
分論點4、缺少了寬容,人們將在斤斤計較中與人結怨,在睚眥必報中與人結仇,在水火不容中同歸與盡。
論據: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交往過於斤斤計較的反面事例。
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係:1-3並列,與4正反對比。
2.談意氣
一、引論(1)用雛鷹翱翔天宇、駿馬馳騁萬里引出中心論點:英雄創業靠的是捨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類比)
二、本論(2—7)分三層論證中心論點。
第一層(2-3)分論點1:捨我其誰的意氣使人奮起。(例證、引證)
論據:李賀、陳勝、孟子豪言壯語(效果分析法)
第二層(4-5)分論點2:獻身理想的意氣使人勇敢。(例證、排比)
論據:布魯諾、哥倫布、紅軍的事例(因果分析法)
第三層(6-7)分論點3:勇於探索的意氣使人發揮潛力。(例證)
論據:楊振寧、李政道、吳劍雄、王淦昌(因果分析法)
三、結論(8)用漿、巨輪、彼岸作比歸納全文,激勵人們。(比喻)
例文:

談意氣
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歷風雨的擊打,那麼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那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奔馳於曠野要經歷千萬里奔跑的錘鍊,那麼那奔騰萬里為夙願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於世,成為一代雄傑,成就一世偉業,那捨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捨我其誰的意氣,使人奮起。
看慣了凡人的庸庸碌碌,聽厭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使我們心中重燃建功立業的激情;聽厭了對命運的感傷,想破了身世的無濟,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一呼,使我們重生改變命運的豪氣。捨我其誰,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重新樹立起一個全新的自我形象。捨我其誰的意氣,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能力,使我們為了自己身上所擔負的重任而勇猛作戰。——捨我其誰的意氣,是人們騰飛的起點。
獻身理想的意氣,使人勇敢。
凡人慾成大事者,皆需受盡千磨萬礪。也許上天就是喜歡捉弄那矢志於成功的人們,他總是要為孜孜於輝煌的人們設置障礙。那障礙,
可能是羅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倫布遠航新大陸中連天風雷,可能是紅軍長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運的人們呵,他們還有理想,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布魯諾一般投身於火海,為捍衛真理而與烈火永生;他們在獻身理想的意氣指引下,如哥倫布一般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為探尋未知世界而披肝瀝膽;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紅軍戰士一般豪氣頓生征服千山萬水為拯救民族而抗爭,獻身理想的意氣,是成功的精神動力。
勇於探索的意氣,是人們發揮潛能的金鑰匙。
科學,充滿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類站在自然與社會聖殿的門口,不時的規探其中的奧妙,而只有勇於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設置的禁區,徜佯於科學的無盡美妙。於是我們看見楊振寧李政道勇於質疑前人,看見吳劍雄勤於實驗破解謎雲,看見一代大師王淦昌在極其惡劣的科研條件下為物理學發展獻計獻策。——勇於探索的意氣,是成功之眼。
……
望盡人類千載悠悠的歷史,凡成大事者,皆為意氣風發,慷慨激越之人。讓我們以捨我其誰的意氣為帆,以獻身理想的意氣為指引,以勇於探索,勇於挑戰的意氣為漿,駕起人生的巨輪,向著成功的彼岸遠航!

3.學會歷史般的旁觀(議論性散文)
一、引論(1-4)用蝶眼中的花、花眼中的蜂、蜂眼中的蝶與蝶眼中的蜂引出中心論點:愛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愛憎,歷史會還給我們一份真實的面目。(比喻)
二、本論(2—7)分三層論證中心論點。
第一層(5-7)從項羽與劉邦誰更適合做皇帝看「愛憎」、「理性」與「真實」。(例證、引用、對比,假設分析法)
第二層(8-10)從印象中隋煬帝暴君的形象看大運河的歷史價值。(例證,效果分析法)
第三層(11-13)從印象中唐太宗明君的形象看玄武門血案的歷史現象。(例證、引證,對比分析法)
三、結論(14-16)歸納全文,警醒世人,客觀公正地審視他人和自己。
例文:
學會歷史般地旁觀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為花給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摯友,因為蜂給予她生命的延續。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過是埋頭苦幹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過是遊戲花間的浪子。
愛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愛憎,歷史會還給我們一份真實的面目。
霸王騎着烏騅化為了鬼雄,虞姬將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藍,於是心被感動了,那殿上之君只不過是無恥小人,聽聽漢家小兒高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就熱血沸騰。
可是就是這個被唾罵的人建立了中華大地的一代霸業。沒了他,哪來的張騫扶着駝鈴走向天山的雪蓮?沒了他,哪來的衛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飛沙?
歷史長河滾滾奔流,告訴我們——劉邦比項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業。
煬帝踏着龍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慟。於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運河不再雄渾,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淚。
可是就是這條勞民傷財的大運河,書寫了大都的輝煌,托起了沿河的點點明珠之城。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告訴我們———京杭大運河滅了一個隋朝,卻也開闢了更輝煌的盛世。
太宗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開創貞觀之治的盛世。人們對此雙手揮舞高呼「明君」、「偉人」。
可即使是這樣一代聖明,我們又怎能忘了玄武門前的血泊?
歷史的高峰迴響着一個聲音:「再偉大的君王,他的身後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愛憎後的我們,會有一雙清澈靈動的心眼。環視世間一定會有新的認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觀。
以清澈的眼審視自己,對於任何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靈動的心審視世界,對任何對錯,保留一份最真實的了解。
給所有的事物一個旁觀的眼神,讓歷史的車轍輾過額頭,留下讚許的痕迹。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hk/n/321178.html